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山姆专供无任何添加,溜溜梅把自己送上了热搜……
山姆最近这一波,不仅让中产破防了,也让被山姆高门槛挡在门外的普通消费者破防了。
那些曾经家喻户晓的品牌,在摆上山姆货架后,被中产们打上了与山姆「身份」不匹配的标签,然而,这些普通消费者养活的品牌为了讨好山姆,竟然玩起了大型双标,感觉自己被背刺了。
——题记
最近的商业领域的热点事件大家也看到了,除了娃哈哈家族财产之争,山姆绝对也算一个。
事情大概是,不少网友吐槽,花几百块钱买来的尊贵的山姆会员身份,却突然发现,山姆超市的货物,竟然和沃尔玛,甚至楼下超市要同质化了。
比如什么普通超市随处可见的好丽友、溜溜梅、卫龙、盼盼等开始攻占山姆货架。「我花钱办卡进会员超市,你却卖我家门口就能买到的东西!」
于是关于山姆的各种谣言、小道消息那是像鹅毛大雪一样,覆盖社交媒体,比如什么山姆自从换了中国籍高管后,选品能力快和普通商场打个平手了。
看到这么敏感的信息,舆论情绪瞬间就炸了,抓住这一个信息点,山姆好丽友事件,那是成为社交媒体上经久不衰的热搜话题。
然而,这的确是个随便一查就能证实的谣言,但这个谣言为何能突然穿插在该起热搜事件中,熟悉现在网络环境的柴油们应该大多心里有点底,背后少不了策划者和推手!
然而,八卦之外,山姆选品能力的下降,却似乎是尊贵的会员们有目共睹的。
但这一波,最受伤的莫过于好丽友们,好不容易傍上就连于东来也夸的山姆这个行业榜样,杀入中产市场,却没料到出现与山姆「身份」不匹配的尴尬场面。
甚至,经过热搜的持续发酵,给吃瓜群众们传递出一个好丽友们不配放在山姆货架上的消费心智,这对于这些被山姆会员抵制的品牌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品牌形象受损。
毕竟在此之前,就连小柴也没觉得好丽友们有什么不好?这一波,直接输出,原来追求品质生活的中产们是看不上好丽友们的?这你让平时吃好丽友们的消费者们怎么想?
当然,更尴尬的还有,此前上架山姆的溜溜梅,尤其其客服一个回应,更是把溜溜梅送上了热搜,那些和小柴一样,被山姆高高的门槛挡在门外的消费者,也瞬间破防了!
这条热搜的话题是:溜溜梅客服称山姆定制款无任何添加……
据报道,山姆与好丽友事件被推向热搜后,半年前就上架山姆的溜溜梅,也被拉出来遛了!
然后,有「好事」的记者,针对相关的质疑,去采访了溜溜梅的客服,这客服也实在,说啥不好,偏偏挑了一句:「虽然溜溜梅品牌在其他渠道售卖的其他产品也很健康,但在山姆商家的这款商品,特点是无任何添加」。
并强调,山姆超市上架的溜溜梅西梅是山姆专属定制的,采用智利进口原料,为渠道独家商品。该产品在其他平台无法购得!
好家伙,这个客服是不知道,自从辛吉飞的科技与狠活事件出来后,国内消费者已经到了谈添加剂色变的地步了吗?
该回应一出,消费者可是瞬间炸了,从小听「有事没事就吃溜溜梅」的广告长大,也把溜溜梅这家公司,吃成一个零食界的小巨头,万万没想到,溜溜梅也玩双标这一套?
有消费者就表示:「所以不是山姆的就有添加吗?为啥?」
而且,凭啥给山姆供的就是无任何添加,且还强调,其他平台无法购得!普通消费者就只能吃添加剂款?
「省流:溜溜梅以后不能买了,超市里的全是添加剂」「所以……普通款都是添加剂么……这……」「那你普通款完了……」
还有消费者则表示:溜溜梅这是在给自己的品牌拱火!
当然,小柴比较好奇的是,站在溜溜梅视角,他们是怎么对有添加和没添加产品的定义的,他们自己认为哪个更好,哪个更健康?
