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蛙:圣水墨与诗人岛子印象
圣 水 墨
文 曹喜蛙
记不清是
什么时候
知道岛子
是在山西
黄河东岸
太阳村我的书房
那时迷美国
普拉斯、金斯伯格
自白派诗……
知道
今天派的诗人
有点迟
诗人就在远方
就在天上
宇宙那里很偏远……
三十多年前
有次丁慨然
说起岛子
到鼓楼后来
自已就慢慢
做起隐形诗人
也悄悄给
一帮艺术家当观众
看那样玩当代
邂逅几个
岛子的研究生
有男有女
798 艺术区
那次见到他
好像总低头他
那时已经
变得很古老
一个信仰者
我当然还是
很新鲜
一双无知的眼
看他呼吸
已经微弱
飞天云间……
2025/9/5 北京月牙殿雨天
岛子,本名王敏,山东人,基督徒
附:
诗人岛子印象
文、曹喜蛙
诗人岛子,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后期就知道,但他的诗却只看过几首。
我来自晋南一个小县乡下,我们家离西安虽然近,但那时内心却偏向北京方向,没有太关心西安那边的诗人。
不要说西安,即使山西的太原、运城的诗人,除了个别的熟悉的诗人,大部分的诗人我基本不认识,我那时虽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偏见和毛病却一样都不少,傲慢和偏见并不是那些著名人物和权贵的专利和特权,小人物、普通人的偏见其实更顽固始终都很难改变。
岛子当过编辑,也当过教授,翻译的诗、书我都买过,印象深的就是美国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艾伦•金斯伯格,美国自白派,法国哲学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岛子作为一个人、作者,对我实际是抽象的,八十年代一开始只知道他是个诗人,但他早期的诗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翻译的利奥塔那本书,我看过一遍,那是给沈先生买的那批汉语书,早寄到美国了。
刚到北京那会,身边熟悉的人就是诗人也只有丁慨然曾跟我讨论过岛子的诗,还提到他是怎么写诗的细节,后来就没有人再讨论过。
北漂最初那些年,我自己买的书,除了诗歌,更多是欧美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书,小说基本很少买了,我读哲学、社会学一开始就是自学,并没有人什么人指导,完全就是天生兴趣,身边也没有什么老师和同学,后来到人大哲学系读研究生,上课也都是利用周末两天时间上课,老师都是赶课,讨论的都很少,跟上高中没有啥区别。
后来转到媒体,就开始忙的一塌糊涂,党媒、旅游媒体、红木媒体……报纸、杂志、网络、电视都干过,但都是边缘媒体,后来才碾转到艺术媒体。后来一天,突然觉得干的那些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才又开始做了独立学者,专门研究当代艺术,一不留神就把十年消耗完了。
独立学者就是独立学习、研究,这个时候,跟岛子的几个研究生有了接触,岛子的名字才又熟悉起来,这一回是关于当代艺术。
跟岛子见面,他并不一定认识我,但我却认识他,就像见了故人,一个上辈子的熟人。北漂后来,我有个习惯,就是做旁观者,做隐形写作者,越是有名气的人,我越是跟他们很少说话,我试图把他们这些作者与现实中的人剥离开,试图保持必要的一段距离,我喜欢他们的作品,却希望离他们具体的人远一点。
跟岛子聊过几句,至于当时聊的什么,已经忘了,似乎还见过几次,但都没有再深聊,他搞的圣水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看见批评家帅好写过一篇岛子圣水墨的文章,觉得还不错。
岛子圣水墨,一般人会归入宗教题材的作品,但作品意义实际已经超出了一般宗教的局限,已经进入现代人灵魂空间的哲学、社会学的探索,艺术构思十分巧妙,描写的其实是天空中即将落地的一块陨石,但艺术家的黄金视觉十分纯粹,展现了现代人灵魂与肉体的双重沉重,赋予了那块陨石的人与神不朽精神的探索意义。
这些年,我一直隐居在西郊,更很少与人打交道,问题没有少研究,我的思考更加纯粹抽象,前些天给岛子编了一个短视频,找资料的时候看过他一个访问,感到他那时的气已经不够了。
以前,对书上说的气的概念,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但自从我生病后,才体验到什么是气,什么是气不够了,七、八年了,我的气一直不足,这要慢慢养。
岛子那时走路,已经挺不起身体,应该比他年轻时矮了一截,尽管我没有见过年轻的他。
现在每天,虽然还是上网,但我很少看朋友圈那些互喷的视频,更多还是看书,东看看,细看看,也不知看了些什么。
几天前,突然见朋友圈,传岛子病危,求血,好像是稀有的熊猫血。
再后来,没几天,阅兵前后,传来岛子的噩耗,这一回他真的见了上帝,有福了。
这个人走了,留下许多,包括圣水墨,包括安慰,包括低低的语调。
“安慰巨石,安慰/把巨石滚上山的弟兄,安慰/他和巨石齐心化育春风……”(岛子诗歌《安慰之歌》)
2025、9、5于北京月牙殿黄昏
岛子作品 圣水墨
岛子作品 圣水墨
岛子作品 圣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