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偶像的玩法

*注:本文中说的铁粉、铁杆粉,在流量偶像语境下指的是类似日本“厨”的概念,也就是近乎走火入魔的喜欢,但是还没到脑残粉的地步。

上一次写完了新浪超话、蔡徐坤和周杰伦三方胜负的分析,那么今天就进一步来讨论流量偶像逻辑和玩法。同时也可以解答一个疑问,为什么蔡徐坤粉丝不怎么多,声势却不算小。

流量偶像的诞生,根子上,是娱乐圈的资本大佬们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了两条定律:

一、理智的钱不好赚,非理智的钱好赚。

二、本质上来说,捞钱的是人。

传统逻辑是:推人、作品、出名、挣钱。具体来说就是退出一个新人,然后让他拿出作品,靠作品圈粉,之后变现。

问题是作品到圈粉,太不可控,曲高和寡了怎么办,太下里巴人影响代言变现了怎么办,问题太多。圈粉到变现也不可控,粉丝更多的是喜欢作品,而不是这个人,喜欢作品的时候,对这个人往往就是理智的,对作品可能是非理智的。但是现在的市场靠作品挣钱太难了(唱片界的崩溃、盗版盛行等等),变现就不好办,而依靠代言,粉丝对人又往往是理智的,毕竟代言是人去,总不能次次都弄个作品代言吧(我的地盘这种级别的代言作品更没多少),就是弄个作品万一玩砸了,粉丝就跑了,更难变现了。

所以,资本决定,让不可控变得可控。反正是人去代言人去捞钱,那就干脆跳过作品直接让粉丝对人,让粉丝对人非理智不就结了吗,到时候粉丝的非理智的钱直接对人花,就好赚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做到粉丝能粉上这个人呢?那就需要操作了。

首先,看准具体市场。比如针对女性市场,那就尽量选择男性和小孩,选择女性就容易炸。针对猎奇市场(比如快手抖音上的部分直播等),你就不能老实。要时刻关注看市场的偏好。

其次,根据定下来的市场物色人物、决定计划(比如选秀、比如偶像培养),之后进行培训、调整、比拼、展示等等。当然,为了尽量的能够拉粉丝,从可以公开的环节(比如初选等)就让这个人抛头露面。我们知道,一场选秀下来起码得半年一年的,有这个时间足够招揽一波粉丝了。在这一期间,让各种候选人自己厮杀、合并,最后选出粉丝热度最高的一批人,或组成团队或单飞,正式出道。

再次,一定要在正式出道之前,看准了这一批人的粉丝审美最大公约数。比如粉丝外貌喜欢锥子脸,那就整容,确保出道的时候就是符合粉丝审美的锥子脸了。比如粉丝喜欢唱作人,那就对这个人进行培训,正式出道之后,尽量出水平线以上的作品(流水线作品),让粉丝认为是唱作人。总之要想尽办法,让粉丝相信这个人立住了,这个人符合我们的要求。总之,就是要做到在出道之时,就要保证满足粉丝的偏好。

再次,偶像养成。有句话叫旁观者清当事者迷。想让你疯狂,你只在外面看不亲自去玩是不行的。同理,想要粉丝由冷静变得狂热,由理性变得非理性,实际参与就少不了。在选秀的初期,群众参与的手段也就是看电视听广播,决定权在评委手上。到了后来,开始了短信、电话投票。再到了网络时代,参与成本近乎为零,而通过大数据等相关手段,可以进一步弄清支持者的偏好,以便更好地去迎合;借助公众号、QQ群、传统媒体等多元手段,将偶像选秀塑造成一个养成游戏,刷榜投票,像副本一样,让每一个粉丝真正的投入其中,享受养成的快感。

但是仅仅如此还不够,在下一步,需要粉丝经营。

怎么粉丝经营?需要粉丝头。什么叫粉丝头?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用的是日本萌战里面的“厨头”强行拼的。其实都差不多。就是粉丝里面的指挥领导角色。

粉丝是松散的,靠粉丝自发形成的战斗力是不够的。必须要团结起来。怎么团结呢?需要领导和分工。一部分人负责养小号,一部分人负责氪金,一部分人负责盯着数据,一部分人负责介绍偶像情况拉人入伙,还有一部分人负责指挥,需要的话联络友方,下面的必须听从调派,不然会比较麻烦,有组织有纪律。

有人问为什么我这么清楚?因为这套操作**就是日本玩剩下的!

