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阅兵中“模范党支部”战旗所属部队的历史沿革及抗战中的光辉历史

一、历史沿革:从黄麻起义到新时代特战劲旅

诞生与早期征程(1927-1937)

1927年11月:该连前身诞生于黄麻起义,组建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后转战木兰山,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军、红11军31师1大队。

土地革命时期:参与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加杨平口、花园镇、双桥镇等战斗,屡建战功。1931年编入红四方面军,成为主力连队。

长征途中:1935年,连队在长征中组建“草地党支部”,时任副连长李玉胜收拢28名伤病员成立临时党支部,带领队伍穿越茫茫草地,形成“铁心跟党走、一步不掉队”的连魂。此事件成为我军“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经典实践。

抗战烽火中的淬炼(1937-1945)

八路军时期: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1营3连,参加夜袭阳明堡战斗,击毁敌机24架,极大削弱日军空中力量。

太行山游击战:1938-1940年,在太行山区开展游击战,参与响堂铺伏击战、神头岭战斗等,毙伤敌军数百人。

经典战例——苏亭伏击战(1942年):在太行山区巧妙利用地形,以极小代价歼敌140余人,被八路军总部誉为“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

根据地保卫战:1942-1944年,坚持艰苦斗争,多次反扫荡,救出群众500余人,主动出击摧毁日伪据点,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解放战争与建国后的传承(1945-1978)

解放战争时期:编入晋冀鲁豫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序列,参加孟极、邓寨、金乡、豫北、羊山集等战斗,挺进大别山,攻无不克。

渡江战役:1949年,15分钟强渡1500米江面,被誉为“天降神兵”,解放后进军西南,解放咸丰、新津等地。

抗美援朝:1951年入朝参战,参加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在上甘岭597.9高地连战告捷,打出了军威国威。

和平时期建设:1969年改为南京军区12军建制,1978年获评“硬骨头连式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

新时代转型与强军实践(2013-至今)

特战转型:2013年12月,改编为特种作战部队,2017年定型为东部战区陆军第71集团军某特战旅特战1营3连。转型期间,党支部主导开展“转型五问”大讨论,当年实现伞降实跳、崖壁攀登等17项特战技能全员达标。

实战化训练:2016年参加集团军比武夺得17个课目总分第一,2018年国际军事比赛摘金夺银,连续多年获评“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荣誉传承:2025年9月3日,“模范党支部”战旗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二、抗战中的历史:以苏亭伏击战为例

战斗背景

1942年,日军对太行山区进行“铁壁合围”式扫荡,企图摧毁八路军根据地。该连奉命在苏亭地区设伏,打击日军运输线。

战斗经过

地形利用:连队选择山地狭窄路段设伏,利用两侧高地构建火力网。

战术运用:以小股兵力诱敌深入,主力部队从两侧突袭,切断日军退路。

战斗成果:仅用数小时,歼敌140余人,缴获大量物资,自身伤亡极小,创造游击战经典战例。

历史意义

战术价值:验证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为根据地反扫荡提供宝贵经验。

精神激励:战斗中,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展现了“组织无处不在、规矩无时不严、党员无人不硬”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