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国所谓的医学精英培养体系才是最不公平的存在

​霉国的医学教育体制本质是资本、政治与学术权力的共谋产物

作者:芋头微波;

发表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最近有人借 4+4 的事,吹捧霉国医学教育

然后吹什么霉国的医生培养体系是公平严格的,是没有人情世故的,权力在体系里是不能左右什么的。

【芋头按】真相

霉国所谓的医学精英培养体系才是最不公平的存在。

1. 经济壁垒

霉国医学院的学费高昂,毕业生平均负债高达25万美元(部分学生负债远超此数),而且这些债务都是高利贷,稍微不注意就可以让人一辈子还不清的,很多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因无法承担学费而放弃学医。

这种经济门槛直接导致医学院学生中48%来自收入前20%的家庭,底层家庭占比不足5.5%!

大家反感 4+4,是因为其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但我们中国的医学教育,真的是可以让大对数家庭能负担得起,我们中国医学生毕业不用背负巨额债务。

霉国做得到?

拿 4+4 来吹霉贬中,说霉国公平,中国不公平?这都什么逻辑?

而霉国医学培养体制中,最容易被录取的医学预科(Pre-Med),优质资源(如顶尖文理学院的科研机会、名师推荐信等)基本集中在富裕家庭。

其中文理学院拥有远高于全国的医学院录取率,这些学院还为医学预科生提供多种资源,包括学术咨询、辅导和医学预科社团。不少学院还与当地的医学院保持密切的联系,因此其学生在医学院录取中占尽优势。这种文理学院是底层老百姓子女能读的吗?连中层家庭都极难,其学费更高,要求生源背后的资源门槛更高。

500

2. 推荐信与资源壁垒

霉国医学院申请依赖推荐信、科研经历等条件,这些隐形门槛对普通家庭学生极为不利。

缺乏医疗圈资源的学生难以获取高质量推荐信,而霉国顶尖医学院基本只招有医学世家背景或能获得权威推荐的学生。

这种申请人通过家庭学术资源(知名专业人士、当权人士推荐信)获得极为有限的名额,凸显了特权阶层在霉国体制中的优势。这叫哪门子的公正合理竞争?

3.表面“主观偏好”,实质利益输送。

霉国名校医学院的录取率极低(哈佛医学院2.3%,斯坦福1.1%),但录取标准并非完全基于学生的能力。

霉国高校招聘人才时会嘴巴说:更注重“研究方向与学校契合度”,而非单纯学术荣誉。说得好听是主观偏好,不好听就是利益输送:

不认识的,不契合。

有关系的,契合。

契合与否,高校两条嘴皮子的事

那么什么人契合呢?

捐赠者(合法贿赂)、权贵子弟、本校教职工子女、校友子女等,美其名曰“传统招生政策”500

起清新脱俗好听的名字,我们确实比不赢洋人

请问:这叫不叫人情世故?500

小结:精英化路径实质是“氪金游戏”,富裕家庭通过选择文理学院、精英辅导、高端科研实习、捐赠和推荐信优势,基本垄断录取机会。

4. 法律与政策对医疗实践的扭曲,在霉国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闻。

这里以近年比较轰动的事件为例:

2022年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后,各州堕胎法规直接影响医学生选择住院医培训项目。77%的受访医学生因所在州限制堕胎而回避申请相关项目,部分妇产科培训因政策冲突被迫调整教学内容。

政治与宗教意识形态已实质干扰霉国医学伦理教育。

500

5.大家别忘了 4+4 模式源自哪里,不是中国,恰恰就是霉国。

霉国 4+4 是公平公正?开玩笑吗?

霉国今天医学院直博项目(如BS/MD)也逐渐减少,预读和 4+4 等操作,让资源更加被垄断,就是拿来给少数富裕家庭学生绕过常规竞争的。

【总结】

霉国的医学教育体制远非“公平严格的精英培养体系”,其本质是资本、政治与学术权力的共谋产物。今天,霉国医学体制的阶层固化与伦理失序告诉我们,霉国体制始终服务于既得利益集团,而非公共利益。

所谓“无人情世故”不过是掩盖结构性不公的修辞,而“人情事故”和权贵干预早已渗透至霉国医学教育的每个环节。

请大家记住:霉国医疗教育体制,是比中国烂一千万倍的垃圾存在。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