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四起,还好他拿了冠军
《脱口秀与ta的朋友们2》完结了。
新“王”诞生——
何广智拿到了这一季的冠军。
这场决赛有着不少槽点。
一个最明显的地方是,拿了第三名的kid整段都被删得干干净净,以至于在排名阶段看得人一头雾水。
怎么回事?
笑果又触碰红线了?
只有你自己去搜索才会发现,哦,原来是kid的这段表演疑似抄袭(他自己说是撞梗),成绩取消了。
最终变成了一剪没。
这件事有很多争议。
网上批评的(如嘻哈),维护的(如小佳),各有各的立场,吵得很凶。
我不了解内情,发表不了什么看法。
只是就节目而言。
确实观感不佳。
不过即便如此,最后看到广智拿冠军,我还是会开心。
要知道,我们最早看到广智惊艳四座,还是在七年前,这七年的时间里,我们眼见他声名鹊起,眼见他陷入困顿,总以为他没机会再回到最初的辉煌了。
如今这个冠军,算是对他这七年时间的一个肯定。
也是对“传统脱口秀”的一次告别。
那么今天,我们就不妨再来聊一次何广智吧——
这是个有钱了的“穷鬼”。
01
2020年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质量最高的一季。
赛制换新,选手马力全开。
天选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在被复活后,一路杀到总决赛;蛰伏多年的杨笠一句“那么普通,那么自信”彻底点燃男女话题;杨蒙恩大放异彩;王勉音乐脱口秀玩出了花活;呼兰王建国庞博再接再厉……
如此精彩,让大家忽略了这一年的十强里,除了三淘三复的周老板,还有一个新人。
彼时,他说脱口秀才2年。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节目,就一路硬闯,闯到决赛,甚至诞生过死亡之组命定炮灰逆袭成为第一的励志名场面。
他是何广智。
海选阶段,他说自己理发的小破事儿。
海选四灯晋级,直通下一赛段。
1v1v1小组淘汰赛,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住在离7号线终点站还有2.5公里远的地方,每天需要坐地铁出行的破事儿,爆冷淘汰了脱口秀OG周奇墨。
他不仅没有颜值、没有金钱。
而且没有爱情、没有学历。
甚至于剧场老板要让他在海报写上响亮的自我介绍时,他只能弱弱地回一句:一个山东人。
愣是没找出任何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定语。
那时候的何广智可能也没想到,这24年吃过的苦,最终会成为自己的财富。
在说脱口秀之前,何广智是个彻头彻尾的小镇青年。
大专辍学,长相普通。
不读书后,在山东小城潍坊,先是干了一年的电话销售,又去汽车厂干了一年的流水线工人。
《中国人的一天》
2018年,他在线下听到了一场脱口秀演出,当场哭了。
他觉得他也可以。
后来,何广智攒着工作两年存下的一万块钱,踏上绿皮火车,来上海全职讲脱口秀。
那时候是真穷啊。
出去赶场演出,不住酒店,只住65一晚的青旅,通勤3小时。
因为穷得太出名,剧场老板总好心安排他开场,以免他错过末班地铁。
住的青旅,小到两臂展不开
后来租房子,也只敢在终点站找,住那种七室一回廊的隔断房。
来台风天气差也不敢打车,再怕也得搭地铁。
那时候,脱口秀行业并不景气。
在《时尚先生》的采访里提到,何广智靠着讲脱口秀,每个月挣1600元,税后到手也就1400元。
就这样,一个敢说自己生活心酸事的穷鬼小丑男,火了。
可那个时候,他以为文本所有段子的底,不过是最简单的两个字,自己。
没想到的是,其他人从那段子里看到的却只有,“穷人”。
《某某与我》
02
何广智的确靠“穷”打开了一条赛道。
在这条赛道上,今年也陆续冒出一些实力颇强的新人,比如小四爷,会用他那标志性的口音说,“那是一顿饭的事吗”,或者高寒,人称“养鸡小王子”。
人们于是称何广智为穷鬼赛道掌门人。
不过可以看得出来,对于何广智来说,他虽然以此成名,但骨子里对这种定位却是有些排斥的。
他是真觉得,这样的经历有些“丢人”。
举例来说。
有一次上节目,他说自己住得远,远到野生动物出没。
好的素材?
是。
但与此同时他更会纠结,到底要不要说这个事情。
因为——
有点不体面
《中国人的一天》
哪怕是最后真的说穷,他也会小心翼翼。
迂回到心态上来。
就像有一次,他讲自己上节目通勤打车来回300多块,他"哭穷",说再这么搭钱进去自己可能要被迫退赛了。
结果底下有人“怼”他:那你为什么不先坐地铁,再骑一个共享单车啊。
广智硬是厚着脸杠上一句:因为我是一个明星。
说完眼神一垂,泄了底气。
所以没错,与呼兰、徐志胜他们不同,呼兰说的永远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是思考,徐志胜说的大多是自己的形象,可以挥洒自如。
而何广智,他比较成功的表演,说的永远是自己的心态。
真实的心态。
这样的心态不仅是经济问题,更关乎自己的尊严。
就像2022年,他说过一个段子,说自己搬进了72平的新出租屋。
宽敞,崭新的两室一厅。
为了不浪费房租,每天经常努力悲伤,好去阳台缓解情绪,把空间充分利用起来。
有一回好不容易悲伤了,赶紧冲去阳台——
结果发现
从卧室到阳台
有足足8米!
