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欺负底层穷人,不怕遭报应吗?
我时常觉得,虽然大家都是人,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方,但脑子里的观念的分歧,却大过人兽的分野。
就像大家看起来都是人,但有的人却不是人。
就比如,2名环卫工在高温天气下翻8吨垃圾为游客找儿童手表的事。
这两天,除了大连工业大学女学生出轨外国人是不是有损国格的事,就属这件事热度最高。
而这两件事,都能完美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有多大。
说大连工业大学的人太多,今天我来说说找儿童手表的事。
事情并不复杂:
7 月 1 日下午,SZ的卢女士一家坐车去大同,孩子的儿童手表不慎遗落在列车上。
出站后,卢女士求助大同南站派出所,因手表定位显示在南站,判断已被当作垃圾处理。
次日上午,卢女士打12345向市城管局求助,确认手表在中转站8吨垃圾中。
新城环境公司将垃圾转运至富乔焚烧发电场,两名环卫工人徒手翻找 4 个多小时找到手表,当晚送还卢女士。
这一事迹,被《山西晚报》当成了正能量新闻报道,来彰显大同的热情、好客与人文精神。
卢女士在报道中说:如果不是来大同,我真不知道自己会这样的幸运,而这样的幸运源于众多善良的人。
大同市新城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也在官方公众号上转发了这个报道。
看完整个事件,我感到极大的愤怒与荒谬。
在这个事件里,我只看到了残忍、冷血与自私,没有看到任何一丁点温暖、好客与人文精神。
这个事件里的几乎每一方,都像是吸血鬼一样,在环卫工瘦弱的身体上,吸一种叫做感动的血。
1、一言难尽的卢女士
首先说一句,把最大的罪责归于卢女士,对她是不公平的,虽然她并不无辜。
自己的东西丢在火车上,又有定位功能,明明知道在哪里,想要找回来,这也不是多过分的要求。
甚至,拨打12345求助,也是人家的权利。
但是,面对8吨的垃圾,看着2名环卫工在高温天气下,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为自己徒手找了4个小时,就是她的错了!
“有本事自己去翻垃圾啊”,人们对卢女士的不满与愤怒,虽然不全面,但绝对恰如其分。
虽然卢女士事后一直表示“特别感谢环卫工人”,甚至发送红包给两位环卫工人,依然不能抵消给环卫工带来的伤害,依然不能消除网友对其的愤恨。
因为她是一切的起因。
他们一家因自身疏忽丢了东西,本来应该自己承担后果,但他们却试图通过公共服务转嫁成本,而且是付出和成果完全不匹配的成本,极大的浪费了公共资源。
一块普通的儿童手表,不过几十块,大部分在300块以内。而两位环卫工的人力成本、8吨垃圾的转运费,以及两位环卫工在高温下找了4个小时的健康风险成本,加起来远远超过一块儿童手表的价值。
就算有人要付出如此大的成本帮你,你的良心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吗?
卢女士不应该道谢,她应该道歉!
2、脑子有病的大同市城管局和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
卢女士是有问题,但有大病的却是大同市城管局和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
脑子有泡的人多了去了,你不能要求所有求助的人都是正常人,我还可以打12345,要政府给我一套房呢,你看会有人理我吗?
作为官方人员,面对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不是一直都惯于推诿塞责的吗?怎么碰到了不合理的要求,就开始认真起来了?
