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电影Q1财报亮眼,阿里却为何急着减持套现?

文 / 大力财经

万达电影(证券代码:002739)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的出炉,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4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8.21亿元增长23%,成绩堪称 "亮眼"。

与此同时,包括阿里在内的万达电影股东减持动态,更是引发市场关注。从万达电影的业绩表现,到股东层面的动作,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与行业趋势?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影视市场,每一份财报都像是企业的成绩单,不仅反映着自身的经营状况,更折射出整个行业的冷暖。万达电影作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而阿里,作为资本领域的巨擘,它在万达电影的减持操作,无疑为这份财报增添了更多解读的维度。

万达电影:Q1亮眼业绩的台前幕后

万达电影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财报显示,其营收达到47.09亿元,同比增长23.23%。这一增长的背后,春节档两部热门影片功不可没。《唐探1900》以36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票房黑马,《熊出没·重启未来》也斩获8.15亿元票房,二者共同拉动了万达电影的营收增长。

净利润方面,更是达到8.3亿元,同比增长154.72%,创下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非票业务成为盈利增长的一大亮点,卖品、IP衍生品等非票业务的毛利率提升了13%。这表明万达电影在多元化经营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再单纯依赖票房收入。

500

在市场份额上,万达电影直营影院票房达到34.2亿元,同比增长44.9%,市占率为15.2%,继续稳坐行业头把交椅。大力财经分析认为,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影片的成功,也与万达电影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运营能力息息相关。

万达电影在内容储备上可谓下足了功夫。五一档有《人生开门红》蓄势待发,后续还有《寒战1994》《聊斋:兰若寺》等多部影片等待上映。丰富的内容储备为其后续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非票业务上,万达电影持续发力。与热门游戏《原神》等IP联名推出的衍生品热销,同时自研零食品牌也在孵化过程中。这种与热门IP的合作以及自主品牌的培育,有望进一步提升非票业务的盈利能力,形成内容与非票业务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股东动态:阿里减持与万达套现的背后考量

杭州臻希,这家与阿里关联密切的公司,拟减持万达电影1.3927%的股份,套现约3亿元。回溯阿里的投资历程,2018年,阿里以51.96元/股的高价入股万达电影,然而如今股价仅为10.82元/股,亏损近80%。此次减持,或出于优化非核心资产的考量。近年来,影视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波动较大,阿里选择减持,或为将资源聚焦于电商与云计算等核心业务。大力财经分析认为,这一动作也从侧面反映出阿里对影视行业未来发展的谨慎态度。

万达集团旗下的莘县融智减持了3%的股份,套现7.32亿元,减持均价为11.56元/股。随着这一减持行为,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陆丽丽(东方财富实控人配偶)成为万达电影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8.52%。万达的套现行为,或许是出于自身资金安排或战略布局的调整。而新股东的进入,是否会为万达电影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资源,值得关注。

行业挑战与后市风险:迷雾中的前行之路

尽管万达电影第一季度因春节档表现出色,但整个市场的走势却不容乐观。春节档过后,票房出现断崖式下跌,3 - 4月票房同比下滑超30%。暑期档作为传统的票房旺季,能否实现票房回暖,目前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大力财经分析认为,市场的疲软不仅与影片质量、档期安排有关,也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观众观影习惯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

500

近年来,阿里持续剥离非核心资产,如银泰百货、高鑫零售等,此次减持万达电影股份,再次印证了其聚焦电商与云计算的战略方向。阿里的这一系列动作,或许暗示着资本对影视行业长期发展的信心有所动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影视行业面临着内容创作风险、市场竞争加剧、政策监管变化等多重挑战,这也使得资本对该行业的态度愈发谨慎。

总结

万达电影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确实亮眼,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市场份额,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然而,股东层面的减持行为却为这份亮丽的成绩单蒙上了一层阴影。阿里的减持以及万达的套现,反映出资本对影视行业长期发展的信心不足。

对于万达电影而言,虽然目前有着丰富的内容储备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但在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后续仍需密切关注内容储备能否有效转化为票房成绩,以及市场复苏的节奏。只有不断提升影片质量,优化业务结构,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影视行业中稳健前行。

而对于整个影视行业来说,万达电影与阿里的这一系列事件,无疑是一个警示,行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需正视风险,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