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题解开!央视揭秘100式坦克性能细节,“双离谱”到底有多超前?
九三大阅兵结束后,传言了很多年的“双离谱”主战坦克,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正式型号名称——“100式主战坦克”。
按照陆军的编号命名规则,那就是ZTZ-100型主战坦克没跑了。至于为什么会取“100式坦克”这么一个型号名称,大概是下接上承两个一百年纪念,面朝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时还考虑到该坦克是ZTZ-99坦克的下一代产品。
总而言之,这个“ZTZ-100”的型号编号,承载的意义十分重大,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军对该型主战坦克的重视程度。
双离谱的型号知道了,可笼罩在该车身上的迷雾一点都不少,尤其是作为装备方队第一梯队的地面作战群,组了一个奇特的99B主战坦克+100式主战坦克+更奇特的100式火力支援车的组合。
其中100式火力支援车,这“火力支援车”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它不是步兵战车,而作为火力支援车,该车又只有一门30毫米链炮,甚至连反坦克导弹都看不到一点。
那么这“火力支援”支援个啥?继“双离谱”之后,给人的感觉是100式火力支援车身上的“离谱”之处一点都不少。
新装备的特点与定位
其实这个怎么说呢,你就把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当成战场上的一个信息节点的最小模块就可以了。这两种装备,以地面装甲作战装备的角度来考察的话,几个方面的性能按照优先级排列是这样的:
装甲防护性能最低,毕竟我们都知道100式主战坦克作为一台主战坦克,那个战斗全重确实是有点离谱,防御能力重点都用于乘员舱的防御了,甚至连车体侧甲主要防御的都是破甲弹。
然后是火力性能次之,无论是100式还是100式火力支援车,在火力性能上都有点着墨不多的意思,比如100式主战坦克使用一门105毫米新概念火炮,即使是使用新的105毫米APFSDS,也不能保证有效对抗诸如T-14、M1E3之类的新一代主战坦克车体装甲,其穿深性能也难以和主要对标对象的新弹相比。
T-14与100式坦克对比图
但是,无论是100式主战坦克还是100式火力支援车,它的两个性能非常离谱:
其一是极度强调机动性,新1200马力发动机加持下这车的功重比大于30马力/吨,跟欧美一票铁乌龟,因为盲目增重、结果1500马力动力包都只能做到22马力/吨功重比对比起来犹如小钢炮。同时还加了插电混动系统,这可不仅仅是接敌状态下、可以关了发动机用电驱动静默机动这么简单。
电动机的扭矩可比内燃机大多了,这让100式主战坦克和火力支援车的加速、减速性能大概率更加离谱,铺装道路上飙车起来很有可能跟电动车差不多。同时,较低的战斗全重还让100式主战坦克和火力支援车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运-20运输机运载,战役机动性非常强大。
其二则是极度强调信息化能力,无论是100式主战坦克还是100式火力支援车,全车态势感知全部都是高配的,高配到堪称“陆地宙斯盾舰”的水平。
100式主战坦克能数出来的全车态势感知就包括了4面相控阵雷达,带大孔径EO/IR的武器站,全车MAWS/RWR,还有可以与乘组实景增强系统联动的高清摄像头,且摄像头必然带AI智能识别,很有可能还带筒状的小型无人机。
就这一台车,可以对周边3到5千米的空旷区域形成严密监视,对所有目标进行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识别、归类和标注。
100式火力支援车的态势感知能力甚至比100式主战坦克还要离谱,除了全车4面相控阵雷达,还带上了一面大型旋转阵相控阵雷达,在车身尾部还加上了一台大型旋翼无人机。
这套态势感知系统对地面目标的监视能力,在确保通视距离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监视10千米乃至更大距离的地面目标,一样可以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识别、归类、标注。
同时,两辆车的野战通讯系统,战术数据链系统等,全部都是高配的,就是为了不仅可以召唤上级火力,更可以形成统一的战场态势感知图景。
因此,如果从战术运用的角度来考察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我们肯定会得出结论,100式主战坦克,它根本就不是用来跟人甲弹对抗的——真到跟人贴脸的时候,要是做不到先敌开火,甚至连25毫米链炮都能对它造成严重威胁,上演“布莱德利”M2A2 ODS拿着25毫米链炮瘫痪T-90M观瞄迫使乘组弃车的故事。
而100式火力支援车,它也并非如我们常见的那样,是类似于BMPT那样,全车都是刺的火力支援车,更不是什么步兵战车。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可以把它当成是类似于100式主战坦克一样的、但是功能更强大的、可以支援100式主战坦克的战场态势感知节点,同时还是重要的信息交互和对上呼唤火力的节点。
新装备该如何运用
那么这两种看起来离谱的装备,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怎样的呢?你大可以把它当做是两艘水面上的防空舰:
在作战时,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电子设备全开,最为重要的是维持对周边区域的战场态势感知——相控阵雷达扫,EO/IR(光电红外)设备看,MAWS/RWR(雷达告警装置)甚至还有ESM(电战支援)跟着测,同时乘组配备的实景增强系统和AI自动识别也会加入,无人机升空对周边区域展开环视监控。
很多人可能会质疑——陆战战场环境那么混乱,不能通视的地方那么多,光靠这些态势感知系统够用吗?
