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信用卡转型阵痛:贷余降至六年前,不良率创新高

500

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信用卡黄金时代,中信银行信用卡是扩张爆发的典型;信用卡存量时代,中信银行信用卡也成为调整转型的缩影。

作为头部发卡行之一,中信银行信用卡近七年以来经历了较为显著的规模降速和业绩降速。至2025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的贷余规模已跌至六年前,不良率也创下近年新高。

为了缓解降速阵痛,中信银行信用卡亦加快业务转型,挖深拓宽获客渠道,着力改善客群结构,大力推进分期业务和增值业务,以求稳住规模,保住收益。

这些转型动作也是中信银行信用卡缩量趋势下的必然之举。毕竟新增发卡越来越难,穷尽手段提升活卡率,做大存量客户价值,已是信用卡行业的共识。

然而,中信银行信用卡在转型和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大量消费者投诉以及存在经营不审慎被罚的情况。合规瑕疵的出现,似乎也印证了其转型之坎坷,创收与合规的两难。

好在中信银行信用卡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分行渠道资源,这能确保其即使身处转型阵痛阶段,也能维持相对领先的规模体量和竞争优势。

规模萎缩,不良率新高

从高速增长到加速下滑,中信银行信用卡业绩波动不小。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26亿张,较上年末增长2.12%;信用卡贷款余额4584.55亿元,同比下滑9.05%。报告期末,信用卡交易量10854.12亿元,同比下降12.54%。

除了累计发卡维持增长,其他诸如交易额、透支余额、业务收入等指标大幅下滑。其实,中信银行信用卡的增长波动已经持续了数年,早在六年前其多项业绩指标增速就开始步入下跌轨道。

从历史业绩数据来看,中信银行信用卡的转折时刻为2018年前后。

500

2018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继续保持高增长,这一年累计发卡6705.69万张,比上年末增长35.27%;信用卡交易量达208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39.48%。信用卡贷款余额4420.46亿元,同比增长32.63%。

从2019年开始,中信银行信用卡的业绩增速和规模增速开始走向下滑。六年间,中信银行信用卡每年的新增发卡量从千万级降到百万级,交易量增速、贷款余额增速、收入增速从二位数降到负增长。

其中,交易量支撑了信用卡业务的非息收入,贷款余额是信用卡业务核心利息收入来源。在贷款规模指标方面,中信银行信用卡于2017年至2024年,分别录得3332.97亿元、4420.46亿元、5142.50亿元、4852.32亿元、5277.42亿元、5104.67亿元、5206.91亿元、4878.82亿元。

兜兜转转,中信银行信用卡2025年上半年的贷余规模又回到了2019年前后水平。

作为分母的资产大盘缩水,如果不良贷款分子的规模稍有波动,便会放大整体资产质量压力。截至2025年6月末,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25.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9亿元;不良率2.73%,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

把时间拉长,2017年至2024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4%、1.85%、1.74%、2.38%、1.83%、2.06%、2.53%、2.51%。对比可见,中信银行信用卡在今年上半年不良率已创新高。

此外,交易量少了,透支余额少了,信用卡业务收入自然也会随之波动。

中信银行在财报中载明,2025年上半年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244.86亿元,同比下降14.61%。信用卡非利息净收入53.89亿元,同比下滑14%;信用卡非息收入占全行非息净收入的比例较2024年同期也有所下降。

客观来讲,增长陷入停滞的不只有中信银行信用卡,信用卡行业存量博弈困境中,各家卡中心的业绩均有波动。

为了平稳穿越周期,卡中心们普遍采取风险第一、效益次之、规模最后的策略,“求快求大”早已不是卡中心的首选。

与行业同步,中信银行信用卡也走上了转型道路。

转型求增,客诉与罚单互现

当下信用卡业务转型,首要考虑的便是,当在贷规模不断萎缩,行业信用风险攀升,如何稳住信用卡不良贷款率。

从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表现来看,即便是行业头部发卡行,即便拥有完善的风控团队,强大的核销和贷后处置能力,也难止住不良贷款率不断创新高。

