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取款的几个政策节点
本人发了一篇《关于银行存取款那点事》,感谢各位观网的网友不吝指导,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网友都说的是自己的感受和反应,这里面只有感受,没有对错,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中国的金融史很长,新中国的商业银行史很短,本人也是六零后,也只能说点自己亲历的事情,但是,这也不完备,挂一漏十吧!我就说一说,我经历的银行特别是改制到商业银行关于存取款那点事的政策节点。
第一,“自由时代”!对于网上一些网友“反感”银行存取款的种种限制,要求一个“完全自由”的,这个中国银行存取款的历史上还真有。什么时间,1995年以前!
那个时候,是没有存款实名制也没有存款密码的“自由的单折时代(只有存单和存折没有银行卡)”。1995年之前,银行存款取款只凭存款凭证(存单存折),连密码都没有,也不需要身份证(户口本),银行网点也是“见单折即付”。因为很简单,一是没有存款实名制,储户可以随意编一个名字存款(多保密啊);二是没有密码,所以银行网点你能拒绝吗?不过,当年丢存折(单)如同丢现钞一样。如果丢了或者存款凭证被盗,别人把存款取走了,你也找不着银行。哈哈,大家都自由!
随着存单存折老出事和《商业银行法》等出台,人民银行(那时候还没有银监局,得等到2003年)和各大商业银行沟通“行规”,在1995年推行存款密码,密码六位数。当时就考虑,即使名字是假的,有了密码,也算加一道“保险”吧!(不过可以解释一下,对于存单存折密码属于“行规”,没有法律规定。后来的银行卡设置密码是有法规要求的。)不过这也是个艰苦的过程,有些储户讲“太麻烦”,如果自己忘了呢,还得挂失,挂失后还得七天后支取,太麻烦!到了2007年,全国范围推广“通存通兑”,所谓“通存通兑”就是可以跨网点(后来跨区域)取款(最早的时候只能那里存那里取),前提是必须有账户密码,这才让大家基本接受设置账户密码!
第二,存款实名制。“自由时代”走到2000年,国家为了保障存款人利益并且防范“通过金融渠道的犯罪”,出台《个人存款实名制管理规定》,这时候大家存款开户都必须出具“身份证”,否则银行网点不予受理,如果受理就是违法违规!当年,为了给某些储户解释这些,可是费了不少口舌!
不过这个是国家法规,不执行就是违法违规,所以银行也没惯着,要办就办,不办就算!
第三,2003年人民银行颁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及《细则》,具体规定了个人银行账户开立的明细要求 ,比如身份证等等就是必须(后来又陆续细化账户分类和使用要求比如限额等等), 但是当时对照存款实名制要求增加不多。到了2007年,国家出台《反洗钱法》,央行和监管局同时出台不少关于落实《反洗钱法》的相关要求(这就是监管法规),所以,这时候开始,银行柜员就被要求必须关注存款客户的自己来源。
上一篇文章回帖中,有位网友说“我就是偷的钱怎么着怎么着”,放心,银行只能履行一般问询,办不了什么事,否则,网点就改公安局或者纪检委、国安局了!可能吗?
还有一位网友说,就咱兜里这点零钱,会“洗钱”吗?我觉得也不会,但是有案子啊:一穷哥们被人忽悠着经常存取款(转款),还以为真是当了专职跑银行的现金出纳呢,最后发现是人家的“白手套”,被判了,冤不冤?
第四,关于柜员问询取款用途的事情,那时本人已经不负责前台业务,了解的不充分(每年央行和银监会颁布法规太多,有时候只能考虑业务对口才精读)。大约是社会上不断出现哄骗老年人汇款的年代,几部委出头文件要求银行执行,还要求银行签订《执行保证书》。
原来银行对个人或者单位支用账户资金,除了银行信贷资金和三方监管账户资金(问一问是否符合贷款用途、符不符合三方或者监管条件——比如按揭资金),一般不问,《保证书》签订后,银行和柜员敢不问吗?
第五,有些网友质疑,银行存款热情,取款冷淡甚至刁难,就为了报存款!也许有,但是也是极少数。“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大家都知道,银行柜员不知道吗?再者,但凡储户取款,一般都是有用,你也拦不住啊!当然,对存款银行不满意或者被其他银行挖存款的也不少,就是这样,你也拦不住啊!与其当个恶人,不如留个好一点的印象,也许以后还能挽回呢!
只要脑子不进水,这样的柜员可以说极少!
20多年前,我在负责网点的时候,一次临近春节,我让柜员把囤积的“新钞”拿出来同时不断给行里提要求调拨新钞,并在网点门口立个牌子:本网点兑换过年(压岁钱)新钞。结果,春节之前,我们网点存款余额下降很快。柜员对我说:主任,咱们这样出力不落好,兑换业务量大不说,存款还下降,图什么呢?我说,先别管,服务好客户,过了年他们会存回来而且更多。果不其然,年初三以后,存现金的、转存的络绎不绝,正月里我们几乎完成了全年新增计划!——所以,我一直推崇歌曲《高山上流云》的一句歌词:
莫道人情老,将心来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