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豪赌大溃败,给全世界提了个醒:中国行我也行,纯粹是幻觉

​【印尼稀土豪赌大溃败,中国行我也行纯粹是幻觉】

印尼的稀土豪赌大溃败,算是给全世界提了个醒:所谓“中国行我也行”的迷思,真的纯粹只是个幻觉。

印尼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原因是被印尼政府寄予厚望的朝阳产业——镍产业,如今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生存危机。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伦敦的金属交易市场上,镍价已经跌到了过去5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趋势直接冲击了印尼的经济。因为镍出口占到了印尼当前出口总额的10%,年创汇超过300亿美元,能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现在国际镍价暴跌,迫使印尼的许多精炼厂不得不通过减产裁员,甚至是拉闸停工等方法来止损。

500

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印尼现有年产220万吨镍的巨大产能,另外还有150万吨的在建产能,这使得印尼的全球精炼镍供应占比从10年前的6%,一路飙升到了目前的近65%。

印尼的镍产业之所以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快速崛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尼天赋异禀。印尼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镍保有国,现已探明的镍储量占到了全球总储量的60%以上,高居世界第一。镍这种金属对于制造电动车来说是很重要的,过去10年是电动车产业大爆发的10年,也是镍产业乘风之上的10年,印尼的镍产业也是乘着这股东风,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500

镍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金属,在电动车风行的时代尤其如此

为了更好地推动本国镍产业的发展,从2020年起,印尼政府宣布,禁止出口本国的初级镍矿石,并且出台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吸引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尤其是中资企业,比如华迪镍业、青山控股和万向镍业等,前来印尼投资设厂,吸收中国的先进技术,借助中国的资源培养本国的对口人才,力争在镍产业链上爬到更高的生态位。

500

虽然印尼政府没有戳破窗户纸,但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印尼宣布禁止初级镍矿石出口的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冲着我们来的。中国是世界上的头号镍进口国,因为我们国内的镍矿十分贫乏,高度依赖进口,而进口的红土镍矿又有60%是来自印尼的。这些年由于国内电动车行业发展迅猛,对于镍的需求日益旺盛,所以我们从印尼进口的镍矿石实际上是呈上升趋势的。

为什么我们选择进口印尼的镍矿石而不是成品镍呢?一是因为印尼的镍产业不发达,产出的成品镍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二则是中国拥有当今世界最成熟、最发达的精炼镍技术,我们要用成品镍根本犯不着买别人的,直接进口镍矿石自己炼就完了,这样不仅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而且还能将镍产业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500

这对我们来说当然是好事,对印尼则不然。印尼不甘心只从我们身上挣卖镍矿石的那点钱,想要得到更多,想要力争上游。正巧这时又赶上了美西方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去中国化”“与中国脱钩”浪潮,美西方国家急于寻找中国产业链的替代项,为此不惜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扶持一些南方国家,怂恿他们接收和蚕食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产业优势。印尼宣布禁止镍矿石出口,吸引中资企业在印设厂投资的政策,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台的。

应该说,印尼这招在过去几年来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的。在国内产业政策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双重利好刺激下,印尼本土的镍加工产业实现了快速崛起。2024年,印尼精炼镍的供应量已经占了全球总量的61%,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6%。预计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增至74%。

500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届时印尼将成为全球镍产业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如果在镍这个领域也存在一个类似欧佩克那样的组织,那么印尼在其中的地位至少不会比沙特低。

【中国的产业升级了,敲算盘的印尼傻眼了】

但是考虑到这毕竟是我出的节目,所以不出意外的自然是出意外了。“快速崛起”是一个比较好听的说法,说难听点其实就是“野蛮生长”。印尼镍产业规模的极速膨胀,虽然是在短时间内让印尼的金属加工和出口行业享受到了烈火烹油的快感,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供过于求的老大难问题。

现在印尼的镍产出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需求所能承载的上限,而与此同时,印尼政府却仍在批建大批新的镍精炼厂。因为这几年印尼国内的镍精炼厂修得太多太快,对精炼镍的需求又来得太猛太急,所以搞到现在甚至就连印尼国内的镍矿产出都供应不上了,不得已只能从隔壁菲律宾进口镍矿石。

500

印尼这些年拳打脚踢,弄了不少镍精炼厂

分析人士认为,印尼的镍产业扩张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承受力。在海量涌入市场的印尼镍的冲击之下,目前全球的镍供应已经出现了过剩,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镍价已经跌至5年来的最低水平。

500

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动车行业促进了印尼镍产业的繁荣

为什么原先一度行情火爆的全球镍市,如今会出现供应过剩的情况呢?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镍的需求下来了,不再需要以前那么多镍了。为什么不需要了?一是因为我们电车电池的技术发展了,磷酸铁锂电池对镍不敏感,以后的新一代电池同样会致力于减低对敏感技术的依赖度;二是我们现在的镍回收水平上去了,宁德时代在这个领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相关技术可以将镍金属的回收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500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电池企业在资源回收利用这块是居于领先地位的

