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环球航行测绘世界地图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续篇)
(以下为 《郑和环球航行测绘世界地图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一文因字数所限而裁切的后半部。风闻版自动把标题与尾注号与文内对应。作者把结语与参考文献再添加一次,以备查考。)
1 关键的地名
《坤舆万国全图解密》一书已经详细讨论各大洲地名。现在补充未曾发表的一些《坤舆万国全图》载录的地名,证明明代首先航行并测绘世界。
《坤舆万国全图》的本初子午线定在西非洲塞内加尔(Senegal)最西点Dakar(Pointe des Almadies),知道这点是整个亚非欧大陆板块面临大西洋的最西点,明代必须已经到达并测量过整个欧洲西海岸,这是很惊人的! 以后要找到证据。西方世界地图误把本初子午线定在福岛或大西洋的海中,是没有道理的,原因是抄错中国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环球360度,不分东、西经,以下叙述,按照原图经纬度。由于船队在大洋中航行,测量海岛的误差比较大,气候变化不定,有时高山阻隔,看不到星,测量有一定误差。中国地处北半球,郑和大航海以前中国人很少越过赤道以南,不 熟悉南半球的星空,测量南半球经验没有北半球精确是可理解的,可以从其他邻近地理比较、估计大概。
英国图书馆地图部主任Peter Barber退休时举办了一次地图史展览,出版了书,“壮观的地图—权力、宣传、与艺术” [1] 评论1450-1800年代西方地图充满错误。书名的“Art”一词是双关语,既是艺术,也是骗术。这段时期的许多西方世界地图是抄袭明代中国外流的零碎信息,当时没有版权法,也没有人能验证真伪,今天无所遁形。
1.1 行香岛
在沧溟宗中央,经度200度-南纬20度,标注行香岛,考虑当时在大海洋中测量的困难和误差,有几个可能:Samoa(南纬13.7590°, 西经172.1046° ),Fiji (南纬17.7134°, 东经178.0650°),或New Caledonia (南纬20.9043°, 东经165.6180° )。
行香是明代中国特别祈福习俗仪式,正月初一清早,文武官员,冠带乘舆,全副执事,鸣锣开道,到各庙宇行香。明永乐十五年 (1417) 郑和第五次出使西洋路过泉州时立行香碑,其文字为“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厮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祐。镇抚蒲和日记立。” 据黄时鉴-龚缨晏地名索引(参考8,191页),行香岛翻译为Isola dei Profumi (即汉语“香水岛”),大概与其他译名一样是根据传教士德礼贤(Pasquale M. d’Elia, 1890-1963)的翻译。西方没有行香习俗,欧洲地图不载,“香水岛” 完全不合“行香岛”原意,明代船队横渡沧溟宗,最后在某海岛停留一段日子,举行祈福仪式再回国,在《坤图》上标注行香岛为记。
沧溟宗,意为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即明代中国人已经越过、测量比较过小西洋,大西洋,沧溟宗的大小。西方为弥补以前命名“南海”的错误,把中国命名秘鲁以西局部的“宁海” 翻译为Pacific Ocean,当成整个大海洋,是错上加错,清代随之误译为太平洋。今天地图上最大的海洋应该正名为沧溟宗,要求国际更正。
1.2 怕雾打
《坤舆万国全图》的怕雾打岛,北纬40度,经度335度,即今百慕大岛(Bermuda, 北纬32.3078° , 西经 64.7505°)。《坤图》[2] 另外标注鹤岛(北纬39.7023°, 西经 31.1080°,亚速尔群岛之一,今天葡萄牙翻译为Isle Corvo)。鹤岛是水禽候鸟栖息的岛屿,有多种水鸟,包括鹤(Grus sp., 葡萄牙语guindaste, 英语crane)、鹳(Ciconia ciconia,葡萄牙语 cegonha,英语 stork),这些候鸟来往亚速尔群岛,欧洲与非洲之间。西方错译鹤为乌鸦Coruo,即Corvo,西方早期印刷体经常U V 不分。乌鸦不是候鸟水禽,是留鸟,只在习惯的栖息地生活,一天最多飞80英里,不会涉水,不能飞到1400公里外的鹤岛。《坤舆万国全图》的鹤岛,葡萄牙翻译为Ilha do Corvo (乌鸦岛) 是错的,今天该岛还是没有乌鸦。龚缨晏根据错误的西方资料认为怕雾打岛与鹤岛为同一岛屿,甚至推翻了自己在黄-龚的著作中把怕雾打岛(参考8, 186页)与鹤岛(参考8,208页)分列的说法[3],这是颠倒因果,以误为正了。这是迷信西方文献的毛病。
