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狂轰”基辅:战局拐点已现?

 原创   俞快看世界   俞快同行  

 550个空中打击系统,超330架伊朗沙赫德无人机,近200架诱饵无人机,接踵而至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和伊斯坎德尔系列弹道导弹……

当地时间7月4日至5日夜间,俄军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发动了冲突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袭,从乌官方发布的画面来看,基辅陷入一片混乱。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突袭发生在美国独立日当天,而乌长期依赖美国支持,却在这天被俄军用这样的方式来 “庆祝”美国独立日,确实令人唏嘘。

500

 尽管乌空军宣称成功拦截了478个目标,仍有不少无人机和导弹命中基辅及其他城市。乌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安德里·斯比哈形容这是“基辅最可怕、最难熬的一个夜晚之一”,足见这次袭击对乌克兰造成的心理冲击。的确,在铺天盖地的“无人机雨”面前,即便再先进的防空体系也会力不从心。更何况美国近期以“自身库存不足”为由暂停了对乌军援,让本就捉襟见肘的乌防空力量雪上加霜。

而这次空袭的背后,似乎还与俄军的刻意复仇密切相关。此前不久,俄海军副司令、少将古德科夫在库尔斯克地区遭到乌军远程导弹斩首,当场身亡。古德科夫作为普京年初刚提拔的海军将领,在俄乌前线作战协调中扮演关键角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种直击敌方指挥中枢的战术,显然激怒了俄罗斯高层。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这很可能是俄军加倍报复的动因之一。俄军不仅在空袭规模上创下纪录,还故意增加诱饵弹干扰乌防空体系,使其防不胜防。从时间与手法上看,这场空袭就是一场俄式色彩极强的复仇行动,不仅是军事打击,更是心理震慑。 

500

与此同时,更令乌克兰忧心的,俄罗斯的盟友朝鲜也将加大介入力度。据CNN与韩国情报机构透露,金正恩计划再向俄罗斯增派2.5万至3万人的地面部队,这将使朝鲜援俄兵力总数翻倍。这些部队可能直接进入乌境内作战,用以支援俄军的夏季攻势。乌克兰国防情报部门证实,朝鲜士兵不仅具备较高的战斗素养,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俄军的兵力损耗。

然而,就在乌克兰急需支援之时,乌克兰原本依赖的最大军援国——美国,却意外中断军援。一批原定送往基辅的美制武器——包括92枚AIM-9空空导弹和30枚“爱国者”-3型防空导弹——被美方在波兰截留。此举系特朗普亲自下令,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尽管美俄领导人通话后,声称没取得任何成效的特朗普,紧接着又与泽连斯基通话,并承诺推动联合军工生产项目。但这种以“交易”代替“军援”的方式,实在难解乌克兰的燃眉之急。而且,以乌克兰当前的财政状况,是否能负担得起高昂的采购与生产成本还是未知数。

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倒是在想办法填补乌克兰的武器缺口,无奈受限于军工产能,短期内也难以提供有效支援。战争局势正朝着不利于乌克兰的方向发展。

回顾俄乌冲突至今,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这次俄军对基辅的大规模空袭,以及朝鲜的增兵和美国的军援中断,都预示着战争的走向正发生着重大变化。目前,俄军在乌克兰东北部集结重兵,将苏梅州方向作为攻击重点,投入了包括近卫第104空降师、第40海军步兵旅、近卫83空降旅以及第155海军步兵旅等精锐部队。上个月,俄军还宣称攻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这是冲突爆发三年多来,俄军首次打入这里,该州既是泽连斯基的老家,也是重要工业基地,战略意义、象征意义深远。

从整体局势来看,战争拐点已然显现,局势正加速向莫斯科倾斜。如果美欧不迅速调整政策,而俄朝继续扩大协同作战力度,乌克兰防线极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崩溃。对乌克兰而言,要想扭转局势,难度可想而知。 

500

当然,美国此时减少部分军援,意在向乌克兰施压,迫使乌克兰尽快重返谈判桌,并作出妥协让步,以尽快结束这场冲突。然而,对于俄罗斯而言,战场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北约曾幻想借助乌克兰战争削弱俄罗斯,并控制中东能源命脉,而美国则试图通过打压俄油出口强化美元霸权。现实却是,乌克兰沦为博弈的牺牲品,俄罗斯选择以持久战消耗西方意志。

俄乌冲突的未来充满变数,但乌克兰当前的危局已是不争的事实,战争的走向值得各方高度关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