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对吗?

一、这句话不对

查了一下,这句话是英国首相丘吉尔(1874-1965))说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目前,没有明确记载他是在哪个场合说的。一般认为,二战期间丘吉尔针对英苏关系变化所说的。

国家和国家间在领土所有权这一维方向上是排他性的,丘吉尔上述的话不错。但除了领土所有权的排他性关系之外,还有一个共同体之间的互惠合作关系,比如(1)贸易关系(希克斯-俄林的比较优势放大),(2)战略犄角关系(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至今,北美十三州与美国南方16州内战后至今),(3)近地缘互惠关系(瑞士-意大利),(4)隔海守望相助(希腊-埃及,柏尼翁战役等;中国-菲律宾-琉球)等等。

丘吉尔论述丢了这一些东西。

二.、理论基础何在?

这一互惠合作关系,是国家之间,在给定资源条件下的可持续存在的共同环境问题,所有权的排他性内涵,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方式不能保证所有权和所有权边界之间的有效连接,以及边界外的互惠问题。这种互惠正加的外部性本身是穿透所有权边界的,鲶鱼效应的故事是个非常坏的从商业视角单边吞噬外部性的片面做法。

其实,昔孟母择邻居式的对外部性安排更好。你就是把外部性内部化,把别人独吞了,那等于庇古税的所有权安排也要付出社会成本。单边吞噬的方法,而非自愿合作的方法并不好,它是细胞分糵式的,不是生命体成长式的。希腊人亚里士多德的一体四因论,“种子因-动力因-形式因-目的因”,比丘吉尔的利益垂球管说法好多了。英国政治家一脉在这一点上白活了。

三、丘吉尔错在哪里?

显然,丘吉尔这种说法是从单体国家生存的现实主义角度出发,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方式,即单体国家扫雪后相加获得马路无雪的全地球畅通收益的,但它的总和是1+1+1+1 + …= n ;没有从第三方规制观点,或者叫the social planner的方式(上帝视角),把昔孟母择邻居的做法保留下来,来获得1+1+1+1 + …>n  的全球国家受益的。 丘吉尔式的盎格鲁萨克逊思考,把昔孟母邻居这类正加外部性收益,或者帕累托改进成分给剔除掉了(科思定理也是这么着把主流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给挖出去,从而让经济学大厦不倒的)。

细查了一下,丘吉尔并没有转述完整他的先辈的说法。其原话是19世纪英国首相亨利·帕麦斯顿(Henry Palmerston,1784-1865)在1848年3月1日英国议会上说的,“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and those interests it is our duty to follow”(我们没有永远的盟友,没有永远的敌人。 我们的利益是永远的和可持续性,这是我们的追求所在)。帕麦斯顿这句话可没有挑除掉互惠合作的含义。

当丘吉尔那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被他以后的西方,包括中国的一群人,作精致利己主义式引用和理解的时候,把弱式永远变成了排除正加外部性的强式永远了。

不究不知道,细看下来,“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从弱隐讹传变为强显讹传,还真是错的。丘吉儿文献、理论、国际观察和个人实践上都错了。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