1.3 马良温河
《坤图》标示南美最大的河流为马良温河(Marañón 河),上游近秘鲁有亚马钻国(即亚马逊 Amazon)。今日地图南美最大河流称Amazon River,上游称Marañón River,刚好相反。 Marañón (腰果) 是南美热带植物Anacardium occidentale 树的果实 。根据植物志,腰果原产地为巴西东北部沿海低地,近今亚马逊河口[4],不是在河的上游高山地带,《坤图》根据植物产地实地观察标示是正确的原创,不是抄袭翻译自西方错误资料。西方用上游的近安第斯山脉的高地命名Marañón River,不是腰果产地,并不恰当,至今沿袭错误。
1.4 渔人地
《坤舆万国全图》标示渔人地,在巴西近赤道,经度320度处,德礼贤译为Pescheria(参考8,206页,意大利文,贩鱼人),奥特里乌斯1570年地图没有。巴西该处土人用鱼藤Derris trifoliata捕鱼,鱼藤的汁液含rotenoids引起鱼类腮呼吸困难致死,该化合物于人畜无害。据英国植物园网称,原产亚洲、东非洲,被引入巴西北部、东北、中西部,与《坤图》标示位置吻合。中国南方人,特别客家人尤善用以捕鱼。《坤图》特别注明巴西的渔人地,似乎是源自巴西,明代人引进中国比较合理。无论是哪一方是源,明代船队目击巴西原住民使用鱼藤,交流应无异议。
1.5 盘峩 Puna
《坤舆万国全图》于秘鲁近赤道处标注盘峩,即土语Puna 音译,意指安第斯山脉无树的高原,德礼贤音译作Panngo(参考8,206页),奥氏地图无。今日厄瓜多尔南部有Puná岛(西经80度,南纬3度)是厄瓜多尔重要港口,热带植物丰茂,与土语意义不合,《坤图》的盘峩是明代大航海者直接从南美洲原住民获得的信息。
1.6 水潮峰、美湾的正确定位
《坤图》的水潮峰,即今日阿拉斯加安卡拉治(Anchorage)处,同时可见Mount Denali (德纳里山峰)[5],和Turnagain Arm (回转湾) 的潮水。德纳里山是北美最高山峰,回转湾是美洲西海岸唯一的潮水,列入美国地质学会世界水潮名录,并以此作范例[6]。有人在2022年6月1日国际郑和论坛上公开挑战这结论,认为水潮峰是Cape Peirce,美湾是Bristol Bay,而且认为2017年国际地图学会所有在场听我报告的地理学专家全都犯错,无人否定我的论文观点。事实是这位挑战者犯了严重错误。Cape Peirce 没有高山,也没有水潮,不合 “水潮峰” 的命名。该作者自己说Bristol Bay “对大船是最危险的海域之一” (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regions for large vessels” ) , “最危险的海湾” 与幽雅恬静的 “美湾” 命名根本不合,我已经在2024年 “两岸郑和研究交流暨第二届世界华人郑和论坛” 发表文章[7]指出这个 “新说” 完全错误。很可惜这位作者已经把错误的论说写成书,由星加坡一家著名的出版社出版,所以我必须严正指出该作者的错误,以免误导广大学者与大众。
《坤图》上许多中文命名的“峰”应该翻译成拉丁文mons 或西班牙文el monte,但是都被西方地图翻译成西班牙文Cabo (岬角,英文cape),可能是当欧洲人征询中国人地图上的 “峰”如何翻译,后者用三角形手势比划山被误译为“岬角”。如果相信西方原创,把 “峰” 译作岬角Cabo ,把 “水潮” (西班牙语应作Marea) 译作普通水流 Corrientes,就倒因为果,大错特错。全部中文的《坤图》是明代大航海原创,欧洲文字的世界地图是零碎抄袭、翻译的二手资料,错误繁多。
明代郑和大航海第一手测绘制作的《坤舆万国全图》是原创,地图上每一点、每一个转折的测量,背后都是华夏文明几千年积淀的科技、人力、物力、财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牺牲。欧洲没有任何测量数据,出现大量地图,航海短短百年内提升了造船学,地图学,想去哪去哪,得心应手,是按图索骥,“成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地图学是中学西传,这是基本概念。
2 西方对更正《坤舆万国全图》原作者年代的反应
以下列举比较重要的郑和大航海测绘《坤舆万国全图》的论证历程和西方反应:
