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法新社吧,这个阅兵仪式,给新华社摄影记者们满分!

九三阅兵前,网友们都说要给法新社一个好的机位,等着他们出神图,重新让我们感受一下“帝国的黎明”。结果等到他们出图了,结果大失所望。水平与自己相当,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500

实际上,大家要明白,所谓的“法新社滤镜”的“帝国的隐忍”、“守卫者”等只是网友玩梗,其就自己专门辟谣声称网传的热门法新社滤镜图片并不是它们所摄。

500500

大公文汇报的编辑特意帮我们搜集了法新社这次的作品,但是看完之后,觉得都没有万老师拍的好,更不要说与新华社相比了。

500

这次新华社不仅出了海量的好图,值得一辈子珍藏,他们还在社交媒体上响应大家的要求,提供高清原图,贴心去了水印,供咱们自取。

500

据了解,新华社这次派出了50名摄影记者团,分布在多个点位,为了确保能抓拍每一个瞬间,一个点位往往都是两个“老法师”看场。

他们拍出来了青春、热血、严肃、活泼、庄严、硬核、唯美、静好!他们拍出了我们心目中最想珍藏的画面。他们拍出来了大国崛起,也拍出来了我们是怎么样的热爱和平……

500

如果说,法新社善于用黑色来渲染气氛,那么新华社的作品就更具色彩温度,他们在历史发生的第一现场,用镜头从不同角度真实地记录了点点滴滴。

500500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新华社的神图背后,是记者和摄像师们更懂得群众的期盼。他们只是用镜头语言将我们想看的记录了下来。

500500

法新社来了,有 2 个机位,即便如此它们其实想要表达的还是“威胁论”。他们在你热爱和平的时候拍出帝国的色彩,他们在你表达人民子弟兵温情一面的时候,选择了忽视。

500

新华社的摄影记者说:当受阅部队从脚下经过,地面的震动顺着云梯传至心间。

500500500500500

这一刻,我们与历史同频共振——徒步方队的铿锵步伐、战旗方队的血色传奇、装备方队的“国之重器”,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定步伐。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方不负这每一帧画面,不负这壮阔景象。

500

当受阅部队从脚下经过,地面的震动顺着云梯传至心间。这一刻,我们与历史同频共振——徒步方队的铿锵步伐、战旗方队的血色传奇、装备方队的“国之重器”,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定步伐。

500

是的,心中有热爱,手里才有温情。我们有钢铁意志,也有儿女柔情。我们铁骨铮铮,我们也活泼可爱。

500500500

拍照片不难,真实记录很难。

500500500

去看了看法新社的报道,基本可以淡化了新装备的报道,只是展示了时长不到 2 分钟的踢正步视频,没有英文或者法语字幕,甚至连机器翻译都关闭了。

500

所以,忘掉法新社吧,多关注新华社的摄影记者,他们才是历史最忠实的记录者。

500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媒体和记者,以及军迷们奉献了海量的高清大图,让我们这次看过瘾了。笔者都一一珍藏了,感谢你们的辛苦拍摄,无私发图。

500

随着咱们的航展等装备展览越来越多,也越办越好,军迷们的装备也越来越棒,摄影技术也更加炉火纯青,我相信,以后咱们的军迷和新华社摄影记者们就能充分满足我们挑剔的眼睛。

笔者又开始期待 2027、2029 年的阅兵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