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日常:操场上的“航天梦”
支教日常:操场上的“航天梦”
£唐 颖(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302班)
支教第十天,一场特别的“水火箭”活动在明德小学的操场上拉开序幕。这是湖北师范大学青青萌芽实践队与孩子们共同参与的首次大型活动,四五年级的同学们早已按捺不住期待。
上午的一二节课间,四五年级的班主任们带着学生们来到操场,每个人手中都紧握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水火箭。人群中,一组全由女生组成的队伍吸引了我的目光——她们的设计透着巧思:用橡皮堵住瓶口,既想保证气密性,又盼着充气时橡皮能被顺利顶开。可真到实操时,脆弱的橡皮根本扛不住瓶内骤增的气压,水火箭纹丝不动,第一次尝试遗憾失败。
但三个小姑娘没有气馁。她们认真观察着其他小组的发射过程,小声讨论着改进方法,不一会儿便重新投入调整:有人加固瓶身,有人调整水量,有人蹲在地上反复检查接口。当修改后的水火箭再次架起,随着“砰”的一声轻响,箭身飞起,最终稳稳落在15米外的地面上。“成功了!成功了!”三个女孩瞬间跳了起来,清脆的欢呼里满是雀跃,阳光下,她们灿烂的笑容格外动人。那一刻,我站在一旁,心底也涌上满满的暖意。
这场水火箭实验,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亲手制作、反复调试、见证发射的过程,让他们真切触摸到科学实验的魅力——原来课本上的原理,能变成手中腾空的火箭;原来失败不是终点,而是靠近成功的路标。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一次次尝试中,尝到了探索的乐趣,也学会了直面挑战的勇气。
如今回想,这场活动早已超越了一次简单的科学实践。它让孩子们在动手间爱上科学,在协作中懂得团队的力量,更在“失败—调整—成功”的循环里,悄悄种下了“不放弃”的种子。或许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在欢笑与汗水中,知识在生长,心灵也在悄悄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