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中国银联成员资格被终止,个人业务全面退出

中国银联近日发布公告称,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成员资格,但未披露具体原因。这一调整使在华外资银行银联成员数量从9家缩减至8家,目前仍持有该资格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渣打、东亚、星展、瑞穗、德意志、三菱日联及恒生银行等。

500

花旗中国对此回应称,随着个人银行业务的关闭,该行不再作为中国银联成员,但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任何影响。花旗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为企业和机构客户服务,满足他们的跨境银行需求。

全面转向对公业务

花旗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调整并非突然,2021年4月,花旗集团宣布对其全球个人银行业务进行重组,计划退出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14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当时花旗中国CEO林钰华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长远决定",旨在将资源集中于更高效的对公业务和全球网络优势领域。

随后的2023年10月,花旗宣布将其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2024年6月,汇丰中国宣布已完成此项收购。

2024年1月,花旗中国进一步发布通知,自5月6日起停止个人信用卡交易功能。同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注销了花旗中国的《保险中介许可证》,标志着其个人业务的全面退出。

花旗中国百年发展

花旗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5月,是首家在中国开业的美国银行。2007年4月,花旗完成关键战略升级,成立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在华注册的本地法人银行。

花旗与银联的合作始于2005年9月,当时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次实现银联卡在花旗全球ATM网络的受理,同时花旗国际卡也可在银联ATM机使用。

今年6月,市场传出花旗将启动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花旗方面确认将对全球技术和业务支持部门作出人员调整,精简其位于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减少约3500名技术人员。该调整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前完成。

8月7日,花旗中国宣布新任董事长及相关高管任命获监管核准。花旗银行任命辛葆琏(Aveline San)担任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林海和问晶玮被委任为公司副行长。

新任董事长辛葆琏表示:"在我20余年的金融从业经历中,很大一部分都与中国市场紧密相连。作为在华展业120余年的金融机构,花旗致力于充分发挥自身的全球网络优势,为在华的企业和机构客户提供真正国际标准的服务,满足其跨境金融需求。"

星岛视角

花旗中国的业务调整反映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战略的重新定位。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和竞争格局的变化,一些国际银行选择更加聚焦于具有竞争优势的对公业务和跨境金融服务,而非全面参与个人银行业务竞争。花旗中国的此次调整是其全球战略重组的一部分,也是对中国市场业务结构的优化。

来源|综合网络消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