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白酒调整周期,洋河换帅释放了什么信号?

文 | 无锈钵

白酒龙头企业洋河,人事变动的靴子终于落地。

7月21日,洋河官网发布公告称,在股东会之后,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选举顾宇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

这也意味着,自本月初前任董事长张联东递交辞呈后,洋河已经高效完成了核心管理层的交接。

身处产业深度调整的周期中,头部白酒品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诸多目光。

此次洋河换帅也不例外,然而诸多“杂音”背后,相较于无凭无据的“胡乱猜想”,资本市场和行业更关注的,则是此次人事变动所带来的确定性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 换帅之后,洋河的短期经营有无波动?

· 新帅接任,是否影响洋河的发展走势?

1、“茅五洋”集体换新,中国白酒走向新周期

酒企换帅、高管变动并非是新鲜事。

事实上,自2024年开始,过去一年多来,随着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白酒管理层“新旧交替”趋势已经显现。

据「财经无忌」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年,就有超过60家知名酒企发生了重要人事变动,变动总人数超过200人。以贵州茅台为例,自2018年以来,五年内换帅四次;另一边的五粮液在2024年底就聘任陈翀、王源培为副总经理,董事会在今年5月也刚经历新一轮换届。

从这一点来说,洋河换帅看似是突发,但其实也是酒企人事变动新周期下的必然。

自2021年2月出任洋河一把手以来,4年多来,张联东带领洋河在战略、产品、渠道、营销等展开一系列的重构和创新,在任期内,2022年和2023年,洋河营收曾连续突破300亿大关。

500

当然,市场关注的是,随着旧帅卸任,洋河新领导班子是否能顺利度过平稳期。

「财经无忌」关注到,此次被选举为公司董事长之前,据洋河股份官网披露,顾宇就已经出任洋河股份(苏酒集团)党委书记。

500

“两职合一”标志着洋河全新掌舵人身份的明确,这一中国头部酒企正在迈入“顾宇时代”的新篇章。未来,洋河这艘千亿巨轮也将在新帅的引领下,驶向全新的周期。

在这基础上,“新帅”顾宇在“中国酒都”工作多年的经历,也赋予了其对白酒产业的深度理解,和对龙头企业洋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有认知。

值得一提的是,47岁的顾宇也较为年轻,更年轻的管理层也反映出洋河乃至中国白酒组织体系年轻化的趋势。

2、换帅与否,酒企增长都要靠内功

不可否认的是,高层变动短期内很难消除市场担忧,但企业发展是一个动态且长期的命题,在这个命题中,管理者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并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正如美国工程学家理查德·富勒所说的那样:

“船靠洋流和桨叶航行,而不是靠船长航行。”

在影响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市场趋势(洋流)和内因驱动(桨叶),往往才是决定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础。

具体到白酒品类,管理层的战略决策固然重要,但“短期看产品,中期看渠道,长期看基建”才是行业公认的制胜逻辑。

诸如茅台、五粮液、洋河等知名酒企,也正是凭借产品、渠道、基建侧的确定性优势,才能穿越市场趋势和人事变动,始终稳立行业头部。

以洋河为例,当下,该品牌在产品侧,已经形成了“梦之蓝手工班引领高端,梦之蓝M6+、梦之蓝水晶版深耕次高端,天之蓝和海之蓝突破中端,洋河大曲和双沟大曲下沉中低端”的清晰产品定位,全价格分布的科学体系,本身就具备自适应市场趋势,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500

与此同时,区别于其他酒企,洋河一直是通过发力百亿级大单品矩阵,引领产品结构升级,拉动整体销售增长。

作为当前白酒行业唯一达到百亿体量的大众价格带单品,洋河海之蓝穿越二十余年周期,历经七次迭代,“蓝色风暴”依旧,足见其扎实的消费心智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酒质不变、品牌的心智不变,企业管理层的变动,不会影响消费者对洋河的长期认可。

另一方面的渠道建设、基建架构,洋河的发展,同样也不是靠某一个人、某一段时期突出贡献的推动,而是品牌整体“日拱一卒”的谋篇布局。

白酒行业的调整周期具有长期性,洋河对于发展势能的累积同样也具有长期思维。

具体到渠道侧,市场见证了洋河扎根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渠道脉络,从过往深度分销转向厂商一体化模式的长期探索;

同时期的产能侧,拥有7万口窖池和2020口明清老窖的洋河,也以“固态酒产能世界第一、高品质原酒储能世界第一、陶坛储酒规模世界第一、绵柔年份老酒体量世界第一”的硬核实力,持续夯实在高端白酒赛道的引领地位;

500

最后的技术环节,九届大赛七次问鼎冠军宝座、第九届全国品酒师大赛上包揽冠、亚、季军的技术“梦之队”,更是洋河不断创新产品,应对市场趋势波动的底气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说,洋河在渠道、产能、技术层面的优势,是发展内功的厚积,同样也是企业长期主义结出的果实。

对品质的长期坚守,对用户和市场的长期尊重,才是洋河穿越周期的“品牌护城河”。

3、结语:穿越白酒调整周期,“洋河模式”如何行稳致远

人事变动,这是企业发展中的常态。

如何规避管理层变化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也是商界思考的长期命题。

过于依赖单个管理者的形象、IP、决策,或许会带来短期流量、经营红利,但同样也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波动的隐患。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商业学者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提到:

“高瞻远瞩公司往往起源于一群‘造钟者’,而不是‘报时者’。”

这基础上,洋河在发展中积累的思考,或许值得行业借鉴。

相较于短期的经营决策驱动,参考产能、技术侧的硬实力,洋河的底蕴积累,动辄以数十年为周期,期间往往横跨多届管理团队,融汇多个维度的创新思考,但其战略主线从未动摇。

500

这背后所体现的,正是管理团队的价值倾向:

比起台前的“报时者”,洋河的管理团队,更愿意成为企业幕后的“造钟者”,担当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层、执行层,以务实的态度,推动企业长期规划的落地,助力企业厚积发展内功。

在这基础上,新履职的顾宇董事长,与白酒产业同样结缘颇深,在此前的行业论坛上,其寄语宿迁白酒产业“做好品质,做强品牌”价值思考,同样与洋河发展的长期脉络主线“不谋而合”。

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白酒产业上升期的逐渐开阔,厚积内功的洋河,也势必将兑现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