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落伍,也是刘若英最好的一次
今天聊两句刘若英的新剧,《忘了我记得》。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期待刘若英,但我是剧集上线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了。
不过,我始终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它。
这两天,我的头脑里,一直有着两个“我”在不停地交战——
一个是理性的“我”,他说,这部剧太陈旧了,不管是故事还是导演手法,都是被无数作品验证过的,没有一点新意,而另一个“我”,是感性的“我”,他在看完刘若英的这些小故事,小感受,小情绪后,泪流满面,直到字幕播完,还久久不能离席。
我想,这大概就是刘若英之于我们这代人的独特之处吧。
你不会觉得她有多么的牛逼,甚至会觉得她没多少天分,但她,总会很轻易地走进你的心里,所以打一星或五星,就看你能不能接受刘若英式的情感叙事。
《忘了我记得》当然也是个情感故事。
刘若英自编自导,却没有演,甚至没有唱主题曲,主演是谢盈萱与秦汉,还有霍建华、陈以文,连张艾嘉都来客串了一回,刘若英却完全消失在了幕后。
可她的影子一直都在。
故事是说,年过四十的程乐乐(谢盈萱 饰),这些年过得一点也不快乐——
工作不顺,她白天在便利店打工,晚上在酒吧说脱口秀,勉强为生。
爱情不顺,因为一些“小事”,她与丈夫(霍建华 饰)离婚了。
家庭不顺,本来就“幼稚”得父亲(秦汉 饰)患上了阿兹海默症,更容易出事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有两个闺蜜,可她们,也有自己的人生要过。
这算是个故事吗?
好像也算。
因为剧集想说的,并不是多么曲折离奇,吸睛的事件。
而是一种人生感悟——
遗忘。
不止患了阿兹海默症的父亲会遗忘,步入中年的我们,也一直在遗忘。
对于程乐乐来说,她遗忘的,是快乐。
她很小的时候就被母亲“抛弃”了,她的母亲大约一直接受不了自己家庭主妇的身份,也没学会该怎么样做一个妈妈,于是在生下程乐乐的几年之后,离家出走,一个人去了美国。
而“不幸”的是,父亲也是个不着调的人。
他年轻的时候是个海员,成日里不归家,把她交予邻居阿姨照顾,等到终于赚了一点钱,过上不用奔波的生活后,却依然成日里不归家,他和伙伴们骑行,并四处寻找外星人。
总之,这是一对眼里“只有自己”的父母。
程乐乐当然会不开心。
她记得她小时候上学父亲忘了接她,她记得她对着父亲说,你不要把我扔掉,她还记得,母亲一望无际的忧愁,被困于母职之后从来不曾笑过。
可这真的是一对不爱孩子的父母吗?
也未必。
我记得的一个场景是,父女俩边走边聊,在进门前程乐乐走快了几步。
然后年近七十的父亲一阵小跑跟上。
这是习惯。
而我们,往往可以从那些不经意的习惯里,看到一个人的真心,也看到一个人的关心。
所以程乐乐并不是没人爱她。
她的确缺爱。
但有时候,人会因为渴求被爱,而执着于记得自己那些不被爱的瞬间,从而遗忘了,原来,其实一直有人在爱着你。
就像母亲。
从小抛弃家庭,远离这份庸俗的生活,但也并不是说母亲就不爱程乐乐。
她每次都会在乐乐演出时,预定一个VIP席位。
但从未出现。
精神上的在场,有时候比肉体在场更容易打动人。
这也让无数人大哭。
没错,这样的感悟很符合当下台湾“大和解”的趋势,也很“刘若英”。
像是一种“精神安慰”。
我还记得她在那本《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里分享过的故事,说她从小父母离婚,自己跟着祖父母生活,别的同学都觉得,刘若英好可怜哦,生长在一个残缺的家庭,但刘若英自己却从来不这么想,因为父母从不会在她面前吵架,父母也从来不会打她,祖父母很宠她,所以她会想,其实“我比他人幸福”。
她总能找到一种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更好地活下去。
这只是文艺青年的小确幸吗?
只是不得已的选择吗?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我们活得更好的“实用指南”。
我们都是程乐乐。
我们都过着鸡飞狗跳,疲惫追赶的人生,生活的压力早已抽干了我们的情感,以至于能留下的,大多是那些刻骨铭心的仇恨,那些期待落差的失望,那些恐惧,与忧伤。
我们没有心情回忆那些温暖的时光。
可是啊,情绪也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当我们用有限的记忆空间,去填满那些负面情绪的时候,那些本该被记得的快乐,便再也没有挤进去的空间。
我们会忘了快乐。
忘了爱。
也许,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道理。
可刘若英的长处就在于,她总是那么细腻动情地给你讲述这些耳熟能详的小道理,试图引起你心里本就存在的那份共鸣,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我们需要的,或许只是让自己的人生,回到原本的路上。
所以没错。
这部《忘了我记得》并不能算多好的作品,刘若英也并没有什么“艺术家”的自觉,能够深挖人性的不可触碰处。
它很普通,很“旧”。
以至于在这部作品中,你能看到《俗女养成记》,能看到《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能看到《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甚至于还能看到《非诚勿扰》的一些影子。
但我还是被它感动得不能自己。
我想起了因病去世的亲人,想起了很久没有想起的笑容,想起了那些被我不经意遗忘的眼睛……它的情感浓度,在我这里超了标。
至少在我看来,这比她的那部《后来的我们》要好上很多。
它让我想起一个“古老”的词——
以情动人。
现在的人会说,我们要以情绪动人,要以性情动人,要在视频的海洋里用最快的速度迎合观众的心情,不会再说,以情动人了。
而刘若英还是相信着这些。
这是好事吗?
或许对于其他的创作者来说,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用这种陈旧的情感套路来打动观众的时代,早已过时了。
可刘若英,我真的不知道。
甚至,我还隐隐还希望,她可以一直这样“过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