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良厚:学生的本质减负——让合格的底线追求成为主导
学生的本质减负:让合格的底线追求成为主导
达良厚
提要:当下的师生负担,与其说普遍认知过重,不如说是师生压力偏向了两个极端:教师是什么事情都被往身上压有失专业专职的纯雅而过重,学生是所有压力都化成升学与考分远离了人生的丰富多彩而过重。
在学生“减负”严规上,《贵州省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八个严禁”》可谓最新最接近体系化了:“严禁违规组织集体补课,严禁不按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严禁超范围、超数量征订教材教辅,严禁组织学生超时间、超负荷学习,严禁挤占体育锻炼时间,严禁违规组织考试与招生,严禁唯分数、唯升学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开展培训活动。”(贵州教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4715239731731757&wfr=spider&for=pc)它既是禁止性规定,也含正面性导向。但要彻底实现本质减负,还需加上一条:“坚决合格追求的底线主导。”
这也就是说,后“减负”时代来临了,我们更多考虑的应是“严禁”的如何全面实效、本质减负如何建构了。即我们的主要精力应由破向立、由禁向导转型了,尽管“严禁”的红线高压依然需要持续强化。
“严禁”的全面实效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严禁”的程度分寸如何把握,二是“严禁”的结果如何体现。
“严禁”的结果体现,无非实质性严禁和震慑性严禁。实质性严禁是绝不能干,干则必罚,毫不留情,这不难把控。震慑性严禁是敲打敲打,严而不厉、禁而不落。
“严禁”的程度分寸把握,则比较难把控。不仅严规设计层面难把控,严规执行层面更加难把控。因为学生负担轻重与否甚至是否需要减负,本身就是一个颇值讨论的问题。更何况学与教的策略方法,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或错。
以贵州省为中小学生系统减负红线“八严禁”来说,尽管“严禁”的程度分寸把握和实效掌控督查,可操作、可实控、能实效,但活动空间依然巨大,自然空间不可能全面控制,人为空间也难以全面控制。如果再深究“八严禁”的合理性、妥当性,则更麻烦。而且更多“严禁”不是光凭“严禁”就能真正凑效的,必须正向引领性建构方可竞功。
这就是说,真正全面积极的教育减负“严禁”远远不止“严禁”,而是认清减负本质、理顺严禁意蕴、把控严禁分寸、掌控严禁实效、建构正面引领减负甚至整个教育秩序。或者说,减负乃至整个教育的主体主导不是严禁而是引导,至少是引导与严禁协调共振。
具体说,下面例举的几项,我们不可不察,不可不立察。
我们应该正确认知负担轻重是相对的。对人来说,负担没有绝对的轻重。即使面临绝境,有时反而激发出超潜能而绝处逢生。对中小学学生来说也是如此,而且学生既然是学习,那就尽可能学习各种知识,锻炼各种能力,经历各种场域。至于当下的师生负担,与其说普遍认知过重,不如说是师生压力偏向了两个极端:教师是什么事情都被往身上压有失专业专职的纯雅而过重,学生是所有压力都化成升学与考分远离了人生的丰富多彩而过重。
我们必须坚守教育与学习的底标是合格,也只能是合格,而且是全面全程合格。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全程达到底标了,就基本完成了学习教育任务,就合格了,否则就要补,就要罚。如果在合格之上再加任务,就是增负,增负有程度、有分寸,不可无限增长,也不可千篇一律增长,更不可统一高标千篇一律增长。应试教育被异化被批判的根本原因,就是离开了最基础、最基本的60分底标导向,走向了不普遍、不切实、千篇一律的100分高标导向。这种封顶的所谓高标导向,只有压力,只有竞争,只有沉闷,只有一种可能。而保底不封顶的合格教育,更有张力、生机和无限可能。
我们需要发育个性作为合格教育的弹性提升。只有合格+个性才是完整的合格教育,才是完整的基础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也才是完整的学习。合格是保底,是人人必须达标的;个性是发展、是提升、是张扬,每个人都有个性,都应该得到发育。升学与应试也是一种个性发育,只是几十年来它片面化了、畸形化了、异化了,取代了合格教育的基础主导地位。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日渐提升,升学与应试已日渐远离教育稀缺时代的珍贵而趋平常了,比如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升学与应试就处这种平常状态了,我们不可继续强化它的不平常了。该强化的是合格底线达标,是全面全程的个性发育,而非大家依然围绕升学转、围绕考分转。
我们有必要把升学应试从中小学校分离出来,策略上快速纠正应试教育之异化。升学应试是指学生为了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而参加的各种考试和评估。将升学应试从中小学分离出来,意味着在中小学阶段不再以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育。这是非常必要的当务之急。
(1)教育稀缺时代、人才稀缺时代,应试教育不可避免,异化也难以避免。几千年来的八股取士教育是这样,恢复高考以来的升学应试教育是这样。但本世纪普及教育以来实质还是这样,就有点不应该、不正常、不科学了。
(2)应试教育的主体目标在上世纪末便已全面达成,本世纪来它依然实际主导中小学教育,不仅异化,而且大大有害了。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各种教育问题,便根源于这种异化和有害。
(3)分离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全程高质实现普及教育、实现国家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普及教育的本质是人人合格,而不是人人升学。国家教育方针是全面又个性化发展,升学不过平常环节而已。立德树人树的是品德纯正、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的人,而远远不止立德树才,基础教育即使树才也是树材。
(4)分离其实很简单,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就行,只要学校全面全程执行就行。对于分离,社会也许会有点不适应,家庭也许会有点反感。但适应了就好,而且我们不能过分在乎更多人的满意,而束手束脚于教育改革。因为真正的理想教育本来就是精英引领而不是大众满意左右的,即使功利教育,也不是人多就有理的。请不要忘了,教育始终是未来的,不可能多数人先知先觉。真理首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对教育首先有用、要用。
(5)如果不分离,升学应试的异化就不能彻底改变,普及教育就不能实质实现,素质教育就不能全面全程实现,合格教育就可能依然沦为升学应试的敲门砖,理想教育就可能依然耽于片面诉求而不能步入全面全程轨道,就是贵州“八项严规”恐怕最终依然落入严而难禁、规而不实的长期困局反复中。
(2025年6月15日-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