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首富,来自4600亿中际旭创

“乘上了英伟达的东风。”

这是中际旭创爆发的秘密。“一颗英伟达的GPU,至少需要使用6-8个光模块。”2025上半年,中际旭创卖光模块豪赚40亿,股价四个月翻了3倍,最新市值超4600亿,超越海尔智家一跃成为山东市值最高的公司。

很难想象,10年前中际旭创净利润尚在几百万元中挣扎。转机是2016年的一笔收购:当时,来自山东烟台的王伟修,找到雄心满怀的海归博士刘圣。两个男人联手,中际旭创由此诞生。

水涨船高,如今75岁的王伟修作为中际旭创实控人,持股市值近600亿,对比《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数据,成功登顶山东烟台首富,成为AI造富最生动的写照。

始于山东

靠一笔苏州并购翻身

中际旭创有一家超级挣钱的子公司——苏州旭创。

2025上半年,这家子公司实现营收158.47亿元。放眼整个A股市场,只有不超过十分之一的上市公司能达到这个营收水平。

我们把时间拉回2016年,海归博士刘圣来到苏州创业已经是第8个年头。他创立的公司正是苏州旭创,主攻研发光模块中高端产品,获得了谷歌、光速光合、凯风创投、元禾控股等知名机构的投资,在业内小有名气。

彼时AI东风未起,但在行业浸润多年的刘圣很清楚,要活下去,就要快速迭代。为了补充资金弹药,他于2015年带着苏州旭创冲刺纳斯达克,计划融资1亿美元,但遗憾最终折戟。

生死之际,来自山东的王伟修出现了。

遇见刘圣时,王伟修66岁,人生已经写满了荣誉:高级工程师、山东省优秀专利发明人,以及上市公司中际装备的掌舵者。

但此时王伟修也有压力。他的中际装备主要业务是制造电器所需要的电机,随着家电市场红利逐渐衰退,中际装备净利润连年下滑至仅剩几百万元。

尽管已年近古稀,王伟修胆识不缺。几经磋商,他主导中际装备以28亿收购中际旭创。

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冒险、甚至难以理解的决定。毕竟当时28亿几乎是中际装备总资产的5倍。为了能买下苏州旭创,账上现金紧张的中际装备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王伟修自己还掏了2.84亿元认购股份支持这次收购。

最终,取于中际装备中的“中际”和苏州旭创中的“旭创”两个字,中际旭创由此诞生。

烟台新首富

王伟修1950年出生于山东烟台,是中国较早的那批专科生。

1987年,正值壮年的王伟修成立龙口市振华电工专用设备厂,此时洗衣机这类电器对普罗大众来说还是新鲜东西,他却敏锐盯上制造电器所需要的电机。就这样,王伟修带领团队在简陋车间死磕电机绕组装备生产线。终于,中国第一条洗衣机电机自动化生产线在齐鲁大地诞生。

2005年,这家设备厂改制为龙口中际电工机械有限公司,正是中际装备的前身。打拼多年,2012年王伟修带着中际装备成功登陆创业板。

再来看刘圣,1971年出生,标准的学霸。他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读完本硕,再到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读博,随后又在多家国际一流光电企业从事研发管理工作。

面对这个比自己小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王伟修展现了充分的信任。

收购当年,王伟修就毅然辞职将总经理位置让给了刘圣。直到2023年,73岁的王伟修卸任董事长,但没有交棒给儿子王晓东,而是由刘圣接任。至今在中际旭创管理层里,刘圣拿的薪水最高,2024年全年薪酬为364.68万元。当然,这还没算上股权激励的部分。

关于放权和管理,王伟修曾公开谈起:“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我主要在某些方面把把舵。”

刘圣也不负众望,带领中际旭创疾速前进。2018年,中际旭创率先量产数据中心400G系列光模块,接着再攻克下800G,至2023年,中际旭创推出标志性的1.6T超高速高性能光模块。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3年打响的AI革命几乎正中下怀。

作为GPU配套产品的高速光模块开始被争抢,中际旭创光模块出货量激增。发酵至2024年,中际旭创业绩首次突破50亿元,营收登顶238亿元。今年更是猛烈,仅上半年就赚了快40亿元,营收147.89亿元。

当初那笔充满质疑的收购,如今为75岁的王伟修带来巨额财富。仍作为中际旭创最大股东和实控人的他,个人持有中际旭创约12.23%的股份,若以中际旭创9月12日收盘4690亿的市值计算,持股对应市值近600亿元。

由此,王伟修身家超越《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南山集团宋建波家族430亿元的财富值,成为山东烟台首富。

退早了

有人黎明前离场

A股“易中天”——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是这个夏天最具冲击力的一抹狂热。

自今年4月以来,三家公司股价翻了好几倍,新易盛、天孚通信市值最高冲上3900亿元、1700亿元,中际旭创则一度达4900亿,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光模块龙头。

这并非只是二级市场的狂欢。复盘下来,对垂涎中际旭创的投资人而言,几年前曾有过最好的上车时机。

2019年、2021年,中际旭创曾经进行过两次定向增发,定增价格分别为45.26元/股、31元/股,分别募得资金15.56亿元、26.99亿元。这两次定增引入了20名投资者,其中不乏市场投资机构以及中国移动、广东国资、四川国资等各路资本。

尤其在2021年那轮定增中,中国移动旗下中移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花费4.99亿元拿下中际旭创1609.68万股,是这次定增中最大的认购方。若持有至今,这部分市值将超过60亿元。同样,广东国资旗下的广东恒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是在此轮定增中进入,以3亿元总价认购了967.42万股,持有至今的话,账上市值也近40亿元。

但故事总没有那么圆满。2023年一季度,AI基建题材尚未充分发酵,中际旭创该季度股价最高不过42.04元/股,最低下探至18.24元/股。而中移投资控股和广东恒阔投资均选择了在此时卖出。

这些早早拿到船票的投资人们,在陡峭K线到来前,悄然离场。

“遗憾之外,再次证明投得好不如退得好。”一位投资人直言,变数太多,无论是宏观环境、资本市场冷暖,还是市场舆论、企业经营等,都是退出里足以令人措手不及的外部变量。

不久前,中际旭创就意外经历一场舆论风波。起因是市场传出中际旭创2027年净利润将超250亿元的预测,很快荒原投资董事长凌鹏对此公开质疑。这一幕究竟是泼冷水还是理性判断,市场终会用脚投票证明。

再次回望这一波AI造富潮,来得汹涌。有人遗憾错过,有人收获财富传奇。

归根到底,投资也是一门玄学,没投到和退早了,各有各的意难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