为了防控资产风险进一步蔓延,中信银行信用卡则加强了信用卡业务风险管控。

中信银行表示,下半年,中信银行信用卡将坚持目标客群导向,夯实客群结构调整质效;前移风险布控节点至用信环节,同时加快自催团队建设,积极处置不良资产,确保信用卡业务资产质量平稳可控。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信用卡新发卡客户中优质客群占比达55.48%,同比提升10.79个百分点。客群提优,加之贷中风险管治从严,中信银行信用卡的风险表现有望改善。

稳住风险之后,中信银行信用卡还要考虑的是,如何稳住收益。信用卡业务收入主要来源几方面,分别为刷卡回佣收入、利息收入、增值业务收入、年费收入。

刷卡收入取决于交易量,然而在新增发卡有限的情况下,交易量增量更多依托客群贡献和场景搭建来实现。对于此,中信银行信用卡聚焦Z世代客群经营,针对年轻客群的消费需求,打造“颜”系列卡产品。Z世代可谓是消费能力和活力兼备的客群,抓住Z世代也就抓住了信用卡转型的关键。

利息收入由生息资产决定,而信用卡生息资产主要由分期业务产生(包括账单分期和消费分期)。当前信用卡市场、消费金融领域竞争惨烈,价格战比比皆是,大家定价比的是下限而不再是上限,这也无形中给信用卡利息收入增长带来压力。

分期业务上,中信银行信用卡上线了现金分期、账单分期、自动分期、圆梦金、购车分期等分期业务。中信银行表示,强化信用卡优质生息资产投放,聚焦分期业务结构调优,重点经营头部优质客群,通过额度、定价等专项策略优化促动,提升优质客群价值转化。

刷卡和利息收入之外,中信银行信用卡还有一项重要收入为增值服务中收。

中信银行信用卡官网显示,中信银行信用卡提供了“我爱我家”、“小金领”、“盗无忧”、“如意宝”、“借无忧”等多个增值服务产品以及咖啡会员、加油会员、还款宝会员等多个会员产品,增值服务内容涵盖短信提醒服务、医疗服务、保险服务、分期优惠、生活消费权益等。

除了增值权益产品,中信银行信用卡还特别推出年费产品,通过信用卡升级收取更高年费。比如中信银行信用卡提供尊荣升级服务,主动邀请优质客户将原有信用卡升级为更高端白金卡,升级后可享相应白金卡权益。白金卡等级分为精英白金卡、精睿白金卡、精逸白金卡、尊贵白金卡、尊尚白金卡,主卡年费从480元至3600元不等。

多元增值产品为其带来中收的可能性,而巧妙的规则设计为其带来更多中收确定性。

在年费产品卡升级服务中,中信银行信用卡约定:升级白金卡业务,额度暂时不做调整;主卡年费将于三日内在持卡人激活前的主卡中扣除。

这就意味着,不调整额度也就不会增加多余授信风险,新旧卡切换无缝衔接收取年费,巧妙地绕过了激活的坎儿。

分期和增值业务,可为中信银行信用卡创造更大价值,但扩张中的问题与诟病也同样显著。比如升级年费产品引起众多持卡人不满,被指存在诱导办理白金卡升级,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

有用户称,接到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电话,客服说个人使用记录好可以升级到白金卡,其办理后收到新卡还未激活,原卡就多了2000元年费。由于自己日常消费不高,便提出了取消年费,仍使用旧卡,新卡作废的诉求。

再如分期业务经营不审慎被罚。2024年3月,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杭州分中心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罚款,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信用卡资金用途管控不力,现金分期资金实际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未有效识别信用卡套现行为”。

2025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共受理监管转办投诉7487笔,投诉量排名前三的业务为信用卡业务、个人贷款业务、借记卡账户管理及使用业务,占比分别为75.65%、13.85%、4.45%。据此计算,信用卡投诉量超5600笔。

转型迈入关键阶段,中信银行信用卡更应该保持效益增长和消费权益保护的平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