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芷蕾,给了内娱一巴掌
作者 | 海边的渔车夫
来源 | ins生活原创
FIGURE 09/12
辛芷蕾真的当上国际巨星了。
7年前,辛芷蕾还在微博上开玩笑:“哈哈哈大家好,我是国际巨星辛芷蕾。”
当时网上全是嘲讽。
但是7年后,辛芷蕾站在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领奖台上,双手接过“最佳女演员”奖杯。
在此之前,拿下这个奖项的中国女演员还是巩俐、叶德娴,辛芷蕾是第三位。
成功晋升“国际影后”。
在她的脸上,依旧能看得到欲望和野心。
这个不靠资源、不靠家境,全凭自己拼上国际舞台的小镇女孩,给了内娱资源咖一记响亮的巴掌。
鹤岗女孩的童年
辛芷蕾从小的家境并不算好。
她出生在黑龙江鹤岗一个偏远的村里。
父亲是矿工,母亲在外打工,家里两个大人,三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
为了赚钱养家,父母常年在外面,很少回家,辛芷蕾和弟弟妹妹就被送到了外婆家。
那时候起,辛芷蕾就懂事了。踩在凳子上开始学做饭,照顾弟弟妹妹,不会像其他小孩一样缠着大人买玩具,身上经常穿的都是旧衣服。
辛芷蕾知道爸妈不容易,几乎不问他们要钱,等长大了点上初中之后,就一边上学一边去快餐店做兼职,就算是寒暑假也不休息。
当拿到第一笔工资的时候,她跑着回家把钱交给爸妈让他们花。
爸妈笑的合不拢嘴,专门找了个相框把这笔钱裱了起来,端端正正地摆在家里。
就这样,辛芷蕾慢慢长大。
后来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向家里开口要钱,想去考艺校。
她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当服装设计师。
因为小时候总穿旧衣服,经常被同学笑话,她心里总憋着股劲。
爸妈知道后,也没阻拦,到处借钱凑够了500块。
初三那年,辛芷蕾带着这笔钱,独自一个人坐车去市里报考。
可惜,面试失败了。
身上的钱也全花光了,最后在火车站找了一个长椅睡了一晚上。
虽然出师不利,但辛芷蕾没有放弃。
后来她拼了地的学,考上了哈尔滨华德大学,如愿读上了服装设计专业。
可就在辛芷蕾梦想自己有一天真正成为服装设计的时候,家里传来一个噩耗——
父亲发生意外瘫痪了。
母亲不得不放弃打工,回家专心照顾,还需要负担很高昂的医药费。
辛芷蕾看着这种状况,做了一个决定——退学去赚钱。
老师知道后,推荐她去黑龙江电视台当送道具时的礼仪小姐,时薪能拿得高一点。
正是这个机会,彻底改变了辛芷蕾的命运。
偶然一次,她遇见了甄子丹,对方一眼就觉得辛芷蕾很上镜,直接建议她:“你很有气质,可以试试当演员。”
当时辛芷蕾压根不在意能不能出名,她只在乎薪资。
听到对方说一个月有3000块的时候,她动心了。
2007年,辛芷蕾签了甄子丹的团队,正式踏入了演艺圈。
一台电脑一顿饭
刚入行,辛芷蕾接的都是跑龙套、拍广告的小活。
每个月钱一到手,她只给自己留几百,剩下的全都寄给家里。
三年时间都没接到什么像样的戏。
这让辛芷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
一次,父亲小心翼翼地提了一个小请求。
父亲说自己瘫痪在床,很想有台电脑可以用QQ跟朋友联系聊天。
这其实是个并不过分的请求,父亲甚至战战兢兢的。
可这几千块对当时的辛芷蕾来说,却几乎是她的所有。
她负担不起,只能拒绝。
直到父亲去世,这台电脑她也没能买上。
这件事跟刺一样扎在她的心上。
2011年,辛芷蕾终于试到了一个角色,在《画皮》里面演盲女素素,资源算是不错,但上映后却没什么水花,几乎没人记住她。
之后陆陆续续又拍了一些戏,但都是小角色,甚至有时候名字都不会出现在首页的演员表上。
一个戏杀青了,就意味着没有工作需要赶紧去找另一部戏。
很长一段时间,辛芷蕾很焦虑。
2013年,辛芷蕾又收到一个噩耗。
姥爷被确诊肝癌了,她从小被姥爷姥姥带大,感情很深,听到后就立刻把姥爷接到北京看病。
这是姥爷唯一一次出远门。
看完病,辛芷蕾带着他去了长城、天安门,还在城里四处逛了逛。
到了中午饭点,两人去吃烤鸭,结果这顿饭谁都没吃好。
姥爷看了眼菜单的价格,他知道辛芷蕾独自在北京不容易。
辛芷蕾那时候手头也紧,一个月两三千,点了半只烤鸭和几道菜,想让姥爷尝尝。
菜端上桌之后,谁都不舍得吃,几盘菜在爷孙俩之间推来推去,最后菜汤都洒在了桌子上。
那一刻,辛芷蕾挫败感几乎爆棚。
要当“国际巨星”
2018年,辛芷蕾站在《星空演讲》的舞台上,说出了那句:“我承认对金钱有欲望,因为我不希望再因为一顿饭,一个电脑而后悔。”
并直言:“希望当国际巨星。”
一说出口,立马来了很多非议。
一个女生把野心和欲望摆在台面上不加掩饰地说出来,在当时并不讨喜。