我想,自从接到卢女士的电话,一幕好戏就在某个高人领导的脑海里开始上演了:利用卢女士的需求,搞出来一出宣扬本地人文关怀、彰显本地温暖热情的正能量大戏。
为了这出大戏,他们不惜成本,调动了环境公司,转运了8吨垃圾,派了两名环卫工找了4个小时,又找了记者拍摄和报道,安排了版面刊发。
一切都是为了最后游客的几句感谢和领导那几句漂亮话,以及幻想中的虚无缥缈的城市名声。
因此,在这样一个系统性工程里,成本不在考虑之内,考虑成本就太市侩了;免费成了必然,收费不就成为买卖了吗?而环卫工注定要被牺牲和奉献,他们的辛苦与健康是城市最廉价的资源。
那位在背后策划的高人,想到这一切的时候,肯定不会觉得自己脑子有病,他们只会为自己的运筹帷幄而沾沾自喜。
他只会觉得自己高明极了。
3、敲骨吸髓的媒体
在这个事件里,环卫工被欺凌了两次,一次是被要求翻垃圾,一次是在报道里讲奉献。
不亏是玩弄笔杆子的,《山西晚报》(请记住这个让人不齿的名字)的报道写得太具迷惑性了。
前一句还在讲垃圾转运,后一句接着就是“两名环卫工人不惧脏乱,徒手在垃圾堆中逐一翻找”。
在这个主动句里,仿佛没有任何人指派他们,没有任何人要求他们,他们看到垃圾转运过来,就自告奋勇上前冲锋,没有丝毫迟疑。
记者用了娴熟的文字技巧,把对环卫工的剥夺和欺凌,置换成了他们自愿的付出。
记者也不是不提环境的恶劣,但环境的恶劣恰恰成就了这件事的伟大:
“脏乱”衬托了舍身忘我,“徒手”彰显了英勇无畏,“不懈努力”体现了坚韧不拔。
在记者的叙述中,环卫工不但要不计劳苦、无怨无悔,还必须在事后慷慨大方、无需回报,所以就算卢女士给他们红包,他们也只能“婉拒”,才能成全让卢女士感动的“这份来自异乡的善意”。
这还没完,以崇高之名盘剥完环卫工后,记者的生花妙笔落在了卢女士一家在大同的旅程充满了温情与感动上,丝毫不提是否支付环卫工加班费或高温补贴。
为了一个正能量的故事,可以献祭你、牺牲你,也可以歌颂你、赞美你,但就是丝毫不在乎你的辛苦、你的汗水、你的报酬。
吸血鬼也只吸血,都不像你们这样敲骨吸髓!
4、失语的环卫工人
卢女士有一句话说得对,这么热的天,谁愿意为陌生人去翻垃圾?
何况,替游客翻垃圾找东西,本来就不是环卫工的本职工作。
别看报道里写得好像是环卫工主动请缨,但要不是有领导要求,鬼才会愿意在这么热的天气,在这么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免费替陌生人找东西。
环卫工只是穷,又不是傻。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只有一个,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
从新闻图片里能够看出,两名环卫工都是老年男性,如果失去了现在这份工作,估计也不太好找别的了。
所以,都不用他们的领导“逼迫”他们,只要一句话,他们就都会乖乖配合。
领导要搞一出好戏,他们没有资格、没有底气拒绝表演。
所以,他们只能“不惧脏乱”,只能“不懈努力”4小时,只能给钱不要而“婉拒”。
总之,他们只能成为“只讲奉献不讲回报”的符号,来成全这一出建立在他们的辛苦与汗水之上的好戏。
他们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利益说出哪怕一句话,整个大戏,他们是主角,是关键人物,但他们不被允许说话,也没有人想替他们说话。
他们只能失语着,奉献着。
5、满嘴大话的领导
事情发酵后,网友一边倒地认为环卫工找儿童手表不值。
而记者采访到大同市城管局,他们回应:
此前也有过帮市民寻找失物的先例,此次并非特殊个例。只要百姓有需求就肯定去做,“不能说值不值,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试图以无法印证的“先例”,来为这次的“特殊”开脱,还大言不惭地表示“只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死鸭子嘴硬,此刻具象化了。
如果这位城管局的领导亲自在高温天气下在8吨垃圾里翻找4个小时,那算是他言出必行。可惜,翻垃圾的不是他,而是两位环卫工人。
所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当“你们”坐在办公室吹空调,而让两名环卫工捂得严严实实,在垃圾堆里翻找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好意思说出“我们”的?
如果非要说“我们”,麻烦吹空调的老爷们下次自己去翻!
我从来没见过把“慷他人之慨”说得如此理直气壮,如此不要脸。
讲付出时,让别人去流汗,还不许要回报。讲功劳时,就揽到自己身上,“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不能说值不值,因为“我们”并没有付出,牺牲的只是不重要的不会说话的人罢了。
但这就是我们正能量,满嘴仁义道德,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索取,主张奉献,把正能量的大旗,插在穷苦人的血肉之上!
手表是卢女士的,汗水是环卫工的,功劳是领导们的。
这些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正能量,啥时候能够灭绝?
最后我要问一句,山西大同城管局,别再唱高调,两位环卫工人的加班工资和高温补贴,啥时候能发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