2018年B站萌战我亲自参与过,怎么拉选票、怎么拉人我亲自玩过一遍,当然清楚。B站的萌战就是差不多复制日本萌战。而这次周杰伦打榜我也关注了蔡徐坤方粉丝的动向,除了具体规则以外,几粉丝操作乎完全一致。

有了领导之后,粉丝团就有了主心骨,就不容易散,就有了战斗力;而分工之后,粉丝团内部不再是单纯的同好集合而是形成了具有同样爱好同样目标的分工合作的团体,每个人在其中都可以享受到被依靠的感觉,也都可以享受到帮助别人的乐趣。

当然,这么样子的团队也不是随便就能进的。真正想要进入这个团队,需要门槛。比如对偶像的了解,比如每天刷多分、打多少榜,及时了解偶像动态等等。当然,事实上在一个狂热的氛围中,很快也就同化了,这样就把一堆混日子的要么刨除在外要么同化,确保了核心粉丝团队的战斗力。而最终的结果成为了付出的回报。虽然成果可能就是个数据排行,但是大家想,网游不也就是一堆数据吗,掉了宝不照样高兴吗,一个道理。

但是这还不行。一个团队一开始再团结,日子久了没事干也就散了,再召集也就召集不起来了。所以,必须保证有事干。怎么有事干呢?比如打榜,刷票,不过榜单大小,不管榜单多野,只要有活立刻就上,确保粉丝事事有活干,就不容易脱坑。玩过游戏的都知道,不怕游戏活多,就怕游戏无聊。粉团同理。而这些活,粉丝头就得负责盯着了。于是一个粉团就全都有事情干了,投入到了无尽的打榜刷票之中。

通过偶像养成和粉丝经营,使得粉丝沉浸其中,并且了解偶像、刷榜投票就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根本无暇他顾,更不用说了解其它偶像明星、了解更深入知识的事情了。也就是一些人说的活在流量的泡沫中,但是好处是粉丝忠诚度会进一步加强。毕竟知道的越少越好糊弄。

最后,公司再帮着偶像出点作品,比如音乐什么的,拉几个代言,买点野榜之类的,让粉丝自我满足一下就可以了,反正中国懂音乐的本来就不多,这帮狂热粉丝更不会管音乐好坏,何况,粉丝会想这个人是我们看着成长起来的,我们会比外人更了解。

所以有些人质疑这些作品的质量,认为大众都不知道算什么好作品。其实这是理解错误,那些个作品就不是给大众看的,就是给粉丝自嗨用的。如果大众能认可,纯属巧合。

到此为止,一个成功的偶像就做好了。通过几波操作,可以确保粉丝是狂热的,是忠诚的,是好糊弄的,是愿意花钱的。于是钱好赚了。

但是这种行为会造成两个结果,第一是粉丝结构不健康,流量偶像初期的铁粉多于路人粉,导致粉团很冲、火药味足。第二是将偶像和粉丝彻底绑定,偶像极度依赖粉丝的打榜,而偶像成为了粉丝团的信仰,或者说政治正确。这种政治正确包括一个大前提:我是对的,和两个概念:1、我喜欢这个偶像是对的,2、这个偶像是棒棒的,这两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者也。

那么一旦偶像受到挑战,就走以下脑回路:偶像受到挑战→偶像不是棒棒的→我喜欢这个偶像是错的→我是错的。粉丝反应的脑回路也就呼之欲出:我不承认错了→我是对的→我喜欢这个偶像是对的→偶像棒棒的→偶像没有受到挑战,是别人嫉妒他。

所以没办法讲道理。你跟他们说好说坏不是听不懂,是压根不承认,自然就会找无数的借口来掩饰自己。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人性的弱点,日常生活当中出了问题,说借口没有用,没有人听借口;但是在网络上,在偶像崇拜上,借口有用,借口就算是糊弄不了别人也能糊弄自己,只要自己信、粉丝同好们信就行。比如说我说蔡XX很帅(当然我是没觉得帅,举例子而已),你表示不同意,那我就说你欣赏不了,审美太差跟不上时代太老土,然后拉黑。之后截图给其他粉丝一看,他们在对你进行一番批判,都满意了。你感觉帅不帅一点都不重要,我们觉得帅就可以,你认为不帅,不过是我们粉丝之间日常交流维系感情进行团建的一个谈资罢了。

对于流量偶像的粉丝来说,越铁的粉丝,越这样,其中的极致,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残粉。脑残粉维护的不是偶像,而是自己。

偏偏这些铁粉战斗力强,声势大,反过来又能绑架偶像,一个不留神,对偶像的形象破坏非常可怕。

于是,偶像同粉丝彻底绑定这个结果,又导致加剧了粉丝结构的不健康,粉丝结构不健康又绑架偶像,是的偶像同粉丝更进一步的绑定。这个问题在一个流量偶像初期是几乎无解的。

但是一般来说,流量偶像随着时间发展,只要是有脑子的流量偶像,都会想办法经营路人粉,一方面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加强同金主的议价功能,而且随着流量的增多,多少也是有野心的,但是能支持的野心的,看的是路人缘。于是我们看到黄子韬面对表情包自己也用;张艺兴则成为了“归国四子”里面音乐水平最高的一员;吴亦凡也在经营路人粉。

