浮云之上:如何看待“不过是浮云罢了”
人们总喜欢把“不过是浮云罢了”挂在嘴边,当成口头禅,以为浮云只是过眼云烟,但浮云之上有何风景,浮云之下如何能想象,基于所见到的才是联想,但所见到的不一定真实,正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大抵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看待浮云,千人千种看法,在此简叙一番。
浮云,真真假假,却又存在,存在便有合理之处。从具象维度来看,可以是人们抬头看到天边的不同形状的云,挂在天空中随风飘去;也可以从引申维度上看,可以是面临的困惑不解,也可以是无关痛痒的事件,类似饭后在江滩漫步,道路两旁飘下几片枯黄的落叶,在眼前飘过,刚好擦肩而过。引申维度中,加上了人的情感,人的思考,赋予浮云一词内涵,这就要基于人本身来说了。
大家挂在嘴边说的“不过是浮云罢了”,需要联系实际人所在的不同情形来看待,这是一种心态和哲理,也是一种寄托。
对于心态和哲理,北宋王安石在回江西临川途中,写下的那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直抒胸臆,顺应他心中所想,敢于坚守,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此等心态,譬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亦有异曲同工之处,浮云遮不住想看山川蜿蜒的心情。此类皆可进一步提炼引申意义,作为激励上进,勇攀高峰的意思表达,将人生哲理蕴含其中。
但也有不同的,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阳光照耀到云层中,散出熠熠生辉的光彩,看到此情此景便想起某个心上人穿着华丽的衣裳,这里的云亦是浮云,也和人相关联,如果没有浮云,阳光就不会在云中产生散射效应,也就不会引起观云之人的联想。但看过浮云,想起心上人之后,心中仍不免有失落,终究也不过是浮云,如果此时心上人也在望云,是否有一种“千里共浮云”的感慨。
说完浮云的内涵,浮云之下的人们与浮云仿佛有种暗暗的羁绊,有闲暇时间还可细细品味。不如趁现在,且来看看浮云之上。
浮云在天空中随风飘远,带来风雨,也给人们带去思索的寄托,苏轼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的人生思考令人回味,但浮云之上虽也无风雨,但有无穷尽的晴天,不再有风雨阴霾。
古人对于浮云之上有许多瞎想,比如志怪等小说里对于浮云之上有九重天,那里有天宫,有天外天等等,都是美好的想象,以及对于上天的敬畏,可以有超越常人的力量,给人带来福至。想起小时候学语文课时,有一篇文章写的是在山的那边有什么,因为没翻越过那座大山,就各种想象山的后边有多少美好。如果换做是浮云,浮云之上有什么,不同的人心里会有不同的想象,但看到四季不同变幻的云彩,阳光照在云上发散出的熠熠光芒,大抵会是美好的。
但浮云之上只有一种可能么,我想应该不是。浮云之上或许还有浮云,毕竟学习过的科学知识告诉自己,不同的云高度不同,颜色不同等等。这就是存在多种可能性了,不能一概而论,人们的想象和寄托也是。思念心上人时看到浮云,想起了心上人也是这般耀眼光彩;取得优异成绩时看浮云,都是过眼云烟的纸老虎罢了,不仅“一日看遍长安花”,更能有“吾可只身撼浮云”的心态;面对困难时,漫天的浮云仿佛是压在心口的棉花团,多看几眼便感觉自己也要变成浮云随风飘散。
无论何时看浮云,说浮云,自己不要失去本心,人生的经历本就丰富多彩,我们能够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洒脱,也能有“千里共浮云”的浪漫,何不乐乎。(文/云冗雾,图/云冗雾、拍摄于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