· 2010年7月马六甲第一届郑和国际会议,发表《坤舆万国全图》郑和大航海测绘世界
· 2011年12月设在荷兰的地图史论坛宣布2015年1月关闭,删除全部文档
· 2012年《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台北联经出版社,正体字版
· 2013年《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台北联经出版社,正体字版
· 2017年《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简体字版
· 2017年国际地图学双年会发布英文论文 《中国于公元1430年前测绘美洲》
· 纽约市总图书馆地图部专家AQ Wright评 :目前听到最佳讲演,“Mind Blown”(脑洞大开)
· 纽约博物馆评议会同意并转发AQ Wright 评论
· 瑞士国家统计局 Dr. Thomas Schulz: 证据清晰,充分,及时
· 国际地图学会地图历史部主任 Imre Josef Demhardt教授:听众踊跃,主题重要
· 美国地图学家Jim Siebold 把郑和时代测绘《坤舆万国全图》结论列入6000页地图史大全
· 美国国会图书馆,明尼苏达大学网页删除“不可能的黑郁金香”一词
· 梵蒂冈图书馆论文,把《坤舆万国全图解密》与有关论文列入参考
· 2021年耶稣会全球网站不提利玛窦绘制《坤图》
· 2022年耶稣会全球网站把过往引起误会的卫匡国尊称 Le Père de la cartographie de la Chine(中国地理学之父)改为 “le premier géographe européen ayant eu accès à la bureaucratie administrative chinoise pour créer de nouvelles cartes. On le considère souvent comme un des pères des études sinologiques.” (the first European geographer to have access to the Chinese administrative bureaucracy to create new maps. He is oft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fathers of Sinological studies. )[8] (他是第一位接触中国官方信息绘制新地图的欧洲地理学家。他常被认为是汉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西方没有直接承认明代测绘《坤舆万国全图》,不过所有表现都是默认利玛窦并非该地图的测绘者。设在荷兰曾经是世界地图学中心的地图史论坛(MapHist.nl)于2015年1月关闭,删除所有存档,西方地图学界已鲜有人提起《坤舆万国全图》和有关地图史。
西方认识以往以托勒密,墨卡托,奥特里乌斯,卫匡国,利玛窦等人为主角的地图史已经无法继续,整部以西方为中心的地图史,航海史,世界地理发现史,全部需要重新审视。
3 明代华人环球航行的辉煌贡献
《坤舆万国全图》以外,明代华人的文化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留在世界各地的证据很多,主要证据在《宣德金牌启示录》(参考3)及《郑和环球与科学治史》(参考7)书中已经详细讨论。下面列举比较重要的,与《坤舆万国全图》互应。
3.1 货币
郑和历次大航海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开展国际贸易,互通有无,需要有大家公认价值的流通货币。
郑和大航海之前,许多国家没有货币,以物易物。郑和船队把中国使用了5000年以上的海贝(Monetaria moneta, Cowry, 宝贝)作为国际流通货币[9],解决了这问题。所有与价值有关的汉字都是用“贝”作部首的。商朝以后,中国沿海的海贝渐渐采罄,代以铜钱。郑和船队在小西洋溜山国/溜洋国(今马尔代夫Maldives)发现大量海贝,海贝只产于沧溟宗西部浅海处,中国与东南亚,小西洋。大西洋、地中海、西非洲、欧洲、美洲不产。海贝的特征是轻便,美观,规范,稀有,耐久,符合货币的特征。同科的头足类有几百种,中国只认可宝贝为国际通用货币。星加坡,马尔代夫,西非洲,阿拉伯,大洋洲岛国,西非洲都用贝币。至今,新加坡、马尔代夫的纸币还用海贝作设计图案。18世纪,贩卖非洲奴隶到美洲也是用贝币。美国总统华盛顿、杰斐逊庄园的奴隶木屋里发现贝币,可能是奴隶存储作赎身之用。贝币在非洲,大洋洲,美洲都是原住民的财富象征,原住民把海贝作头饰,衣服装饰,与云南少数民族戴银饰一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证据。
