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裁员、高管离职、逐步关停汽车业务,英特尔陷入多事之秋
近期,科技巨头英特尔可谓风波不断,面临着诸多挑战。
据相关报道,英特尔计划裁减全球15%-20%的员工,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总部裁员 107人,部分员工于7月14日收到通知,裁员将于7月18日生效。
事实上,在今年的5月,英特尔就曾进行过大规模裁员,涉及了工程、制造、销售和营销等多个部门,其中工程部门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包括射频电路设计、可制造性设计和 I/O 设计等团队均被解散。此外,英特尔还关闭了德国的汽车芯片部门。
而根据最新消息,自2025年7月起,英特尔制造业务部门的员工也将面临高达20%的裁员。
就在不久前,英特尔还被曝出,计划关停其汽车业务,旗下的汽车业务部门Automotive Group 将关闭,软件定义汽车平台团队等将被解散,该部门的大多数员工将被裁员。同时,英特尔表示会履行对客户的现有承诺,但未来将不再涉足汽车业务。
与频频裁员一同进行的,还有英特尔高管的离职动荡。2024年,英特尔进行了董事会调整,独立董事ileen B. Fabbioli和Tom Ohepner当选为董事会成员,而独立董事Michele A. Patrick、Susan M. Prescott和Zak Williams则未被提名连任。同年,英特尔高管团队也出现变动,资深副总裁Devon D. Anderson、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Stephen C. Smith、资深副总裁兼芯片设计总监Riyad Asmat和执行副总裁Gregory P. Bryant等相继离职。显然,英特尔的上述诸多举措是其为降低成本、应对业绩下滑而进行的重组计划的一部分。
近年来,英特尔在与AMD、NVIDIA等竞争对手的较量中逐渐失去优势,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2023年,英特尔的净利润仅为2.92亿美元,而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更出现了6.3亿美元的净亏损,其客户计算部门(CCG)营收下降了20.8%,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部门(DCAI)营收也下降了7.6%。
业绩承压的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英特尔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在芯片制造工艺上,英特尔的7纳米工艺进度一再延迟,而台积电和三星等竞争对手则在不断推进更先进的工艺技术。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领域,NVIDIA目前占据了主导地位,英特尔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尽管英特尔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值得肯定的是,英特尔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户资源。通过裁员超20%的重组计划,有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