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因下架好丽友派的山姆会员店,为何成为2025年最大危机?

500

7月15日,全球知名会员制零售品牌山姆会员店陷入选品争议漩涡。当日,大量消费者发现山姆APP及小程序中多款争议商品被悄然下架,其中以“低糖好丽友派”为核心焦点。据山姆官方客服确认,该产品已在全国线上渠道全面下架,但未公布具体原因,仅表示“未接到相关通知”。

此次下架的“低糖好丽友派”于2025年6月上架,主打“减糖80%”“可可含量增30%”的健康概念,48枚装售价49.9元。然而,商品评论区超300条差评直指其“实际过甜”,与宣传的减糖效果严重不符。更引发争议的是,配料表中含有的起酥油成分被消费者质疑存在反式脂肪风险,与山姆一贯强调的“健康严选”定位相悖。

尽管该产品目前拥有9000余条评价且好评率达93.6%,但负面反馈集中于口感与健康属性的矛盾。有消费者直言:“看到低糖才买,结果甜到齁嗓,山姆的选品标准是不是该重新审核了?”

据多方核实,此次下架并非孤立事件。除好丽友派外,卫龙牛肝菌魔芋等争议新品也同步从山姆APP消失。部分门店店员透露,公司内部已通知下架,但未明确重新上架时间。线下门店中,好丽友派仍被摆放在收银台显眼位置,工作人员称“销量不错,消费者有从众心理”。然而,社交媒体上已有会员表示将退卡,质疑“在普通超市就能买到的品牌,为何要支付260元年费?”

面对舆论压力,山姆会员商店全国客服热线及官方声明均强调“一贯遵循品质优先原则”,并表示“会员意见已纳入后续选品策略考量”。对于退卡咨询,客服未透露具体人数,但承认“确有消费者致电询问”。

山姆管理层在近期供应商峰会上重申,将“强化品质、强化差异化、强化稳定供应”,但此次事件暴露出其选品逻辑与会员预期的偏差。连锁经营专家李维华指出:“会员制商店的生命线是差异化,若商品与普通渠道无异,会员的圈层价值将大幅削弱。”

会员制零售的差异化之困

此次风波折射出会员制零售在中国市场的深层挑战。一方面,山姆需通过独家商品维持会员粘性;另一方面,大众品牌合作虽能快速扩充SKU,却可能稀释品牌调性。

据沃尔玛中国财报,2025年第一财季山姆会员商店与电商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净销售额同比增长22.5%。然而,竞争环境日益激烈,Costco、盒马X会员店等竞品加速扩张,胖东来等本土品牌以“极致服务”崛起,均对山姆构成压力。

社交媒体上,会员的失望情绪集中于两点:一是选品“去差异化”,二是品质把控松弛。有消费者对比称:“山姆的智利西梅下架后,替换成溜溜梅定制款,但配料表里添加剂反而更多。”

艾媒咨询报告指出,中国仓储会员超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消费者对“独家性”和“健康属性”的要求日益严苛。山姆若想守住中产家庭的心智,需在供应链创新与会员需求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点。

截至目前,山姆未公布下架商品的具体原因及返场计划。业内分析认为,此次调整或涉及三方面考量:一是应对消费者对配料表的质疑;二是优化选品结构以强化差异化;三是测试市场对大众品牌的接受度。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波已为会员制零售敲响警钟:在流量与品质的博弈中,唯有坚守核心价值,方能避免“便利店化”的陷阱。

选品争议与会员信任危机爆发

目前,大量会员在社交平台发声,质疑其260元普通会员年费沦为“资本游戏入场券”,并直指山姆通过下架独家网红商品、上架争议品牌商品等方式,稀释会员价值。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会员制零售的深层矛盾,更将山姆推向信任危机的边缘。

一方面,太阳饼、米布丁、低糖蛋黄酥等高口碑独家商品悄然下架;另一方面,好丽友低糖派、卫龙魔芋爽、溜溜梅无核西梅干等大众品牌商品陆续上架。其中,售价49.9元/盒(48枚)的好丽友低糖派成为争议焦点。尽管该产品宣称“减糖80%”“可可含量增30%”,但超300条差评直指其“实际过甜”,与山姆一贯倡导的“健康理念”背道而驰。

更令会员愤怒的是品牌信任问题。好丽友曾因2022年“配料表双标”风波陷入舆论漩涡,尽管官方澄清“全球配方一致”,但消费者对其品控的质疑未消。如今,这一争议品牌以“山姆特供”形式回归,被会员视为对付费权益的“背刺”。

“我花钱办卡是为了买山姆严选的独家商品,不是为了在会员店买楼下便利店就能买到的东西。”一位卓越会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该帖子引发近千条共鸣评论,甚至有会员致信山姆总部要求退费。

山姆会员制的成功,长期依赖于“付费筛选”的逻辑。消费者支付260元年费,本质是购买山姆团队对全球4000个SKU的严选能力——从澳洲牛排到瑞士卷,从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到独家定制商品,山姆通过“少而精”的选品构建了中产消费的“特权感”。数据显示,2024年山姆中国会员费收入超13亿元,占总营收的15%,卓越会员续卡率高达92%,贡献了60%的营收。

然而,此次选品争议暴露了这一模式的脆弱性。当山姆将卫龙、徐福记等大众品牌包装为“特供商品”,甚至隐藏品牌logo(如盼盼以“PANPAN”拼音形式出现),会员的“筛选权”被悄然置换。“这不是针对某一款产品,而是山姆的选品逻辑变了。”一位连续三年续费的卓越会员表示,“如果山姆和永辉、便利店没有区别,我为什么还要每年花260元?”

规模化扩张与会员价值的博弈

山姆的选品策略调整,与其在中国市场的激进扩张密切相关。2024年,山姆中国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门店数增至48家,会员数超500万。但高速扩张背后,供应链与品控压力陡增。

2024年9月,山姆10天内被曝出5起食品安全问题,包括牛奶包装附虫卵、鲜肉月饼吃出牙齿等;2025年,牛奶喝出塑料片、牛肉饼含橡皮筋等事件频发。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山姆相关投诉量同比上涨65%。

“山姆的护城河正在缩小。”零售专家李维华指出,“当独家爆款被模仿、供应链品控下滑,会员制的优势会被稀释。”事实上,山姆已感受到竞争压力:盒马通过“榴莲千层蛋糕价格战”逼迫山姆降价,某鱼平台山姆代购月销量达10万单,非会员仅需支付5元即可“共享”会员权益。

面对舆论风暴,山姆客服回应称“商品下架信息以APP提示为准,后续会尽力改善商品品质”,并强调“一直以品质优先、会员第一为经营理念”。然而,这种“标准化回复”未能平息会员怒火。在社交媒体上,“山姆下架多款口碑商品上新好丽友”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阅读量超2亿。

更严峻的是,会员的“用脚投票”已现端倪。部分会员表示将不再续费,甚至转向Costco、盒马等竞争对手。而山姆新任代理总裁Jane Ewing启动的大区重组,能否通过下放决策权、缩短管理半径来挽回信任,仍待观察。

山姆的困境折射出会员制零售的普遍挑战:当规模化扩张冲淡“稀缺价值”,当品控危机动摇“品质信仰”,会员费便可能从“价值认同”沦为“智商税”。正如消费者所言:“260元不是门票,而是对山姆的信任投票。如果这张票换不来独家好货,谁还会继续买单?”

目前,山姆尚未公布会员费调整计划,但其选品策略已引发连锁反应。这场风波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得失,更将决定会员制零售在中国市场的未来走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