郑和大航海为世界带来公平交易的国际流通货币。
3.2 数字
数字和算学与国际贸易有密切相关。以为阿拉伯人发明数字是误会,应该称为中国数字衍化的国际通用数字。(参考7,41-57页)
“阿拉伯数字”分东西两种,东阿拉伯数字是8-9世纪唐代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传入,西阿拉伯数字是融合东阿拉伯数字与中国郑和大航海从海路传入欧洲的数字。东、西两种“阿拉伯数字”略异,欧洲使用的“西阿拉伯数字”即今通用国际数字,更接近中国甲骨文-篆书-花码数字的连笔快写。15世纪以前,陆上丝绸之路被伊斯兰国家垄断,欧洲人只知与阿拉伯贸易,以为数字是阿拉伯发明,故有 “阿拉伯数字” 的误称。阿拉伯数字不是来自印度。印度婆罗米数字是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最近发掘的7300年前安徽双墩遗址,已经出现 “一、二、八” 等数字,与今日的书写完全一样,其他的数字当然也应该存在。最晚,3500年前的甲骨文全套数字出现,比婆罗米数字早1000多年。公元前300年,战国竹简算表证明中国的十进法已经完善,而且用于复杂计算,印度数字不是十进法。4000年前,三星堆人已经从小西洋引入海贝,这条路线后来成为茶马道,中国一定与印度以前的民族交往,把数字传给印度,逐渐演变为婆罗米数字。印度、希腊、拉丁数字都没有位值,印度、希腊的数字不是十进法,拉丁数字是半十进法。用人工智能测试,希腊数字与拉丁数字都不能计算简单三位的加题。所谓欧洲文艺复兴始于希腊罗马是不能成立的。阿拉伯数字出现于8-9世纪,欧洲更晚至15世纪以后才普及,所有15世纪以后欧洲的世界地图经纬度均用中国传入的通用数字,用希腊数字、拉丁数字无法标示,英国Hereford教堂藏的号称欧洲第一份世界地图,用拉丁数字显示年份MCCC (1300),还没有通用数字,没有经纬度,没有比例,地形与今日地图相差甚远。所以2世纪希腊人托勒密测绘世界地图完全是伪托,托勒密不可能是“地理学之父”, 1400-1800年的世界地图主要来自明代中国郑和大航海测绘的地理信息。
数字算法是中国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有中国发明的数字,才有今日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3.3 农作物、家畜
美洲的稻米、马、鸡、猪,等均由中国传入。(参考3)
若干作物如玉米、南瓜,花生、辣椒,以前认为源自美洲。近期的考古对此有新发现。这些植物多发现在西南边远地区,以往很少注意记录,要等待更多证据确定。
最近发现西方报道所谓西亚起源的小麦最早年代实际上只有4500年,比过去的断代晚2000年。最近发布的2024年十大考古的河北尚义‘四台遗址’,距今10000前后四台先民已经发现有炭化的粟与黍。微遗存分析也说明驯化粟、黍的存在。[10]
农业起源西亚的学说需要根据最新考古发现的数据更新知识库。现在许多网页,甚至高校教材还是停留在20世纪以前的旧材料,缺乏科学精神,对学子与大众的文化自信是很大的障碍。
3.4 压舱石
小西洋印度沿岸海底、红海近麦加的吉达(Jeddah)港口海底、美洲加利福尼亚洛杉矶浅海底,发现了许多甜圈形、圆筒形的人造石头,小的几十公斤,大的达一吨以上。 18世纪以前的欧洲海船没有任何纪录这类石头,它们的重量不是当时欧洲海船能负担的。附近没有沉船,不可能是石锚。笔者亲自审视过物主赠予的石头碎片,应该是人造压舱石。因为藏于海底,不显眼,以前没人关注。这些石头是郑和船队国际贸易,买下海外货物以后,为平衡载重而丢弃的压舱石。它们在加利福尼亚海底发现,是明代大航海到达北美洲西部的文物证明。(参考7,249页)
以上只是几千种证据的小部分,余见参考。历史研究是多学科、跨学科的课题,需要物理、生物、化学、数学等理科的参与。不能迷信,照抄“权威”的纪录,科学数据定律推理才是最高权威。
[1] Tom Harper, Peter Barber, Magnificent Maps: Power, Propaganda and Art. British Library Publishing. 2010.
