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产商财务忧虑蔓延,重组顾问公司FTI料银行暂不催还贷款

香港地产行业财务忧虑蔓延至中小型发展商,在企业重组见证经济起伏的富事高咨询(FTI Consulting)高层忧虑,情况有机会演变成金融系统性危机,但目前各方正尽最大努力“时间换空间”,主要寻求再融资纾缓问题,相信在下半年银行未至于使出催还贷款(Call Loan)等升级手段;并认为市传的“坏帐银行”属合适的解决出路之一。

500

再融资解决成主流 未谈债务重组

FTI财务咨询及企业重组部资深董事总经理及亚洲区主管霍羲禹表示,近期银行及债券投资者特别关注地产商的财务情况,亦有发展商正与贷款方商讨财务问题,目前主要仍是以寻求再融资为主,问题普遍并未升级到要讨论债务重组的阶段,但新贷款必然伴随信用提升要求,例如发展商要提供更多资产抵押,又或需要降低债务比例到指定水平。

汲取内房经验 银行开放态度商讨

他指出,即使银行面对发展商贷款逾期未还,仍采取较开放态度商讨各项安排,相信亦包括达成暂停追讨协议(Standstill),“当然从银行角度,希望係还本还息之下大家倾。”他续指,有关取态或来自过去几年内房债务危机,市场已清楚协商及重组“起码捱住先”,比强制清盘更有效取回资本。

忧处理不当变系统性危机

对于现时地产界财务问题,霍羲禹直言,由于香港经济仍依赖地产业,忧虑倘若最终事件处理不当,会带来骨牌效应,造成金融系统性危机,“如果有地产商清盘,首先系地产市场会再弱上加弱,大家都争住走;银行持有较重发展商债权,亦都牵涉到按揭风险。”

“时间换空间”属最有效方法

但他相信,现时各方都正努力不将问题提升至极端情况,故相信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亦未必会Call Loan,并强调目前难关不会有最终的解决方案,现阶段最有效的做法是“一路倾一路等”、“用时间换空间”,让市场逐步消化,直至香港经济好转,以及地产市道复苏。

坏帐银行属合适解决出路 为地产喘息

日前有传个别银行拟成立“坏帐银行”,处置不良贷款,霍羲禹认为有关构思是出路之一,好处是银行可以纾缓不良贷款比率,变相提升资本,做更多生意。FTI财务咨询及企业重组部资深董事总经理周伟成补充,参考过去内银将不良资产转移至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经验,可成功纾缓银行经营压力,亦毋须“监平监贱”出售资产,容许长时间处理之下,最终AMC亦成功有钱赚。

霍羲禹相信,如香港要出现“坏帐银行”,需由公营机构牵头成立,为整个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才能剥离资本质素的问题,当中亦需要考虑实际操作涉及各银行间的权益。不过,金管局日前已表明,无意设立传闻中的坏帐银行,整体香港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信贷风险可控。

内房重组料尾声 近月加速促成协议

另外,FTI近年参与不少内房债务重组事宜,霍羲禹相信,今轮内房重组已届尾声,过去两、三年企业与债权人一直为重组方案拉锯,但近月突然加速达成协议,相信是不少内房企已感受到清盘压力,法庭亦难接受不断延期所推动。各方正期望内房市场复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