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将卖不出去的面包丢弃,也不免费送人,这是浪费粮食,但它是高效的商业行为

【本文来自《面包店这样浪费粮食你们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宁可将卖不出去的面包丢弃,也不免费送人或打折促销,这确实是在浪费粮食。但它是高效的商业行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一个合理的环节。

企业经营,优先“算计”是降低成本。那些好牌子的面包都是价格奇高,其中有个原因,作为可直接食用的粮食加工食品保质期短,质检要求高,谁也无法保证产量刚好满足销量,高毁弃率难免。换句话说,每天因丢弃面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被计入生产与销售成本。在这个意义上说,“倒掉”不是浪费,而是能带来效益的商业操作。

当然,从杜绝粮食浪费和社会效益考虑,免费送人或打折促销值得提倡,但这不符合商业逻辑,不太可能被店家考虑。一个原因,免费或打折要多出额外的营业环节,那意味着“增本降效”。所以,那些门面小、店员少的面包店难以为之,倒是那些大超市常会打折,因为超市里本来人手就多,可以“摊薄”工作量,无需增加额外的经营成本。第二,免费或打折会抑制顾客正常消耗欲望,助长低价购物行为,损害正常销售,对店家来说,不像是做生意而是做慈善,自然难以接受。还有就是法律风险,食品安全法就摆在那里,没有人甘冒吃官司的风险行好事。这好理解,它跟街上老人跌倒,路人不愿扶持类似道理。

还有,那些丢弃的面包送到养殖场喂猪是避免粮食浪费的好办法。可是,这条路早已被堵死。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过去大街小巷时会有人力车载着几个大桶到各餐饮单位收取泔水,然后送到养猪场喂猪。如今这些泔水车已是不见踪影,因为出于卫生与检疫要求,十几年前国家就出台多项法规严禁养殖泔水猪。泔水已无人收取,等于商业上剩面包不允许送去喂猪。

剩面包送给福利机构,这事做起来很难,不是店家不愿去做。福利机构可以用财政手段通过正常渠道采购食物,没有人愿意“没事找事”到面包店收集“废面包”。即使愿意接受那些免费送人的面包,为求安全与合规,那操作程序会非常复杂,加上运输等环节,整个成本不会比直接购买面包更低,“给与取”双方做的是吃力不讨好的苦事。

我有个朋友,在这城市里经营着一种蛮有名的品牌面包,市区分店几十家。曾有段时间,隔几夜就去他那里拿些当日卖不掉的面包。人家好心,让几位朋友轮流去领取,其实彼此心里都明白,从经济效益考虑,不值得,它其实只是朋友情宜的一种表现符号。想想看,每次能拿来值一两百的面包,可开车往返十几公里,耗油十来元,停车费十元,还要陪着朋友扯上几句,劳心又劳力,谁会认为这是好事?要是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劳动力每小时值几百元,那去要来这些面包,经济上是亏大的。后来,朋友说面包没有了,给出的理由是送到福利院了。不管理由是真是假,反正彼此免掉了相应的麻烦。

更广的范围,餐饮机构的剩饭一般是倒掉的。曾在我们这里的那家大医院食堂看到,有人问那工作人员,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剩饭倒掉,被直接回怼:“剩饭你要吃?”如果有机会,可以关注一下那些高校、医院、大企业……估计每天都有很多这样的“浪费”。

所以,卖不出的面包只丢不送,行为背后是个“道德两难”,无解。一个挨过饿的人,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会非常痛心,可能也十分痛恨,但这种痛心与痛恨都于事无补。剩下的,在我们内心,可能感到愧对故去的袁老,但这事真的没办法,感情终究无法替代商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