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龙头澜起闯港股!内存芯片全球第一,半年赚12亿

7月的资本市场,澜起科技同时投下两枚“震撼炸弹”。

7月11日,这家科创板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澜起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两天后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澜起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达11亿至1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5.5%-102.36%。

500

在这份亮眼的财报后面是AI产业浪潮下公司核心产品DDR5内存接口芯片及配套芯片的爆发式增长。作为全球市场份额36.8% 的内存互连芯片龙头,澜起科技近三年海外收入占比均超70%。而此次赴港上市拟募资约10亿美元,剑指全互连芯片研发及全球市场拓展。

在A+H上市热潮中,芯片设计企业澜起科技正试图突破单一资本市场限制,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1、业绩爆发与资本远征

AI上市的芯片企业澜起科技正迎来史上最强增长周期。2025年第二季度,澜起科技营业收入、互连类芯片销售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四项指标同时创下单季历史新高。其中互连类芯片销售收入实现连续九个季度环比增长,展现出强劲的产品生命力。

财报显示,澜起科技2024年营收达36.39亿元,同比增长59.2%;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激增213.1%。2025年上半年延续高增长:预计营收26.33亿元(+58.17%),净利润11-12亿元(+85.5%-102.36%)。互连类芯片毛利率高达62.99%,远高于半导体设计行业40%的平均水平。

500

对于澜起科技的业绩爆发,拆解业务后发现,主要来自三大方面,而核心驱动力来自AI产业需求。

DDR5升级红利: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出货量显著增长,且高毛利的第二、三代RCD芯片占比提升。运力芯片突破:PCIe Retimer、MRCD/MDB及CKD三款高性能运力芯片上半年贡献收入2.94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毛利率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增加推动澜起科技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500

在澜起科技业绩的暴增下,逐步推进的是公司资本布局的重要跨越。在宣布赴港IPO计划后的7月11日,澜起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中金、摩根士丹利和瑞银担任联席保荐人。此次IPO拟募集资金约10亿美元,重点投向全互连芯片前沿技术研发、全球市场拓展及战略并购。

在发布冲刺港股上市的计划后,澜起科技同步启动两轮回购计划,合计回购金额最高达8亿元,释放出稳定市场信心的强烈信号。但这一举措背后,是投资者对赴港上市消息的负面反应——公告发布后次日,公司股价下跌4.36%。

2、A+H背后的全球野心

冲刺港股,实现A+H双重上市,在2025年的资本市场上并非先例。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迎来强势反弹,总集资额达107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7倍,成为自2021年以来最强劲的表现。其中半导体企业成为主力军,紫光股份、兆易创新、江波龙等芯片企业纷纷加入港股IPO大军。

对于这一波大规模的A+H上市热潮中,澜起科技的战略考量尤为清晰。

500

包括融资渠道多元化:突破单一资本市场限制,构建更稳健的资本结构。国际化品牌升级:借助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地缘风险对冲: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降低对特定海外市场的依赖。估值重构:相较美股同行Astera Labs(PE 360倍),澜起A股PE仅55倍,港股上市或打开溢价空间。

而香港资本市场改革也为科技企业创造了有利环境。2025年5月推出的“科企专线”制度优化,允许保密申请机制,提供上市前专家团队支持,并简化同股不同权规则。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港股对科技企业的吸引力。

500

对于澜起科技来说,此次港股上市更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落子。公司70.8%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客户包括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全球内存巨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提供融资便利,更是连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枢纽。

3、从内存接口到运力芯片的跃迁

翻开澜起科技的发展史,正是一部中国芯片企业的技术跃迁史。公司成立于2004年,201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仅14个月后私有化退市,2019年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如今,它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内存互连芯片供应商。

而澜起科技的优势也在两个产品线上。首先是互连类芯片:占澜起科技2024年营收92.04%,包括内存接口芯片及配套芯片。然后是津逮服务器平台:占比澜起科技营收7.68%,包括津逮CPU及安全芯片。

在内存接口芯片领域,澜起科技的市场地位举足轻重。2024年以36.8%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居第一,领先于日本瑞萨电子(36%)和美国Rambus(20.5%)。其DDR5内存接口芯片是服务器CPU与DRAM模块之间的关键互连组件,技术壁垒极高。

500

而澜起科技真正的增长潜力来自新赛道。澜起科技推出的三款高性能运力芯片——PCIe Retimer、MRCD/MDB及CKD,在2024年实现收入4.23亿元,是2023年的8倍。这些产品瞄准AI服务器爆发性需求,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但是技术突破背后是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7.63亿元,同比增长11.98%,占营收比例20.98%。近三年研发费用率均超15%,累计获得187项发明专利授权。

而且在AI算力需求爆发背景下,澜起科技的运力芯片战略正迎来最佳时间窗口。一台配置8块GPU的主流AI服务器通常需要8至16颗PCIe Retimer芯片。对于澜起科技来说,有望在新兴市场获取更多的份额。

虽然业绩亮眼,但澜起科技依然面临多重挑战,而其中股东持续减持更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5年初至4月底,澜起科技股东中电投控减持套现5.54亿元,持股比例降至5.97%;珠海融英减持套现8.53亿元,持股比例降至8.24%;英特尔资本持股比例从上市初的10%降至1.55%,退出前十大股东序列。这些早期投资人的退出,既带来股价压力,也折射出资本对澜起科技发展阶段的判断。

500

另外,澜起科技的客户集中度风险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76.7%的收入,其中最大单一客户占比22.9%。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内存巨头在供应链中议价能力强,可能挤压澜起科技的利润空间。

在运力芯片赛道上,美国的Astera Labs占据86%的市场份额,也是澜起科技的强劲对手,这家被称为“小英伟达”的企业,在资本和技术上都构成强大竞争。

如今,赴港上市对澜起科技而言,不仅是融资渠道的拓展,更是全球化战略的关键布局。而它的募资规划与澜起科技未来五至十年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逐步成长为国际领先的全互连芯片设计公司,重点聚焦运力芯片领域。

澜起科技在业绩高光时刻叩响港交所大门,既是AI芯片国产龙头国际化跃迁的关键一步,亦是应对技术迭代与资本压力的战略突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