[2] 《坤图》即《坤舆万国全图》简称,下同。
[3] 龚缨晏.《坤舆万国全图》是否藏有“郑和发现美洲”之秘. 光明网.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8-09/23/nw.D110000gmrb_20180923_1-07.htm 2018-9/2025-06-02
[4] Moaciria de Souza Lemos, et al. “Genet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diversity among twelve Brazilian cultivars of cashew (Anacardium occidentale)”. Act. Bot. Mex. no.128 (2021)https://www.scielo.org.mx/scielo.php?script=sci_arttext&pid=S0187-71512021000100125 (2021-05-30/2025-06-01)
[5] Denali本来是原住民命名,意为高山,1917年被易名Mount McKinley,1975年被改回原名Denali,2025年又再被改为Mount McKinley。本文照原住民命名。
[6] Susan Bartsch-Winkler, and David K. Lynch. Catalog of Worldwide Tidal Bore Occurr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https://pubs.usgs.gov/circ/1988/1022/report.pdf. USGS. 1988. (1988/2025-06-03)
[7] 李兆良. 《坤舆万国全图》:水潮峰与雪山定位,兼谈学术规范. 两岸郑和研究交流暨第二届世界华人郑和论坛. 2024年12月22日. 美洲郑和学会董事长洪学天代为宣读。
[8] Jesuits. L’œuvre gigantesque du jésuite Martino Martini (卫匡国) https://www.jesuits.global/fr/2022/10/28/l-oeuvre-gigantesque-du-jesuite-martino-martini/ (2022-10-28/2025-06-12)
[9] 仰韶,大汶口,龙山,三星堆出土贝币。
[10]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明溯源:中国考古博物馆文物上新系列报道(5)——河北尚义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 https://www.cssn.cn/kgxc/kgxc_xccz/202410/t20241008_5789451.shtml. (2024-10-08/2025-06-09)
参考文献
1. Lee, Siu-Leung. Zheng He‘s voyages revealed by Matteo Ricci’s world map,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Zheng He Conference, Melaka. July, 2010. 李兆良.《坤舆万国全图揭露郑和之旅》(英文)第一届国际郑和会议 (马六甲), 2010年7月;Chia, Lin Sien and Church, Sally K. (eds.), Zheng He and the Afro-Asian World. Melaka Museum Corpo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Zheng He Society (2012), 307-335.
2. 李兆良.《坤舆万国全图解密 – 明代测绘世界》. 联经出版社. 260页. 2012年4月.
3. 李兆良.《宣德金牌启示录 - 明代开拓美洲》. 联经出版社. 346页. 2013年11月.
4. 李兆良.《坤輿万国全图解密 – 明代中国与世界》.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5. Lee, Siu-Leung. China Mapped America before 1430 CE,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Conference. July 2-8, 2017. Proceeding. http://www.eventscribe.com//2017/ICC/assets/handouts/511471.pdf;https://ui.adsabs.harvard.edu/abs/2018PrICA...1...67L/abstract (The SAO Astrophysics Data System, operated by the 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under NASA Cooperative Agreement).
6. 李兆良.《公元1430年前中国测绘美洲:坤舆万国全图探秘》. 测绘科学, 2017, 42 (7), 第 8-16页.(国际地图学会议论文中文版).
7. 李兆良. 《郑和环球测绘与科学治史》马六甲:国际郑和研究院。2024年3月.
8. 黄时鉴,龚缨晏. 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