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看得让人绝望,有些问题就是没办法,到现在也没办法

《乾隆皇帝》在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里,公认是垫底的。煌煌六卷,最近刚重读一遍,但回想起来,愣是想不起来哪一段算得上“名场面”,就像温开水,喝了就过了。很遗憾,找不出类似九子夺嫡中那些木兰秋弥、帐殿夜惊精彩桥段。

纯说阅读体验,就是沉闷压抑。整个帝国被一个聪明绝顶的独裁者压制得毫无生气,财政收入和人丁爆炸增长,矛盾纠纷也在爆炸增长,这边弹压、那边安抚,忙得不亦乐乎,但就是让人看不到希望。官僚系统和军队系统无可挽回地走向彻底腐败、彻底堕落,人也杀了、灾也赈了、仗也打了,该躺平照样躺平。皇帝和大臣都说累,累到骨头缝儿里去了,也无济于事。网上不少人跟风说乾隆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器。整部小说看下来,要说机器,确实也有点儿那么个意思,只不过更像一台马拉火车,它不是没有努力攒劲,但就是没有未来。

有些问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后来人可以纠正,比如死磕西北却拒不开放东北移民,比如对于技术代差视而不见,比如长期压制主体民族等等。说到底是因为乾隆有小聪明无大智慧,更是严重缺乏战略远见,更要命的还自以为高明不听劝。要改也容易也难。容易就是把这种人换下去,不要让他上台。难就是大多数时候你根本换不动。

但有些问题,到现在还是解决不了,比如官僚系统的自我繁衍、比如决策层看不到真实信息、比如人才选拔走过场、比如血亲私交永远大于天理国法,比如哪个庙里都有屈死的鬼,等等。人的贪婪是永恒的,人的堕落也是相当容易的,官僚系统无非是把这一切的后果放大了,但偏偏就没有什么好办法去阻止、哪怕是迟滞,你能把他们都杀光?杀光了谁来干活?前腐后继难道不是常态?历史周期律,实在破不了招。

小说里的人拼命鼓吹“盛世”,说“亘古未有”、“绝代圣主”,我们现在当然嗤之以鼻。同样的,我们的后人也会用类似《共和国演义》或其他什么文学形式来描画我们这个时代。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不难想象,后人冲着我们的,大概也是鼻孔居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