随着时间推移,对于路人缘的经营效果会愈发显现,路人粉会进入,渐渐地路人粉多余铁粉,原有的铁粉势力会被冲散冲淡,再加上成熟团队的公关,比较成熟的流量偶像的粉丝群体相对来说就不会像初期那么冲那么有火药味,甚至能爱到深处自然黑,而铁杆们也随时间沉淀逐渐的冷静了。这个时候的流量偶像,只要自己不作妖,一般就没什么人刻意去黑了,同时粉丝也知道进退了,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维系偶像—粉丝的纽带不再是我我之前说的那条脑回路了,而是相对正常、传统一些的脑回路了。再之后,是想着老艺人乃至艺术家赚长期还是巅峰之后陨落赚短期,就看个人造化了。

我下面介绍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蔡徐坤。

蔡徐坤的粉丝解构已经极其不健康。那为什么粉丝结构会出事?来看看蔡徐坤的骚操作吧。

蔡徐坤刚刚出道三年,也正是从巩固铁粉到经营路人缘的时候,蔡徐坤做NBA春节大使就已经是很有招揽路人缘的意思在里面了。结果呢?舞蹈那叫啥玩意?娘无作为,媚也可以,但是动作能不能别那么做作、油腻?再看篮球。我一不看篮球不打篮球都感觉不对劲了,那个看NBA的能觉得满意吗?不说实有多少水平,起码大面得过去吧。所以有人说还是请吴亦凡吧,别管吴亦凡再怎么电,起码真会打篮球啊。还有那个歌,鸡你太美,还是抄袭的。

于是路人缘就此少了一大批。

紧接着,二月份被曝流量造假,成功上了央视。

技术不行没关系,可以慢慢练,但是流量造假技术还不行,这叫占着茅坑不拉屎,最腻歪人。之前篮球风波对路人来说,我不打篮球我不看篮球我所谓,蔡徐坤火,我就喜欢。流量造假之后,再说我就喜欢蔡徐坤,等同于宣布我喜欢流量造假。

至此,蔡徐坤和路人缘彻底拜拜,但是还有一丝机会。好好认错,拿出好作品,路人缘还会回来。

紧接着,3月,粉丝怼潘长江。潘长江可不是一般的戏子艺人,是公认的艺术家,是老前辈,已经六十多岁了。别的都不说,尊老爱幼总得有吧。而且潘长江的小品,脍炙人口,这是多大的路人缘啊,就敢放着让粉丝怼。这不作吗?自己的回应呢也算不得得体。

路人缘更走散了。

4月,发律师函给b站,等于彻底得罪了B站几乎所有人。蔡徐坤他应该不知道,这些看起来黑他的人,其实快乐很简单,你要是大度跟他们一起自黑,这些人一下子就能成为自己的路人缘,结果非要硬刚。且无下文。

到此为止,蔡徐坤的路人缘应该已经彻底崩溃。他手头的粉丝应该90%以上是铁粉了。

我前面刚说完,铁粉冲、火药味强,而蔡徐坤没路人缘严重依赖铁粉就不敢得罪粉丝。之前的打榜,蔡徐坤的微博在干什么?既不敢让粉丝停止也不敢正式宣战,而是一直在发新歌的新MV的宣发。这是什么操作?我分析大概的意思就是你们打榜打你们的,我不参和。

这些铁粉,头脑发热,处于非理智状态,所以口不择言,紧接着得罪路人,又导致蔡徐坤路人缘更低,而蔡徐坤路人缘更低就更需要铁粉,就只能更纵容铁粉,以此恶性循环。直到蔡徐坤彻底崩溃或者粉丝醒悟过来为止。

有人说他们醒的过来吗?当然,这一次和周杰伦pk打榜恐怕就是醒过来的第一步。这些粉丝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信仰或者说政治正确就有了动摇的可能。随着时间推移,会有人去醒悟去查资料,知道曾经的狂热。有一个就能勾出俩,有俩就能勾出来四个。而蔡徐坤手上有多少分粉丝呢?

根据我结合微博和这次超话蔡徐坤粉团的反应来看,不超过100万,只能少不能多,甚至八九十万都困难。如此粉丝数量,不醒则已,只要醒过来,有几个月就彻底崩塌。

所以为什么蔡徐坤的粉丝们这么冲,一方面是铁粉身份、狂热非理性的必然,另一方面,这些粉丝靠着蔡徐坤的热度作为麻醉剂,来催眠自己,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一旦蔡徐坤热度被彻底揭穿,这些粉丝恐怕将无地自容。特别是流量造假之后,更是要依靠排名打榜来麻醉自己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现在流量偶像的逻辑和玩法的粗浅分析。参考了日韩偶像养成、日本萌战的一些行为。不过也仅仅是大框架而已,细节更加复杂。同时主要对粉丝心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这一点就我的见识来说做的还不算多),不敢保证正确,希望各位观众多多评论指点。

同时本文是一个系列,在系列全部写完之后,会加以修订后加入到我的微信公众号之中,请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悠悠一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