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会像3年前一样价格开始暴涨吗?电车会因此变贵吗?
新能源车,又要涨价了吗?
8 月,碳酸锂现货报价出现上涨小高峰,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此次锂价上涨原因是什么?这波涨势能够维持多久?是否还会出现前几年锂价激增的盛况?锂产业链上不同人士如何看待锂行业未来发展?
想要解决这些疑问,时间还要往回倒。
2015 年,年满 49 岁的钟叔结束了过去长年累月零工生涯,决定找到一份能交社保的工作。
按钟叔的话来说,“ 年龄不允许在外面待了。”
而就在那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额补贴加剧,需求激增;同时,受极端天气影响,智利盐湖卤水提锂巨头 SQM 位于阿塔卡马沙漠的设施停产。
在锂资源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赣锋锂业迅速发展,经营业绩大幅增长。在 2015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4.7%、净利润同比增长 41.6% 的好成绩,并收购了上游锂资源,稳步扩大生产规模。
“ 正好赣锋锂业在大幅招工,而且当时条件放得比较松,我就进去了。” 钟叔说道,“ 公司挺好的,不仅交社保,而且每年都会涨点工资。2021 年底是奖金发得最多的时候,普通工人都能拿到 1.8 万左右。我们这种工人领班,差不多能拿到 2 万。”
赣锋锂业所在的总部,也就是钟叔工作所在地 —— 江西新余,是江西省最小的地级市,总面积为 3178 平方公里,差不多是杭州市临安区的大小。2024 年,新余常住人口为 119.4 万,私营单位人均年收入约 5.19 万元。而钟叔在 2021 年拿到的年底奖金,大约就有当地私营单位人均年收入的近一半。
2021 年至 2022 年,正是锂价迅速高涨的两年,也是包括赣锋锂业在内的锂矿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的两年,原因就在于供需错配。
从需求端来说,2021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352 万辆,同比增长 157% 。锂电产业链大幅补库存,对碳酸锂这个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在 2019、2020 年的时候,3C 消费电子负增长,产业链库存维持高位,锂价也从过去的 8 万元/吨下跌至 4 万元/吨,供给端开始逐步出清。到了2021 年,由于此前的锂价低迷,许多企业推迟扩产计划,加上疫情导致全球多个锂矿化盐湖项目延期,供给无法匹配高增需求。
在这种供少于求的状态下,再加上市场情绪不断地被渲染,锂价由 21 年初的 5 万元/吨大幅上涨至 22 年的 57 万元/吨,最高时刻甚至到了 60 万元/吨,一年涨了 12 倍。
“ 当时就是整个业内都在找碳酸锂,哪怕是一些次品都将就着要。” 锂矿产业链从业人士张晓( 化名 )告诉知危,“ 所以当时的锂价很夸张,一天涨 1 万元是很常见的事情。”
在那两年,甚至涌出了一批转卖碳酸锂的 “ 中间商 ”。张晓介绍道,由于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锂矿公司大部分产能都长期固定地签给了行业内的大型厂商,可能仅有几百吨产量能够剩下再卖给中小厂商。中小厂商不得不到处托关系去买,甚至选择溢价去买。
“ 比如正常碳酸锂市场价是 20 万/吨,就会有锂产业链上的中小厂愿意花 25 万/吨的价格去购买。我做中间商的时候,最高一吨碳酸锂转卖赚了 10 万元。” 张晓说道,“ 不过这个钱没那么好赚,一方面是需要有强硬的内部关系,锂矿公司把控很严格;另一方面就是锂矿公司剩下来产量确实有限。”
张晓的朋友就没有他那么幸运了。他朋友在 2022 年锂价上涨期间花大价钱在海外买了座小矿,还没有走完勘探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周期,锂价就已经跌了下来。
