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工厂到新国牌,中小企业正在拼多多书写新故事

500

作者|方歌

近五年,国货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目共睹。

连带着,曾经那些国外奢侈品牌背后的沉默之地,一步步地走进大众的视野。

曾经只是大牌代工厂的沧州青县,如今有了自己的品牌,在拼多多卖到了拼多多销量第一。电商崛起后,曾经只能奔赴虎安赶工的丁集人,终于在家乡建立了自己的婚纱产业带。过去几年在连云港还属边缘产业的“指尖经济”,在消费需求转变和流量扶持的当下,变成了真正的百亿生意。

一大批中小国牌,正在拼多多创造着新故事。

而这背后,是一场有关“新质供给”的行业革命。

除了多年持续的“百亿补贴”,今年4月初,拼多多再次推出了“千亿扶持”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源,一边为商家提供资金、流量、资源的多元支持,一边为消费者提供减免、补贴、终极售后的服务,实现双向扶持。

500

一支化妆刷,养活一村人

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第一批沿海开放县、毗邻京津翼的地理优势,以及皮裘市场发达的市场优势,青县吸引了一大批韩资企业。

那时,青县成为了最具性价比的代工地,韩资制刷企业达到40家。女工们手里的刷子飘洋过海,带上其他大牌的logo,卖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成本的价格。

但代工并不是长久之计。

此后随着电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货商家“登上舞台”。加上美妆博主的积极科普,“买化妆刷就认准沧州”终于逐渐成为了所有消费者的共识。

500

在青县的一隅,一个名为二十里屯、人口数仅一千多人的村子,就是拼多多销量第一的化妆刷“魅女郎”的生产地。

“魅女郎”工厂里的员工,也几乎都是村子里的人。

在这里,工资不按“计件”发放,每个人不用被“多干活多挣钱”卷着走,只想着“做好刷子”这一件事。

王姐在这里担任“墩毛”的工作,她每天的工作是将毛料剔除杂质、称重梳理、放入模具、整理毛料至每一根毛尖都尽量贴合模具。

“要的是质量。”在UP主@@小可追太阳 探访工厂时,她笑着对着镜头说道。

500

王姐是土生土长的青县人,她的母亲靠种地维持生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实打实地见证了青县这几十年来的发展,从田间到工厂,从麻烦到便利。可以说,化妆刷改变了三代人的生活。

“不说别的,最起码咱守得那么近,工人都能上班。”提起村子的变化,王姐母亲的眼睛都是亮亮的。

如今,王姐的女儿毕业了,也进入了化妆刷行业。只不过,她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在直播间发光发热。

这间依着运河而建的工厂,串联起村民的生活,串联起青县的历史,更有一种难得一见的人情味。

据中国社科院,拼多多带动了5500万就业,尤其和王姐一样的中年人群和女性群体。而这背后,还是无数个家庭、代工厂和乡村越来越好的生活。

500

不久前,“魅女郎”还成功申请成为拼多多百亿补贴品牌,获得了平台交易手续费减免、各种补贴、曝光机会和流量支持的扶持。

店铺的网络运营小牟告诉@小可追太阳 ,有了拼多多的流量扶持后,店铺的曝光至少可以翻1.5倍。在他看来,拼多多最大的优势是有365天的长期促销活动,“平台的补贴很多,服务费也是减免的,对消费者和我们商家,都挺友好的。”

靠着拼多多流量扶持、活动补贴以及最新推出的“千亿扶持”计划,一个个像“魅女郎”一样的中小商家陆续从村子里走出去,奔赴国货之光的未来路。

500

95后大女人,想带着宝妈一起赚钱

在拼多多,踩上风口的人还有95后的顾汉玲。

她从大二就开始创业,是一直被推着走的那群人。

2019年3月,顾汉玲和丈夫听到拼多多的“风声”,决定共同在连云港东海创立一间做穿戴甲的公司,试着踩踩风口。

彼时,拼多多正致力于持续完善中国不同地区的消费平权体系,完善商家的有效供给率和效率,处于消费者增速急速扩张的关键期。

于是“一只顾”在拼多多诞生了。

但当时,价格不菲的线下美甲店还是消费者的首选,顾汉玲甚至得花很多时间向别人解释什么是穿戴甲。受众不多的穿戴甲没资格在平台获得一个单项的分类,“一只顾”只能将产品归类为美甲工具。大多时候,顾汉玲是利用在家的空闲时间,保证穿戴甲的上新频率,少则六至八款,多则十至十二款。