如果说,有添加的好、健康的话,为何给山姆的就是专属的,别的渠道买不到的无添加的?以及,明明能做成无添加,为何要区别对待消费者……
小柴随后去查了下,这两者价格的区别,因为商品不同,咱们也无法直接做对比,只能做一个参考:溜溜梅山姆会员店款售价为56.9元/800克(约0.63元/个),采用智利进口西梅制作,配料表仅有西梅,无添加。
普通款,小柴在电商平台并没有找到「智利无核」类似的产品,有一款西梅产品,优惠券价格29.9元216g,大概算一下,如果是800g的话,券前售价110元,券后800g售价73元。
这款产品,配料表,根据介绍图,包括西梅、咖啡浓缩液等,而「等」这个字包含哪些添加,小柴目前也没有看到。
而根据媒体报道,在溜溜梅的一些普通产品中,多款溜溜梅产品含山梨酸钾(防腐剂)、甜蜜素(人工甜味剂)等添加剂。
也就是说,一款有添加的类似产品,竟然比山姆专属的无任何添加、智利进口的还贵一些。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因为没有一样的商品,这样的对比只是参考,价格高低,取决因素很多,比如山姆专属,就少了经销渠道分利润,自然成本更低一些。
但话又说回来,溜溜梅客服如此的做法、以及回应,无疑伤了不少消费者的心,毕竟在现在这个万物皆可添加的时代,消费者对添加剂那不是一般的敏感。
比如,该话题冲上热搜后,评论区满是消费者的失望、失落。「啥意思,也就是说普通超市的普通款有添加呗,如此双标,等着销量下降吧 」
「所以普通的有添加呗,那行知道了,不买了」「那我们平常买的是有添加剂是吗?是我们不配吃好的吗? 」
还有消费者表示:「所以其实不添加也能做到,但是要添加卖给我们普通人?」
「意思就是山姆的顾客是人上人……」
还有网友,则用上了溜溜梅的广告词:「你没事儿吧你没事儿吧你没事儿吧」
那么回到事件本身来看,溜溜梅核心的市场主要是大众市场,而山姆只是其一个小小的渠道,而溜溜梅为了维护好这个渠道的用户,可以说客服一个回应,得罪了大众用户。
不管怎么说,对于溜溜梅来说,这都是一场灾难级的公关事件。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月,溜溜梅公司再次冲击资本市场,根据招股书数据,公司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及16.16亿元,可以说连年增长。
此外,同期毛利分别为4.53亿元、5.30亿元及5.8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69亿元、0.99亿元及1.48亿元。
此外,还有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按零售额计)排名第一,溜溜梅公司市场份额为4.9%;按零售额计,梅冻2024年市场份额为45.7%。
此外,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目前溜溜梅公司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自营网店、零食店、超市、连锁便利店、会员店等在内的零售商。
招股书还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来自零售商的收入分别为1.52亿元、3.05亿元及8.18亿元,也就是说,溜溜梅自有渠道,一直以来都是销售的核心渠道。
尤其在2022年之前,占比超过80%,纵使到了2024年,其零售渠道销售占比达到一半,但相信山姆在其中的占比,不会太高。
也只是溜溜梅公司销售渠道中一个小小的分支,而溜溜梅的营收和利润,大部分也是来自大众市场。
但就是这样一个客群结构,溜溜梅,还出现了商品双标的情况,尤其是当下情绪中最为敏感的添加剂双标,那么网友们在热搜上的情绪,自然也就能多少理解一些了。
而面对汹涌的质疑声,截至小柴发稿,溜溜梅尚未对争议作出回应,根据过往的案例,消费品牌,一旦在这方面出现争议,必然会对后续的销售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溜溜梅,也应该长点心了。
比如,有些事,偷偷做就行了,可千万别说出来啊!尤其在这种有双标可能性的情况下,可千万别为了维护一方,而把另一方的智商摁在地上摩擦,他们有时候也会生气的。
而很多时候,这些你可能觉得没啥的情绪化的物种,他们还可能是你壮大的真正的衣食父母,他们一旦生气了,后悔都来不及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你费尽心思讨好的群体,就算各种专供、无添加,人家不依然还是看不起你么?甚至觉得你就算专供,也不配放上中产的货架不是?
好比专供山姆的好丽友们有人定制产品减糖80%、增加30%可可成分、0反式脂肪,比大众市场更健康,有人甚至包装各种英文化,但还是被贴上与山姆身份不符的标签,被会员通过舆论攻击到下架。
还有就是以后得看好自己的客服,毕竟当现在企业的公关被法务替代后,媒体采访企业的突破口,变成客服渠道已经成了一种新的趋势,而客服一旦没经过公关话术培训,很容易翻车,引发危机……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叁号
编辑|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