不够用,还有别的办法,比如未来步兵作战系统,一个带外骨骼的步兵带着一套态势感知模块,就是一个可以和四代坦克通联的信息节点,当然更有可能的是专门用于扫清复杂区域的无人战车,机器狗机器狼等,担任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的眼睛。
100式火力支援车乘组里面,也必然会配备无人机、无人作战机器人的操作手,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确保战场“开全图”。
在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维持对周边10千米,甚至更大战术地幅内的有效战场态势感知的情况下,未来我军的陆战交战形式,根本不会出现什么贴脸开大的情况,真正的火力战会从超视距开始。
比如10千米范围外出现的目标,甚至更远距离出现的目标,那就是100式火力支援车直接用自己带着的巡飞弹去打,或者更有可能,用自己指挥的,撒到战场任何角落里的,带着巡飞弹和反坦克导弹的无人战斗机器人去打。也有可能100式火力支援车召唤上级配置在战术纵深、可能离前沿超过20千米、停车就能打打了就能跑的远程巡飞弹,PCL-181型或PLZ-05B型155毫米榴弹炮带着激光制导炮弹/双模制导炮弹去打。
而在5千米左右范围内出现的目标,除了可以用本车带着的巡飞弹,或者无人战斗车辆带着的巡飞弹去打,还可以召唤本级支援火力,比如合成营一级配备的轻小型巡飞弹、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甚至连配置的120毫米迫榴炮等去打。当然,也有可能直接交给100式主战坦克处理,上105毫米坦克炮曲射,不过这种交战场景可能少之又少。
最后在近距离出现的目标,才有可能轮得到贴脸交战,比如由100式主战坦克的105毫米坦克炮直射,遥控武器站的机枪、榴弹去打隐现步兵,100式火力支援车的30毫米链炮去打步兵,去打反坦克武器操作手,在雷达引导下去打可能造成威胁的FPV无人机等。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它本质上是一种拉开交战距离、讲究超视距交战的装备,要是真让对手摸到近距离,乃至最后双方贴脸开火,其实就已经输了。
所以,为什么说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有点离谱,它们的作战方式,不太像传统陆战那种基于战线的线式作战,反而有点像是海战,以点来实施海域控制,在火力投送上力图做到超视距交战。
而理论上,在100式主战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存在的战场上,我们的交战方式,应当是基于兵力高度分布原则,但是又基于强态势感知和强信息互联原则的马赛克战。
兵力疏开,但是一个个信息节点可以以极为疏开的队形,形成有人无人互通的,统一的战场态势感知图景。然后利用本级配属的无人战斗机器人,本车配备的巡飞弹,曲射火力,以及本级,上级配属的召唤火力等,实施分布式的火力打击与立体毁伤。
同时,以强态势感知,在战役层面上探寻对手防线上的薄弱点,实施火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中,迅速打开战术突破口,利用新一代作战装备的高度机动性打大范围的包抄,围歼战。
毫不客气地说,这种新一代的,以信火一体和分布式杀伤实施高效打击,以高效率的打击加机动性打开突破口包抄围歼的作战想定,就是新时代的、双方态势感知能力都较强的情况下,陆战革命的一个最优解。我们的新一代主战坦克,看似离谱,实际上代表了未来陆军作战革命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