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突然发狠学AI技术,我发现我们都被它吓着了!

  老胡开始学AI技术了,虽然是业余级别,但却是系统地学。因为直觉告诉我,AI将根本改变我们的许多工作和生活场景,就像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改变一样。老胡如果想在互联网上混,不out,就必须跟上,熟练掌握各种AI工具。

  老胡几乎是从零开始,直到2天前,我和大家基本一样。我下过两个语言大模型,但仅仅用它们查资料,以及向它们问问题。老胡的新闻创作是决不敢依赖AI的。我问几个国产AI大模型:老胡是谁?它们都告诉我老胡是胡锡进,我让它们模仿老胡的风格写一篇文章,给它们出题目,写出来的实在水平太低,令老胡嗤之以鼻。不过我也因此放心了:AI是绝对取代不了老胡的。

500

  但是看网上一些人玩AI,做各种虚拟图片,还有视频,真是眼馋。我觉得它们离我很远,那些AI工具应该很复杂,老胡一把年纪了,它们已经不属于我。

  真没想到啊,一咬牙一跺脚,老胡去了一家老朋友的影视公司,它叫UMG联播传媒,我混进他们的AI团队学习。团队里的张老师第一天先用一个小时给我讲AI的理论,让我了解AI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的来龙去脉,然后帮我在手机上下载了3个制作音视频的AI工具,帮我了解它们的创作功能,并且让我直接上手,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老胡从网上找来一张自己四十几岁开会的照片,我想用这张照片为原型,做一个我在步行街喝咖啡的短视频。怎么做呢?我在制图软件上先把原图片变成了我在步行街上喝咖啡的静止图片,然后我让这张新生成的图片变成视频,并且输入指令,让图中人物在视频中快速放下咖啡,朝图左张望。我将得出的视频放在另一个AI工具上,配了免费音乐,然后把最初的原始图加入到视频的最前端,多余的音乐剪掉,于是最终就形成了这段5秒的视频。

  大家看这段视频是不是挺有意思?缺点是视频中的老胡和照片中的老胡在一致性上有些差距,老师讲,人物一移动,一致性就可能出问题,这是现在AI需要不断克服的弱点。AI也像我们一样在进步,迭代很快。

  第二天上午老胡接着学,还是用头一天老胡的那张会议照片,还是坐在步行街喝咖啡,但我想让视频中多一个人物:老胡喝咖啡的时候朋友走过来,坐下和老胡聊天。这可就复杂多了,我又换了一个新软件,在那个新软件上除了输入头一天的照片,又输入了另一张老胡侧脸的照片,然后我还得输入另外一个人的照片。我希望那个人是金灿荣老师,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从网上下载他的两张照片,但是怎么也输入不进去,我以为是网络出了问题,到最后才明白,原来金灿荣老师太有名了,没有经过他本人同意,我是不能制作他的AI视频的,这大概是AI保护名人的一种措施。

  于是我给那个团队里的一个朋友现场拍了2张照片输入进去。反复修改指令词,视频的难点在于两个人都要尽量实现视频和图片的一致性,而且两个人的动作得互相协调。出来一遍视频不满意,再出一遍还是不满意,挑啊,团队里的人管这叫“抽卡”,往往十个八个才能挑出一个合适的。最后老胡选了这一个,配上音乐,视频终于形成了,就是这一段:

  虽然这段视频也有毛病,但用免费软件做出来的,而且是老胡学习AI第二天就把它搞出来的,也算可喜可贺了。我曾经担心学AI学不了几天我就会半途而废,但是学了两天之后,我迅速有点上瘾了。太好玩了!

  前边有无数可能性,而且AI在发展,现在大家的起点差不多,都是二把刀,都在迅速熟悉不断迭代的AI新技术,都在激发自己的想象力,都在对大模型进行个性化的训练。

  AI的前方究竟有什么,其实整个人类都不清楚,连创造AI的人也在边创造边琢磨。AI上面会有多少功能啊,AI又会剥夺多少人的工作!除了工作,AI能够增加多少许多我们生活中的情趣:我们可以在AI作品中和逝去的父母重新团聚;参加老同学聚会,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恢复一起度过的校园里美好时光;甚至我们可以自己创作短剧,让自己和亲朋好友担任主角。

  了解AI我们可以捕捉未来世界的信号,可以把今天的世界裂变式拓宽,总之太有意思了。

  希望老胡学AI能够引起更多朋友对AI的兴趣,甚至一些人跟老胡一起学,一起追赶快速奔跑的世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