华源证券报告显示,2022 年底,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产业链抢装透支了 2023 年部分需求。2023 年初锂产业链开始去库,碳酸锂需求增长幅度减缓。锂矿产能也陆续释放,供需矛盾逐步缓解,锂价从高位开始大幅下跌。
这中间虽然由于矿端价格并未同步回落、锂矿工厂惜售挺价等原因,锂价一度从 18 万元/吨拉回至 30 万元/吨。但也仅是昙花一现,随着非洲、澳洲和中国项目陆续投产,供给端开始领先需求端增速,产业链开始大幅去库,锂价也从 2023 年开始逐步地跌至当前的 8 万元/吨。
“ 我朋友现在已经停止开采了,矿就放在那里,越开采亏得越狠。” 张晓如此提及他那位高位买矿的朋友现状。
在今年的 8 月,碳酸锂现货报价再次发生波动,呈现出先涨后跌态势。
据 SMM 现货报价显示,碳酸锂现货报价在 8 月 19 日最高攀升至 8.57 万元/吨,随后缓慢进入下行通道。截至 8 月 26 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跌至 7.94-8.4 万元/吨,均价报 8.17 万元/吨,环比涨幅达 13.47% 。
图源:上海有色网
而波动的起因,在于宁德宜春项目采矿许可证 8 月 9 日到期,已暂停了开采工作。半个月前,有青海的盐湖提锂公司也进入部分锂资源停产状态。
在《证券日报》此前报道中,多名分析师表示,尽管停产消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碳酸锂价格,但基本面并未出现太大变化。
上海钢铁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郑晓强也向知危表达了类似观点:目前碳酸锂整体供需格局还是偏宽松。不过,郑晓强补充道,在国内矿端事件没有彻底解决前,叠加需求旺季,锂价有望逐步走强至 10 月份,后续将逐步回落,预计震荡区间在 7.5 万元-9 万元/吨。如果矿端后续还有催化事件,则锂价可能进一步上探。
纵观前文提及的过去 10 年锂价变化,不难看出锂价极具周期性,而核心驱动因素就是供需。从未来的供需来看,锂价也具有上升的可能。
在郑晓强看来,目前锂矿呈现多元供应,全球主要供应地多元化,如澳洲,非洲,南美及中国本土都有规模化锂矿供应,其中硬质矿以澳大利亚供应为主,盐湖则以智利,阿根廷和中国国内供应为主。由于锂的特殊金属特性和战略地位,未来各国家会逐步收紧对锂资源的管控。
至于新的需求点,郑晓强提到,目前碳酸锂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方面,未来的新增需求点则是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固态电池可以应用到海陆空等各种交通工具上,如重卡、轮船、飞行器等。此外,新型算力数据中心铺设、储能系统扩建以及人型机器人等领域都对碳酸锂有着更多的需求。
面对目前大众对锂矿公司 “ 一直亏 ” 的偏消极情绪,郑晓强则是回应道,真正最上游的矿山企业和盐湖生产企业目前生产其实一直都是附带盈利的,亏损的更多的是自身没有长期稳定的供应中游锂盐加工企业,也是国内大家常说的锂盐厂。
某锂电池相关厂商创始人兼董事胡智勇( 化名 )也对此进行补充:“ 无论是 2021 年、2022 年锂价暴涨期间,还是现在供过于求的阶段,最上游的锂矿公司议价权还是很强。基本上,中下游厂商还是需要参照他们给的价格。”
但是,“ 锂价发展的最好时期已经过去。” 胡智勇指出,此前锂价猛涨,一方面是产生了全新的需求点,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发展;另一方面是供给端产能不足。“ 而现在即使出现了新的需求点,由于锂矿产业的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等要素都较为齐全,碳酸锂生产销售速度被缩短,整个锂价波动周期也不会出现当时猛增猛降的情况了。”
这似乎意味着,3 年前的锂价暴涨的盛况很难再出现,普通人关心的新能源车价格,也不会因此变贵。而争着在今年底前实现盈利的一众新能源车企们,也不会因动力电池价格上涨而放缓盈利步伐。
不过,钟叔和他的同事并没有想得那么远,他们只知道目前正处于行业的下行周期,而未来仍然可期。
当务之急,是准备最新一轮的加薪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