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中老师因为学生没有报考清北破防,背后有多少门道?

清北在中国独一档存在,再次被验证。

考上了清北,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科举历史传统的国家,某种程度上有点相当于科举中举,一跃龙门。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某个考生考取清华北大,县里面奖励多少钱,学校奖励多少钱,相关企业奖励多少钱...

不仅考生会获得相关奖励,授课老师也都有丰厚奖励。

那如果考生本来可以进清北却没有报考,结果会怎样?

江西某县一中实验班3名考生包揽年纪前3名,结果没有去清北而去了复交,于是班主任就破防了。

破防得相当夸张,直接在微信群里发表断交宣言,宣称以后再也不认这3个学生,还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小作文。

其中有些言辞,充分显示出班主任怨念之重,什么“学校以100万的付出,老师倾情陪伴”...

各种道德绑架,“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假期,白了头落下病”...

500

确实让人大跌眼镜。

为什么这个班主任如此破防呢?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学校考核KPI,就是和清北紧紧挂钩,说什么“100万的付出”,大概3个清北名额,所有科任老师奖金,也许就是这个数字。

因此,3个不听话的考生,没有报考清北,让这些老师们辛苦3年(高中传统都是科任老师从高一带到高三),眼见唾手可得的丰厚回报,瞬间化为泡影。

所以也可以理解班主任的破防,这种眼看到手的鸭子飞了,辛苦耕种3年的庄稼,被水淹了,确实很让人愤怒。

但问题在于,学生有错吗?

学生当然没有错,高考填报志愿这个选择权毕竟在学生身上,而且想去哪里读书,度过一段怎么样的大学生活,几十年后回想起来都是宝贵回忆,这对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多么重大。

这种事情,怎么能够让他人来决定?

哪怕是错了,也得是自己选。

因此,这个班主任喷学生不报考清北,实在是太荒谬。用这种方式来喷,更是荒谬中的荒谬。

这等于明明白白在绑架学生,必须按照她的意愿去填报高考志愿。

凭什么啊?

就凭你教了人家3年?就可以决定人家的人生?

所以这个微信发言在网上公开以后,舆论哗然。瑞昌这个县一中也算是全国出名了。

500

事情闹大了以后,当地处理舆情,只好让班主任出来道歉。

真是面子里子一起都丢了。

但是事情闹大了也好,因为瑞昌县一中这个事儿肯定不是个例,全国各地县一中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因此这下是把以往很多潜规则摆开了在台面上说,那到底该怎么解决这种事情呢?

首先这个事儿之所以会闹大,3个考生如此决绝不愿意报考清北,其实是一种时代进步。

进步在哪里?

既然考上清北能够有丰厚奖励,可以想见,以往有很多类似县一中的考生都被老师忽悠去了清北。

这里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就在于清北也有差的专业,擦线进清北被调剂,或者降分录取进入某些冷门专业,相比起去复交可以任选专业,到底哪个选择好?

500

比如清华的土木,放在提前批招生,这2年土木专业是什么情况?哪怕是清华的土木,换了能去复交计算机或者金融,这还用问吗?

但是很多老师,就因为报考清北有奖励,就忽悠学生去清北冷门专业,这等于是用学生的前途,来换取他眼前这点奖励。

以前网络还不发达时期,尤其是中西部落后省份,很多孩子和家长啥都不知道,高中3年就是衡水模式,天天关在学校里刷题,他根本就不知道报考专业是咋回事,所以老师让报啥就是啥。

老师只要一句话,清北就是全国最好的大学,学生就乖乖按照老师说的去报了。

20年前这种事情太普遍了,当时很多高中生高考填报志愿完全就是稀里糊涂,两眼一抹黑,所以被班主任忽悠的情况太多了。

不仅是头部学生被忽悠去报清北,还有很多学生被老师忽悠去了民办本科,这背后也是利益,因为很多民办高校每年都花大钱搞招生,班主任推荐成功1个,给多少钱,这也都非常普遍。

为什么民办高校要花钱搞招生?因为对民办高校来说,就是一门生意,批发文凭的生意,这个生意的利润所在,就是能不能招到足够多的学生,1个学生一年学费好几万,住宿费、食堂吃喝,学校小卖部,统统都是学校利润。

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多少学生就这么稀里糊涂被班主任推荐上了大学。

如果这个事儿放10年前甚至5年前,可能故事中的3个考生就去清北冷门专业了。

现在好了,网络发达了,学生可以获得更多资讯,了解更多关于大学和专业的信息,可以做出更有利于自己人生的选择。

经过这个事情,而且闹得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以后班主任想再忽悠学生,按照他的利益来报考志愿,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这是时代的进步啊。

但反过来,我们也要问一下,为什么班主任非要忽悠高分考生报考清北呢?为什么班主任的利益就不能和学生的利益一致呢?

为什么非要按照录取清北名额来奖励老师?

显然这里的关键,是学校,可能还有当地教育局,是因为他们过于追求清北,才给科任老师定下了这种KPI,那么能不能换个别的考核标准呢?

比如按照高考成绩,全省高考前100名多少人,前1000名多少人来制定奖励标准,那只要考生成绩达到了就可以了,而不必非要去报考清北。

所以,事情的源头,一开始这个班主任朝学生发泄怒火,显然是搞错了方向,她应该去找学校,找教育局领导。

退一步讲,如果非要是清北录取名额,科任老师才有奖励。那么这个奖励也应该和学生绑定,比如考上1个清北,给学生奖励多少钱,这样也许考生报考清北的可能就大了。

像那个复读之王唐尚君,年年找个复读学校,把复读当成了职业,就是因为他的高考成绩,可以被复读学校拿去宣传。所以才会花血本。

既然你学校和教育局都把清北录取名额当成考核KPI,那么显然学霸才是关键所在,你光去奖励老师,而不奖励学生,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只要钱给够,我看不排除某些学霸哪怕考上了清北,也会退学复读,明年再去考清北,拿这个当职业。

毕竟,这年头清北毕业也不一定能保证有好的就业,不如把考清北就当成职业,先干那么几年,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话又说回来了,考上清北为什么就给奖励?

都是公办高中,教书育人,难道不应该是分内职责?而且扪心自问,能够考上清北,到底是老师教的好更重要?还是生源更重要?

清北的苗子,根本就不可能是教出来的,而是他天生就是清北的苗子,才有可能考上清北。

学校只不过是帮助清北苗子完成这个过程而已。

为了多搞出点清北录取名额,就把所有清北苗子都集中在一起,搞超级中学,搞衡水模式,全省掐尖,一个高中录取100多200多个清北,让其它高中1个清北都没有,这样又合理吗?

为了清北,整出了这么多毛病,至于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