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哈哈不需要查一下么?宗馥莉为什么关停 18 家工厂

(转自)

娃哈哈卖得再好,娃哈哈集团本身却赚不到什么钱。那么,钱都去哪了呢?

答案是:都被宗家牢牢掌控的供应链赚走了。根据中诚信国际的评级报告显示,作为娃哈哈大股东、持股46%的杭州国资委,2021年至2023年三年间从娃哈哈集团获得的投资收益竟为零,账面价值也仅有2.42亿元。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3年宗家家族的财富已经飙升至千亿。这种现象很可能还会持续下去,因为娃哈哈最肥的利润并不在娃哈哈集团本身,而是在集团之外的三大体系:由宗家完全掌控的“宏振系”“宏胜系”,以及杜建英掌控的“三捷系”。

宗庆后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肥水一个字都不流入外人田”。杭州国资委在这其中,确实显得有些憋屈。

娃哈哈的三大体系

第一:宏振系

宏振系是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资下属的40家公司,是娃哈哈实体产业与供应链的核心载体。2024年,宗馥莉接班后,直接掌握了该体系的全部资产。

第二:宏胜系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体系。2007年成立的恒枫贸易,100%控股宏胜饮料集团。这是一家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的离岸公司,主要负责娃哈哈的代加工业务。这家公司承揽了娃哈哈约三分之一的生产任务,利润丰厚,是宗家真正的“赚钱机器”。

根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的调查,过去娃哈哈的桶装水业务是产销一体的,但宗馥莉接班后,从2025年4月开始,要求集团必须先低价卖给杭州迅尔诚通商贸有限公司(宏胜集团旗下)。原本16.8升桶装水的价格是7.52元,但集团只能以2.44元的价格卖给宏胜系。这只是冰山一角。

第三:三捷系

由杜建英掌控。为什么叫“三捷”?八卦一下,因为她的三个孩子英文名字的首字母分别是Jack、Jessie和Jerry。这家公司主要通过参股形式,渗透在洪振系和宏胜系里,拿利益、分红,捆绑在一起。

三大体系原本相安无事,但宗馥莉接班后,仅半年时间内就以雷霆手段关闭了大量与杜建英及三个美国籍孩子有关联的工厂,多达18家。

换句话说,娃哈哈最肥的肉,过去在三捷系手里,如今被宗馥莉通过激烈的改革,重新挪回到了宏胜系。这是一家离岸公司。那为什么不转到宏振系?懂的人自然懂。

宗馥莉的算盘非常清晰,但她的手段略显激进。不仅如此,她还从父亲设立的18亿美元海外信托中转走了110万美元。虽然金额不大,但这只有一个解释——她是在试探三捷系的反应。三捷系方面果然慌了,开始反击。

如今看来,宗庆后生前的安排大致如下:海外信托的20亿美元给三个美国籍孩子;宏振系和宏胜系留给宗馥莉;三捷系渗透前两个体系以求分利;至于杭州国资委,几乎什么都没有分到。

这是一个看似“完美”的安排,但由于宗庆后病情恶化,信托资金还有3亿美元未到账,尚未完全成型。宗馥莉显然觉得有机会可以“争一争”——什么颜面不颜面,在父亲在世时陪他演戏,他走了之后,在金钱面前,一切都不再重要。

那么,最终谁输谁赢呢?一边是掌握着20亿美元海外信托的三捷系,一边是掌握着英属维京群岛离岸公司的宗馥莉。这让吃瓜群众们开始站队,可问题是,这两边本质上真的有什么区别吗?

而最惨的,恐怕还是杭州国资委。2024年宗馥莉离职信在全网曝光时,几十年来毫无存在感的杭州国资委竟被骂上了热搜,有网友指责他们“欺负没有父亲庇佑的长公主”。吓得国资委赶紧出来辟谣,解释说宗小姐一边准备离职,一边停掉了娃哈哈供应链,导致集团陷入瘫痪,出现了“甲方强势、乙方唯唯诺诺”商业模式被颠覆的尴尬局面。

与此同时,宗馥莉掌控的宏胜系却继续高歌猛进,不断往娃哈哈输送自己的人马担任高管。

总的来看,宗庆后似乎早有安排:信托基金留给美国籍的三个孩子;宏振系、宏胜系留给宗馥莉;三捷系作为平衡力量渗透其中;杭州国资委什么也捞不到。

但随着宗庆后病重、计划尚未完全落实,宗馥莉决定提前“亮剑”。对她来说,父亲在世时可以演戏,但在他走后,钱才是唯一重要的。

最后,很多人也许能明白,为什么娃哈哈一直不上市。因为一旦上市,就必须接受全方位的审计,到那时,这一切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根本兜不住。

所以,杭州国资委确实该好好想想:为什么三年投资收益为零,而宗家家族财富却创下千亿新高?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