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优衣库,蕉内还盯上了安踏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周艺
炎炎夏日,关于防晒的比赛又一次打响了。
近期,蕉内与肯德基联名,购买“疯狂星期四”指定产品便可获得“全是鸡块”冰袖和“全是鸡米花”口罩。

图片来源:蕉内公众号
蕉内的联名营销一向大胆,而在近几年,通过一次次联名,蕉内也将原本的“内衣”品牌标签逐渐撕开。
2022年冬天,蕉内与“999感冒灵”联名,以“我不感冒”的另类表达,宣传了自己的秋衣秋裤系列产品;同一时期,还与哈利波特联名推出魔法学院系列款的法兰绒睡衣;2024年,蕉内又搭上盒马,联名推出了一款可以防水防油防汗“火锅T恤”。
内衣、T恤、家居服、防晒····跟在榜样“优衣库”的身后,蕉内很快转型成为全品类的服饰品牌,并且为自己贴上了“体感科学”的科技标签。
但无论怎样讨好时尚又多金的年轻消费者,如今的服装市场,内衣、防晒两个品类的赛道已经沦为红海,而户外则又是另一群专业玩家的领域。基础款服饰的世界里,优衣库已经坐上了最后的boss位,而蕉内仍有好几场硬仗要打。
01
守擂赛有点危险
对于以基础款为卖点的服装品牌来说,冬季的羽绒服和夏季的防晒服都是必须在场的核心品类。
中国服装协会数据显示,国内羽绒服的市场渗透率在10%左右;艾媒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防晒服配市场规模超过800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958亿元。不论是规模还是需求,冬夏两季的功效服饰都是如今各大品牌贴身肉搏的主要战场。
炎热的夏季加速了防晒大战的又一次爆发。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的数据,2025年大概率成为有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全球平均温度可能超过2024年创下的纪录。
迪卡侬、安踏、伯希和、骆驼以及lululemon等专注户外、运动的品牌均未缺席这场防晒大战,甚至蕉下和骆驼在今年还推出了防晒霜产品,抢先扩充生态以分得更多的蛋糕。
蕉内自从在2016年用“无标签”内裤打入市场后,一直重视全品类布局。2021年,蕉内研发出“凉皮”系列的防晒产品并持续更新,如今已经在防晒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但防晒服需要的技术并不复杂、面料也不稀缺,相应地,价格也更加亲民,一般在100-300元以内,这也吸引了许多新锐品牌和白牌的注意力。
目前,在天猫防晒衣热销榜中,位于top3的SIN SIN创立于2021年,同年创立的品牌小野和子的防晒衣则位列top7。另外,销量前20的榜单中还有两款价格低至三四十元、并不突出品牌标识的“冰丝防晒衣”。

截图来源于天猫
大牌、新锐品牌、白牌···不论是知名度还是性价比,防晒衣配赛道的对手们无法不让蕉内感到焦虑,更何况,还有一直与它“亲如一家”的蕉下在虎视眈眈。
根据蕉下方面公布的数据,蕉下防晒衣在2020年-2024年连续五年在户外防晒服类目中销量第一,而其第一个明星单品就是防晒伞。
今年天猫防晒服热销榜单的前五名中,蕉下的产品占了3个席位,并且排名第一的蕉下防晒服已经霸榜前三8周;在刚刚结束的天猫618的服饰销售榜中,除了优衣库、UR、ZARA“三巨头”之外,蕉下和蕉内分列三、四名。

截图来源于天猫
观察如今蕉内的产品类型,基本实现了内、外、冬、夏以及男女儿童的品类、场景、年龄层全覆盖,但目前蕉内除了在内衣领域拥有较为深厚的品牌影响力,在其他市场的占有量并不出众。
所以要想实现品牌突围,除了在现有领域的守擂赛中稳住身位,蕉内更需要踏出另一条路。
02
“被卖内衣耽误了的广告公司”
“继承”了优衣库全品类、基础款、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蕉内完成了品牌建设的第一步,而近几年,随着年轻化社媒营销的风潮兴起,蕉内的另一个优势逐渐显露。
2024年,蕉内的GMV接近70亿。创始人臧崇羽在接受媒体36氪专访时说,“规模已经不是自己最注重的,财务指标是否健康,品牌是否有趣才是远方。”
怎么样把衣服做得有趣是蕉内现在最大的关注点,而在这一点上,蕉内的品牌意识或许是最强的。
此次与肯德基联名作出的冰袖和口罩套餐,在宣传时打出的“疯搭子”口号,就是十分贴合当下情绪的一次内容营销,相似的策略被蕉内用在了盒马、太二酸菜鱼以及999感冒灵的联名中。