好在这番苦功没白费,这部电影入围了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但辛芷蕾不在乎,从小她就知道不会有什么东西直接送到她手上,想要就只能靠自己。
她把这个信念贯彻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里。
为了争取《长江图》里女修行者安陆这个角色,辛芷蕾骗导演自己会游泳。
到了拍的时候,她一见长江水心里就发怵。
犹豫片刻后还是上了,因为根本没退路。
后来有场戏,辛芷蕾跳下水之后过了十几分钟才有人拉她上岸,把她吓够呛。
好在这番苦功没白费,这部电影入围了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拼的命总算有了收获。
后来让她真正出圈的《繁花》,也是辛芷蕾自己争取来的。
听说王家卫要拍《繁花》之后,她立马把小说看完,飞到上海找到王家卫,直接表达自己想演“李李”。
半个小时的时间,辛芷蕾讲完了自己的童年经历、演员经历、优势缺点,说完后她就走了。
整整半年时间过去了,王家卫才通知去试妆,说“李李”这个角色定她了。
“李李”骨子里的干练、坚毅,跟辛芷蕾几乎完全一样。
可拿到,并不代表能演。
辛芷蕾没有太多表演技巧,之前演戏全靠体验,先懂人物再外化形态。
可到了王家卫的剧组里,他却让从学走路开始。
这对辛芷蕾来说,太难了。
她是个东北大妞,平时走路大大咧咧,完全没有“李李”的柔情。
两年多的时间,辛芷蕾都在学怎么走路看着又柔又有劲儿。
为了练出来王家卫要的效果,她练到腿抽筋,两只脚也都磨出血了,但还是一有时间就抓紧走上几步找找感觉。
好不容易走路合格了,吃饭也要重新学。
拍火锅戏的时候,辛芷蕾上桌就准备吃饭,王家卫直接叫停。
他说“李李”是去谈生意的,眼睛不会只盯着锅里的涮肉。
拍到最后,她从坐姿、走路、说话、吃饭全都重新磨了一遍。
那段时间,辛芷蕾好像“疯魔”了一样,完全将自己代入“李李”找感觉。
当时,剧组里就她一个北方人,其他全是上海人,这种孤独让辛芷蕾一下子懂了这个角色。
《繁花》播出后,辛芷蕾终于火了。
剧里,她抱着男人的肩,眼睛里闪着泪光,眼神却异常坚定的这一幕,至今都是经典。
自始至终,成就辛芷蕾的都是她的野心。
后来《日褂中天》选角,编剧就是因为对辛芷蕾的个性印象深刻,才向导演推荐她演女主美云。
永远的“活人感”
获封影后,威尼斯领奖接受采访,别人问她什么心情?
她回答:“实至名归。”
又是一言激起千层浪。
回看当下演艺圈,辛芷蕾绝对算是内娱仅存不多的“活人”。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领奖,这搁在别的女明星身上,多少要矜持一下。
辛芷蕾见到奖杯第一眼,就直言:“so big!”(这奖杯咋恁大捏)
发表感言时,背景音乐响起催促时。
她扭头就说:“我还没说完呢。”
下台后,面对外媒采访,她先一脸认真听完对方超快速说的英文;
然后扭头一口东北话的问翻译:“说的啥?”
出席记者会,辛芷蕾被提醒将奖杯拿到桌子上,她放上去之后觉得太大了。
一时不知道放哪儿,就用手抱着,小眼神四处乱瞟。
好好一次领奖,硬是被她整成了小品。
果然骨子里的“大妞活人感”是一点没变。
辛芷蕾这特质,其实早在《花儿与少年》里就初见端倪。
镜头前,她反穿着睡衣就出门了,完全素颜。
收拾行李累了,就在沙发上老头瘫。
岔着腿端起碗就吃,碗把脸挡的都快看不见了。
完全是一个邻家东北大姐姐的既视感。
所以看到辛芷蕾拿奖,有种家旁边努力多年的大姐终于扬眉吐气了的感觉。
尤其听完她发表感言说的那句:“只要有梦想,就大胆去想,大胆去做,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像我一样。”
可太帅了!
回看辛芷蕾的来时路。
从小镇女孩,非科班出身,一步步走到国际影后。
机会是自己拼命争到手的;
演技是生生磨出来的;
在她身上,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女演员的成长。
更看到了一个扛起家庭重任,向着梦想猛猛冲的东北女孩。
谁说普通人不配有梦想?
出身卑微,并不会成为束缚。
生活再多的磨难,都不能阻止前行。
一切的选择权都在自己手中。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也都有或大或小的梦想。
实现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甚至会经历很长一段的低谷期。
但朋友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梦想必须要有,万一有一天实现了呢?
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