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川普关税壁垒,中国正运作一场“史诗级供应链大迁徙”...

FT 7日利用最新数据揭示了中国的“南向政策”:尽管川普筑起了高耸的关税壁垒,但中国的出口引擎并未熄火,反而透过一场史诗级供应链“大迁徙”,巧妙地将“中国制造”的商品绕道东南亚,持续源源不断地送入美国市场。这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美中贸易大战,正深刻地重塑全球贸易的版图。

根据美国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发布的数据,2025年5月,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值与去年同期相比,暴跌了43%,相当于蒸发了150亿美元的货物。然而吊诡的是,根据中国官方同期的数据,其整体出口总额反而逆势上扬了4.8%。在这一减一增之间,消失的货物去哪了?《金融时报》发现,答案就隐藏在对东盟(ASEAN)及欧盟的贸易数据中。

数据显示,同期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猛增15%,对欧盟也大涨了12%。这清晰地指向一个事实:关税高墙并未阻挡中国商品,只是迫使它们踏上了一条更迂回的旅程。

越南、印尼成新中转站

“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模式。”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斯(Mark Williams)对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表示。他指出,这种现象在川普第一任期的美中贸易战时就已出现,“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下降,但从越南和墨西哥的进口却随之上升”。

如今历史再度重演,而且规模更大。凯投宏观的研究估算,仅在2025年5月,就有价值约34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绕道越南,比去年同期激增30%;而经由印尼转运的金额也高达8亿美元,年增25%。

其中,电子零组件的转移最为显著。中国数据显示,2025年5月出口到越南的印刷电路板、电话零件、平板显示模组等产品,较一年前飙升了54%,金额高达26亿美元。

显然美国也已察觉此一“漏洞”,在与越南达成的最新贸易协议中,美国特别加入了一项高达40%的“转运税”(trans-shipment levy),矛头直指经由越南“洗产地”再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商品。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也已警告,新的高关税将在8月生效,未来与其他国家的协议也可能包含类似的转运条款。

欧洲与中东:中国制造的新蓝海

除了借道转运,中国制造商也正积极开拓新的“蓝海市场”,以消化那些无法再直接销往美国的产能。总的来说,川普的关税大棒并未如预期般扼杀中国的出口,反而催生了一场更为复杂、更具隐蔽性的全球供应链重组。从东南亚的代工转运,到印度的组装加工,再到欧洲和中东的市场开拓,全球贸易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适应新的政治现实。

阿联酋(UAE)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2025年5月,该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年增20%,达到11亿美元,其中智慧型手机、笔记型电脑和一次性电子烟是成长最快的品项。

阿布达比商业银行(ADCB)首席经济学家莫妮卡.马利克(Monica Malik)观察到:“中国正将其商品瞄准其他市场,而这个地区人口不断增长,投资计划强劲,本土制造业又少,需求依然很高。”她补充说,近几年中国品牌的电动车、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在当地的能见度“爆炸性成长”。

自从川普禁止中国电商巨头如Temu和Shein利用“最低豁免原则”(de minimis rule,允许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免税进入美国)后,这些平台便将火力转向欧洲。

布鲁塞尔智库“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学者玛丽亚.德默齐斯(Maria Demertzis)表示:“你现在可以看到,针对欧洲消费者的中国电商广告铺天盖地。”

欧盟官方数据也证实,光是2025年前五个月,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化学品和机械进口量便急剧增加。为应对此趋势,欧盟也已计划废除自身的“最低豁免原则”,并对每个包裹征收2欧元的手续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