图片来源:蕉内公众号
蕉内品牌最突出的形象代言是遮住双眼的蘑菇头模特,而蕉内的公众号同样延续了这种独特、不走寻常路的设计感。
从公众号的运营痕迹来看,蕉内的标题、文案以及其中的视觉表达,基本对标了内容自媒体中的第一梯队——曾经的GQ实验室,而它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截图来源于蕉内公众号
当其他品牌的公众号还只是一个产品宣传渠道时,蕉内已经通过不俗的品牌调性激活了私域价值,巩固了在年轻人心目中“有趣”的服饰品牌形象。
内容创意之外,蕉内还将自己包装为“体感科学”公司。
所谓的“体感科学”,是指根据四季体温的不同用相应的面料打造一种穿着舒适的产品。而根据这个概念,蕉内设计了以凉皮、热皮、银皮、氮气、氧气、氢气等概念的防晒服、保暖内衣、冲锋衣、羽绒服产品。
或许消费者会觉得这类高概念华而不实,但今年3月份,优衣库将自己的AIRism科技内衣系列命名为“空气衣”。不知不觉间,各大服饰品牌已经在熟练运用科技语言为自己背书。
臧崇羽在采访中提到,希望在外界聊到蕉内时,对应的词是“酷”。对于如今的蕉内来说,强化年轻化的、活人感的、高科技的品牌形象,是比短时间内冲刺销量更重要的事。
只是,在蕉内强化内功的同时,市场的变化是迅速且残酷的。
03
缓慢推进
围绕蕉内的讨论,离不开两家公司,一个模仿对象优衣库,另一个则是名称相似的“蕉下”。而这两个对手,近年来的日子却并不算顺心。
优衣库在中国的生意正在走下坡路。
根据迅销集团的财报,2024财年优衣库在大中华区的营收同比增长了9%,营业利润微增0.5%。大中华区连续六年成为迅销仅次于日本海外第一大市场。2025财年上半年,优衣库的大中华区营收下滑3%,经营利润下滑9%。
而迅销集团最新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优衣库大中华区的营收和营业利润分别下滑5%和3%,而从门店数量来看,大中华区前三季度又关闭了9家门店。

优衣库的开关店情况 | 来源:优衣库2025年三季度报
整体来看,优衣库的中国市场已经触达天花板,但作为服饰品牌中的巨头,优衣库的销售规模、渠道和供应链优势依然巨大,庞大身影依然笼罩着所有的新锐品牌,短时间想实现弯道超车并不容易。
而在蕉内目之所及的对手中,蕉下依然是最鲜明的一个。2022年,蕉下第二次提交招股书,但上市之路还是戛然而止;2023年,宣布转型户外,2024年又爆出裁员新闻。
不利消息缠身,但蕉下的市场声量依然不小。2025年天猫服饰618的销量榜单中,蕉下在女装、男装以及箱包服配都挤进了前三名;抖音的618品牌排行中,蕉下同样处于top3。线上渠道中,蕉下的辐射力不容小觑。
而在线下渠道,蕉下2025年在国内的门店总数预计突破1000家,而蕉内目前仅拥有不到50家门店。
从海外市场来看,6月份,蕉下的泰国首店正式在曼谷开业,其2023年才开启出海之路,首战选择新加坡,至今不到两年,已在老挝、印尼、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布局门店。
反观蕉内,出海之路迟迟没有踏出第一步。臧崇羽表示,未来三年最重要的事就是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品类的扩充布局和科技属性的强化认知,蕉内其实已经不能被简单定义为内衣品牌,比如在防晒服之外,其在近两年就推出冲锋衣等户外产品,价格在300-1000元之间。
但走进更广阔的市场里,蕉内前方面临优衣库、安踏、骆驼们的拦截,身旁则陷入与蕉下的胶着对局,后方的白牌和新锐也没有降下奔跑的速度。
在市场的不断更新下,除了年轻化的创意营销和高科技概念的背书,蕉内仍需要打造更切实的竞争力,以免陷入中间地带的困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