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峰会为何敢触碰敏感议题?

Club提要:上合天津峰会是一个缩影:敏感议题——从巴基斯坦反恐、加沙停火到批评美以双重标准——被纳入全球多边对话机制,而这或许正是重塑国际秩序的起点。

巴基斯坦信德大学国际关系系助理教授西拉杰·尼扎马尼(Siraj Nizamani)为北京对话独家撰稿指出,上合组织峰会不仅折射出国际秩序的转变,也凸显了“全球南方”在挑战西方霸权、推动多极合作中的重要角色。他提醒,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以新的霸权取代旧的霸权,而是真正走向一个更加公正与合作的多极世界。

Club Briefing: The SCO Tianjin Summit serves as a microcosm: sensitive issues—ranging from Pakistan’s counterterrorism concerns and the call for a ceasefire in Gaza to criticisms of U.S.-Israeli double standards—have been brought into the framework of global multilateral dialogue. This may well mark the starting point of reshaping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n an exclusive contribution to Beijing Club for International Dialogue, Siraj Nizamani, Assistant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Sindh, argues that the SCO Summit not only reflects shifts in the global order but also underscores the pivotal role of the “Global South” in challenging Western dominance and advancing multipolar cooperation. He cautions, however, that the real challenge lies in ensuring this transformation does not merely replace one form of hegemony with another, but instead leads to a more just and cooperative multipolar world.

500

2025年8月31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图源:阿塞拜疆总统办公室)

近日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展现了全球秩序正朝着更加多极化和公平化的方向转变。与二战后逐渐成型的西方主导、以欧洲为中心的体系不同,上合组织旨在搭建一个主权国家平等对话的平台。随着西方主导秩序面临越来越多挑战,上合组织等多边论坛正在成为孕育新型合作理念与区域稳定的舞台。

峰会的一大亮点在于将一些敏感议题带入多边对话。天津宣言谴责了胡兹达尔校车爆炸、贾法尔快车袭击和克什米尔帕哈甘姆事件,强调恐怖主义必须被全面否定,而非选择性反对。这对长期反恐、并呼吁外部力量停止在其境内支持暴力的巴基斯坦尤其重要,也表明企图在政治上孤立巴基斯坦的努力并未奏效。

峰会还呼吁立即在加沙实现停火,强调当地人道主义灾难,并批评美以对伊朗的侵略行径。这些立场说明,上合组织正为那些在西方体系中常被边缘化的声音提供平台。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行动就是双重标准的最明显例证: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长期未受惩罚,而其他国家却频频遭遇严厉制裁。

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对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的崛起抱有戒心,因为它们动摇了西方霸权的根基。在这些平台上,普京、佩泽希齐扬等领导人获得尊重与合法性,而与此同时,西方政府却依旧对涉嫌战争罪的内塔尼亚胡给予特权待遇。就算中俄并非完美,但它们正在为“全球南方”提供一种替代方案——强调权力更公平分配和更强的集体话语权。

对巴基斯坦而言,这一进程既带来机遇也带来责任。伊斯兰堡必须积极参与这些新兴平台,推动自身经济与安全利益,同时避免陷入“用另一种霸权替代旧霸权”的陷阱。最终目标应是构建一个公正、平衡的体系,尊重所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巴基斯坦应推动合作式解决方案,而非简单将世界划分为“上合/金砖”与“西方集团”两大阵营。

本地区最值得关注的发展之一,是中印关系的逐步改善。长期以来,印度将自身定位为西方牵制中国的战略支点,这一政策加深了与周边国家的裂痕。自奥巴马时代起,华盛顿试图将印度打造为地区强国以遏制中国,这一战略不仅激化了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也导致印度与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等邻国摩擦不断。然而,近几个月这一雄心明显受挫。

印度拒绝降低农产品关税以满足跨国公司诉求,引发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使印美关系跌至数十年来低点。与此同时,印度购买打折的俄罗斯石油虽令华盛顿不满,却对印度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中印重启签证和航班,释放出关系缓和的信号。这一变化无需令巴基斯坦担忧,其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依旧牢固且战略性。

更宏观来看,美国主导的秩序已无法与中国及其他区域力量的崛起等量齐观。华盛顿的政策往往是军事化地区、推翻政权、将资源武器化,而北京则致力于推动外交调解——如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接待巴勒斯坦派别、在新德里、喀布尔和伊斯兰堡之间开展穿梭外交。几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球南方”开始抵制西方历史上惯用的“分而治之”模式,寻求跨越双边裂痕的团结。

当然,这一进程并非线性,也伴随诸多矛盾。许多地区的威权体制依旧根深蒂固,民众的抵抗不可避免。但历史往往在矛盾中推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将其称为“历史的狡计”——历史的前进常常通过矛盾实现,甚至超越政治领导人的主观意图。全球南方日益增长的团结正是这样的历史趋势之一。

可以预见,美国及西方政策制定者将继续利用地区紧张局势阻挠这一新兴合作。与印度的军事协议、与巴基斯坦的资源交易,均是保持地区分裂的手段。因此,巴基斯坦的政治与知识界必须具备更宏大的历史和全球视野——将国内争取民主的斗争与争取主权和地区和平的对外努力相结合。

天津上合峰会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正在远离单极霸权、走向更具包容性的多极世界的缩影。未来的挑战在于确保这一转型真正带来公正与合作,而不是仅仅用一种新的支配取代旧的霸权。对巴基斯坦及其他全球南方国家而言,当务之急是把握机遇,推动团结,共同塑造一个不附带政治条件的进步未来。

500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3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图源:白宫)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