房子那么大
悲伤不起来
在路上就治愈啦
紧接着就出现了一个爆笑金句——
我现在住的两室嘛
就一个卧室住我
另一个卧室住我的尊严
他揪住了一个小人物更人本的纠结:
我的尊严何时才能站起身来。
所以没错,何广智说的并不只是物质上的“穷”,更是深埋在“乍富还穷”的中国人骨子里的根,我们见过了太多从贫穷的环境中走出来的个体,内心还保存着曾经小心翼翼的灵魂。
何广智说的,其实是我们一个个普通人。
是我们内心与这个世界的碰撞。
就像今年,何广智的几个段子——
比如租房的价格比别人贵两千,但因为面子关系,不愿主动和房东开头,于是宁愿退租。
可当房东主动降价的时候,他也没办法接受。
因为他不愿意让别人认为,他是因为价格高了才不愿意住的。
这句话给我架住了
我是想降房租
但我不喜欢这种被看穿的感觉
我不知道咋想的
回了一句
不是钱的事
或者他说现在经济好了,会打专车。
但因为内心始终有些觉得自己“不配”,觉得自己的“人设会崩塌”,便容易把司机的一些无心之言当作对自己的嘲讽。
比如司机问他,“你现在的定位准确吗”?
他会觉得意有所指——
这到底是说地理上的定位呢,还是心态上的定位?
这些说的其实都已经不是物质层面的贫穷了。
而是精神层面的挣扎。
只是“可惜”,何广智笃信真实,所以他的段子,据说有80%都是真实的,哪怕有情节是虚构的,他也一定要确保由此生出的情绪是真实。
这使得他的创作,非常依赖于当下的心境。
安逸了,便很难产生好的作品。
委屈了,便能一鸣惊人。
他要保持一个稳定创作状态的话,必须要时刻挖掘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所有不愿让人知道的小心思都给抖落出来。
极其“内耗”。
以至呈现出来的水准,也就高低不一起来。
03
当然,对于我来说,何广智夺冠这事,所欣慰的不止是一个好演员终于登顶。
而在于,这恐怕是“传统脱口秀”最后的辉煌了。
它像是一个阶段性总结。
怎么说?
还记得当年,李诞曾说何广智是一个“技术流”的演员。
现在回头想想。
所谓的“技术流”,指的也就是他其实是按照一套传统脱口秀的标准,以文本、逻辑、节奏为核心的创作方式。
就像在纪录片里,何广智说的那句——
如果没有解决就是技术还不够
他是一个严格按照方法论琢磨出框架,并疯狂地用线下开放麦,来磨练段子的演员。
举例来说。
同样是说穷,他与小四爷就有着截然不同。
他是注重铺垫+包袱结构的。
比如决赛他说他哪怕有钱了也酷不起来,因为他平时都是刷短视频,而他的朋友们会看美剧、英剧、意大利电影。
我对欧洲唯一的了解
是那意大利炮
你看,这个段子总共28秒,其中有20秒都在铺垫。
这样的方式的确让逻辑很清晰,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很干净。
但也很传统。
而小四爷呢?
他的文本也很厉害,丝丝入扣,但他注重的不是铺垫,而是梗的密集度。
就像他著名的“一顿饭的钱”。
他在讲述在碰到推销的段子时,总共1分钟,可笑点却是层出不穷,从卖保险的“也就一顿饭”话术,到他问“饿死能不能保”,再到地铁口再次遇到另一个“也就一顿饭”推销,最终说出了那句语调很魔性的——
你知道我一天吃几顿饭吗
包袱不断往上翻。
还加入了表演。
所以说,所谓传统脱口秀,更注重文本与节奏的松弛,而现在的新人们,则在文本的基础上,更注重表演与画面感。
类似当年港片的许冠文与周星驰。
观感有着一定的差别。
而很显然,相比于传统脱口秀,现在的这些新人们会更受欢迎些。
就像今年的《脱友2》总决赛。
12位入围选手,有5个都是新人,其中表演风格的选手占了大半。
所以是一个时代过去了吗?
也许是。
就像我还记得当年何广智初出场时的狂妄。
那次他遭遇到了脱口秀最强老人之一的呼兰和OG周奇墨,人人都替他捏把汗,他反而淡定。
他觉得——
我只要是发挥好了
几乎没有人能赢我
而这一次。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新人,他在前采的时候直接说——
就观众没那么喜欢看我了
这个是我百分之百
能感觉到的
可能也是如此。
这一次何广智终于夺冠的时候,很多都雀跃不已。
呼兰甚至哭了。
他想到他们共同度过的艰难时光,想到他们的坚守,想到他们一场场,埋头苦干的创作方式,然后说——
我觉得这个夏天最迷人的地方
就是广智夺冠
所以没错。
一个时代是的的确确地过去了,它不会回头。
但就像广智说的——
观众喜欢的是新鲜的段子
跟人是没有关系的
只要用心创作,本就无所谓什么风向,什么潮流。
更何况。
我这几天,其实闲来无事看了许多诸如李诞等人的脱口秀,他们大多已经在脱口秀的舞台上消失了。
依然笑得前俯后仰。
那时候我意识到,其实这些人只是不讲脱口秀了,他们的作品却也是实实在在地留下来了。
这一点事实,无法改变。
所以说——
我们当然无比怀念过去,怀念曾经野蛮生长的年代。
但也不必拒绝未来。
毕竟在未来的维度上来看,今天,也是终将逝去的过去。
恭喜广智。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