有了这两项优势以后,从理论上讲,就算我们缺镍矿,就算我们少进口甚至是不进口镍,也可以凭借目前的国内市场上镍保有量支撑很长一段时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12月以来,趁着国际镍价处于低潮期的大好机会,我国一口气吃进了10万吨一级镍。在最新一轮采购之前,中国的镍储备估计为6万至10万吨,这意味着中国在2025年可能已将其国家储备翻倍。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表明中国正在抓紧储备工业金属,为保障本国的供应链安全未雨绸缪。

500

印尼的情况其实不是个例,过去这些年很多国家都靠向中国出口初级原材料发了财,因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需求也足够旺盛。这让有些国家产生了傍上长期饭票的错觉,以为靠中国吃中国能吃一辈子。

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中国产业链的不断升级,现在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已经比以前低很多了。有些是被迫的,比如半导体;有些则是主动的,比如石油。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说“脱钩”都是图一乐,只有我们是真正在为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深刻准备的。

再说回镍的事,当前国际镍价约为每吨1.4万美元,这个数字虽然仍然高于印尼现在的镍生产成本(每吨9000至1万美元),但如果印尼的镍产业再像现在这么野蛮发展下去,国际镍价跌穿印尼的生产成本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

《金融时报》认为,这一现象反应出了干预主义政策和市场规律之间的深层矛盾,印尼“镍矿豪赌”正在面临一场大溃败,而这不仅会威胁到印尼总统普拉博沃此前所制定的、雄心勃勃的经济增长计划,也为印尼社会的长治久安埋下了不小的潜在风险。

【学中者生,似中者死,抄中者衰,敌中者亡】

面对行业困境,印尼人想出了一招险棋:跟美国合作。6月30日,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哈尔塔托(Airlangga Hartarto)透露,作为对美关税谈判的一部分,印尼已向美国提议,印尼愿意和美国共同投资一个涉及镍及其他材料的电动车生态系统,印尼主权财富基金将参与其中。

500

印尼希望将本国的镍产业优势当成一张牌打出去,如果成功,印尼不仅可以在对美关税谈判中之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条件,还能在电动车这个朝阳产业领域和世界老二美国绑得更紧。特斯拉的电池技术可比不了我们,镍这玩意对美国的电动车产业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事实上,不仅是印尼,在稀土和敏感矿产领域,近年来还有不少国家试图借美西方与中国“脱钩”的机会,在产业链上挖中国的墙角——比如越南和澳大利亚。

500

越南拥有全球第二大稀土储量,计划重启闲置7年的东保矿及其他矿山,目标是在2030年年产6万吨稀土氧化物。在拜登执政时期,美国政府曾明确支持越南,承诺将帮助越方绘制稀土资源地图、并吸引美西方投资。

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则承诺将投资1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56亿),在本国建立关键矿产战略储备。目前,澳大利亚首个稀土加工厂已经开业,澳大利亚政府也是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

500

但是——凡事就怕一个但是,和印尼的困境一样,澳、越两国也面临着技术和产能方面的限制。稀土这东西现在虽然十分紧俏,但稀土本身并不稀罕,除了中国之外很多国家都有。中国之所以能在这个领域做到龙头老大的地位,主要还是得益于我们遥遥领先的稀土提炼技术。

目前,中国控制着全球90%精炼产能。2023年,中国产出的稀土占全球稀土矿总产量的60%以上,精炼稀土更是高达92%。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本土是没有稀土加工厂的,在这一块完全依赖中国加工。越南市场高度不透明,客户不愿为其稀土支付溢价。澳大利亚开采出来的锂虽占全球33%,但提炼占比小(中国占57%)。此外,澳大利亚的稀土提炼同样高度依赖中国。

500

有了印尼的前车之鉴,如果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国仍要执意在挑战中国产业链优势的不归路上一条道走到黑的话,那么等待着它们的大概率也将是雷同的下场,也就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铁一般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所谓“中国行我也行”的江湖传说,真的就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过去齐白石画画有个说法:“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觉得这话稍微改改,用来告诫今天许多觉得中国行、我也行的国家也挺合适的:学中者生,似中者死,抄中者衰,敌中者亡。

妄想替代中国,妄想成为下一个中国,最终的下场大概率就是沦为又一个印度,而且还是劣化版的。想要通过抄袭中国和挖中国墙角的方式来鸠占中国的产业链生态位,这种投机取巧的近道抄到最后,只能是死路一条。

中国的成功靠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其他国家要是真想在产业链上站稳脚跟,就应该好好学学中国深耕技术、匹配需求的本事,而不是光锚着“中国行我也行”一厢情愿就去盲目模仿。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成为下一个中国”的迷梦,还不如在现有的产业链上找准自己的补位。

500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下一个中国还将是中国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下一个中国注定还会是中国。那些总想着“鸠占鹊巢”的国家,不妨看看印尼的镍价暴跌、越南的稀土滞销。这不是什么“偶然失误”,而是“中国行我也行”的幻觉必然破灭之后必然产生的后果。要么趁早放弃“复制中国”的幻想和执念,要么就在经济规律的铜墙铁壁上撞得头破血流,直到最后被产业生态的底层逻辑彻底碾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