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重锤-东风-5C

来源:退役军人@僅琰

500

【战略重锤-东风-5C(DF-5C)】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装备的一款井基发射、液体燃料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ICBM),作为东风-5系列的最新改进型号,它是中国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其惊人的毁伤能力和突防性能著称。

全长约32.6米,弹径约3.35米 发射重量 183吨 ,发动机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引擎 最大射程约15,000公里(可覆盖全球任何目标), 可携带10个分导式多弹头(MIRV),单个弹头威力推测为30-50万吨TNT当量,打击精度东风-5B的圆概率误差(CEP)约为500米,东风-5C预计相当或更高。部署方式为固定发射井。

东风-5C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分导式多弹头(MIRV)技术和液体燃料带来的大推力。

· 分导式多弹头(MIRV):这意味着一枚东风-5C导弹可以携带多个(最多10个)核弹头,并在飞行过程中独立释放它们,分别攻击不同的目标。这不仅大幅增加了单枚导弹可打击的目标数量,饱和敌方反导系统,使其难以全部拦截,还使攻击轨迹更难预测,突防能力极强。

· 液体燃料发动机:虽然液体燃料需要在发射前加注,反应速度不如固体燃料导弹迅捷,但其比冲高、推力大的优势使得东风-5C能投送更重的载荷(更多或当量更大的弹头)并获得更远的射程。

性能与战略角色

·
全球覆盖与毁灭性打击:高达15,000公里的射程意味着东风-5C可以从中国本土覆盖全球任何地方。携带10个分导弹头使其具备一次打击多个战略目标的能力,理论上一枚导弹足以对10座大城市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也被外媒称为
“中国版的撒旦” (与俄罗斯SS-18导弹类比)。

· 核反击与威慑: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此东风-5C的核心使命是战略威慑和核反击。即在承受敌方首轮核打击后,从加固的发射井中发射,对敌方重要目标进行毁灭性还击,确保任何潜在侵略者都将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 固定发射井的生存性:固定发射井的位置相对容易被侦测,这是其固有弱点。为此,中国的发射井通常深藏于地下数十米,经过加固以抵御一定程度的核打击,并通过早期预警等手段尽力提高其生存能力。

在中国核武库中的位置

中国的核力量正朝着“三位一体”(陆基、海基、空基)和“固态燃料、机动发射”(如东风-31AG、东风-41)的方向发展。东风-5C作为液体燃料井射导弹,其反应速度和生存性虽不如机动部署的导弹,但其技术成熟、威力超群、载荷巨大的优势无可替代。

它与东风-41等新型导弹互补共存:

· 东风-5C 如同“重锤”,凭借其巨大的投掷能力,在核反击中倾泻毁灭性的火力,饱和并摧毁敌方的防御和战略目标。

· 东风-41 则像“利剑”,凭借其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在战争中生存下来,进行灵活机动的报复性打击。

东风-5系列源于1965年开始研发的中国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C的试射(如2017年)标志着中国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和核弹头小型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它的存在:

· 展示了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和能力。

· 是对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特别是他国在中国周边部署先进反导系统(如“萨德”)的一种强有力的回应和平衡,清晰表明中国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让步。

· 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战略核威慑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东风-5C是中国战略核武库中一款威力极其强大的“重器”。它或许不是最“新潮”的导弹,但其无与伦比的投掷重量、分导多弹头带来的饱和攻击能力,使其成为中国国家安全和战略威慑的坚实基石。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