500

转机在同年10月。“一只顾”的某款穿戴甲因性价比、精致度、售后被博主推荐,瞬间成为了火爆单品。在拼多多上,店铺一天的订单数,从个位数飙升到三四千。

巨大的流量也带来了压力。那段时间,夫妻俩还没有产业化的概念,厂里只有30多名员工,大家一起日夜赶工,依然追不上订单增长速度。

火爆的生意让顾汉玲有了扩张的想法。

随着订单增长,顾汉玲夫妇在东海县租下了数千平方米的厂房。现在,“一只顾”已经是东海最大的穿戴甲生产基地,顾汉玲要供养的员工也增长到了200多人。

而这其中,70%到80%都是宝妈。

500

宝妈几乎是招聘市场上最不受欢迎的群体,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被认为挤不出时间、事多。但和大众的刻板印象不同,顾汉玲觉得宝妈身上有很多好的特质,比如耐力比较强、学习性也比较强。跟着她一路走过来的很多人,甚至已经拿到了美甲师的证书。

“我以前就在想,如果我有能力的话,我就要带领一群有能力的宝妈,大家一起赚钱。”在和B站百万UP主@宝剑嫂 对话时,她笃定地说道。

500

顾汉玲似乎很习惯于做这种浪漫的事。

在拼多多的扶持政策下,她能够用更好的价格,提供更好的服务。一副售价20多元的穿戴甲,她进购的是高质量的原材料,配的是行业天花板级别的胶水,也全部都是手工制作。这背后,是她坚持了六年的理念——“把用户当用户”。

当下,随着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指尖经济”越发走红。2025年1月至2月,东海穿戴甲产量突破3000万副,销售额达到30亿元,预计全年总销售额突破15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亿生意。

500

“属于中国女生自己的高定婚纱”

对爱美的女生来说,美妆、美甲是日常,而对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婚礼,必须要选一套美美的婚服。

在拼多多上,一家名为泰勒马丁的店铺,八年里已经卖出了超过150万件百元中式婚服(秀禾服)。

而这背后,是拼多多卖家将过去高价的秀禾服打到了平价,让每个中国女生都能够有属于自己的高定婚纱。

一件中式婚服,光手工就需要五个师傅,复杂的礼服甚至需要16至18道工序。裙体上的挂珠、扣子,领口袖口的装饰,各式各样的钻条,都需要手工缝制。完全称得上,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定。

500

不仅如此,在拼拼多的秀禾店铺里,消费者往往能够体会到极高的情绪价值。

一件定制的秀禾,整个流程效率和质量兼具,从设计到制作到改版到发货,通常只需要一周,完胜那些动辄预售三十天的衣服。

线下一件租金七八百的秀禾服,在拼多多花相同的价格甚至更低的价格就能买到。也正因为这样的低门槛,秀禾服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了大众的生活和记录的瞬间,进而让消费者和文化、情怀交融释放。

4月的时候,泰勒马丁就接到了一笔大单子。一位消费者在店铺下单了35件新款男装,原因是泰勒马丁的秀禾服被全班共同选为了毕业照拍摄的服装。

“年轻人对国家(拥有)民族感、自豪感,(落到仪式感上)就是喜欢国风。”泰勒马丁的老板在UP主@小桑菜奈 的视频中如此说道。

500

泰勒马丁的工厂,位于安徽省六安县的一个村子,工人由附近村民组成,有孩子还年幼的宝妈,也有年近半百的老手艺人。在进门处,常年贴着一张招聘启事,写着正式员工的工资在5000元在10000万之间。而据工厂人员透露,有些员工的月薪甚至能够达到13000元。

据安徽省统计局,2024年安徽省六安县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99340元和98386元。这就意味着,泰勒马丁员工能够拿到的最高薪资,已经达到平均数的160%。

早年间,婚纱产业带还集中在苏州虎丘。那时,在虎丘那些挂着“工厂直销”的婚纱店里,有半数以上的工人,都是跨越了500公里到虎丘谋生的丁集人。

2020年,丁集的婚纱小镇一期交付,中小企业看重了拼多多门槛低、没有佣金、费用较低等种种政策优惠,集中入驻平台,一边拼搏、一边成长。

500

如今,丁集已经成为了毫无疑问的婚纱之乡,在这里有超过600家婚纱电商企业,婚纱年产值超24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五年之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平台和自身的努力下,丁集人不必再跋山涉水,也过上了好日子。

500

结语

从安徽六安丁集的“婚纱产业带”,到河北沧州青县的“化妆刷产业带”,到山东青岛平度的“假睫毛产业带”,到江苏连云港东海的“穿戴甲产业带”,拼多多已经深度参与了无数中国产业带的建立和升级。

在生产力已经足够高的当下,对于很多商家来说,其实缺少的不是好产品,而是流量的扶持和曝光。

4月初,拼多多再宣布推出“千亿扶持”计划,表示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为健康优质的电商生态添砖加瓦,真正实现供给侧的正向变革。

拼多多想要打破的,是依赖佣金抽成的传统电商模式;想要走通的,是深度参与和推动产业带变革,进而实现商家和消费者和谐成长的良好生态。

通过重塑电商的价值链,拼多多正让更多下沉市场的产业卖家享受电商的红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