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未来第一强势娱乐——短剧
短剧如火如荼。
但所有人都说短剧太low,连短剧从业者也这么说。
凭什么歌剧就高大上,短剧就low?
比如,类似《蝴蝶夫人》这种被捧为经典的歌剧,一百年来长演不衰,高大上么?
——不好意思,简直low到爆了。
这部剧以被抛弃的东方女性自杀作为故事的结尾,传递的是极其糟粕的价值观,所彰显的西方白男的优越感已经到了令人恶心的地步。用女性自杀来凸显男人自身魅力,这跟被国家严厉打击的PUA犯罪团伙有什么区别?凡是需要献祭生命的,都是世间最恶毒的邪教。记住这个结论,后文还要用到。《蝴蝶夫人》也不例外,就是糟粕中的糟粕。
所以,歌剧给人高大上的印象到底是怎么来的?
正本清源,回溯历史。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因,在歌剧诞生及兴盛的年代,只有贵族有钱有闲,可以成为歌剧的观众,而普通民众极端贫困,再无闲钱闲工夫进行文化活动的消费。所以,一开始在西方,歌剧就是服务于贵族。同理,在中国,传统戏曲也是服务于中国历史上的贵族。因而,西方有富丽堂皇的歌剧院,北京故宫有畅音阁。因跟贵族沾边,所以,相关的事物都精致,这就是歌剧给人高大上印象的主要原因。
此时,因为社会生活节奏慢,相应的,无论西方东方,歌剧或传统戏曲的叙事节奏都非常慢。后来,戏剧,在中国指话剧,取代歌剧成为主流艺术。这是比歌剧或戏曲叙事节奏快得多的艺术。而且戏剧兴盛的时代在西方和中国皆赶上革命,因而不少戏剧或话剧本身都是服务于革命,戏剧的观众各阶层都有,不再仅限于贵族。
还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声光电的发展,电影以碾压其他艺术形式的姿态兴盛。电影的叙事节奏比戏剧更快。现在的观众由于一出生就有电影,可能完全无法理解一百年前的观众们,觉得电影太假,“春去秋来,转几个景,果实就成熟了,哪有这么快的事”,那时的观众还存在对镜头语言的不适应,以致常常跳戏、代入感不强。但电影声光电带来的逼真的艺术表现力,尤其是广泛使用的电影特效带来的场景震撼,以及电影极高的传播效率,让电影的商业价值完全碾压歌剧、各国传统戏曲,以及戏剧。
电视机的出现使得获得声光电艺术更加便捷。看电视成为人们每天最容易获得的娱乐方式。收视率高的电视剧、电视节目可以做到该时间段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观看。此时,电视一跃成为第一强势媒体。凡黄金档出现的人事物可一夜成名,出演热门电视剧的主演可立即成为国民明星。
再后,网络的兴起,网剧由最初的粗制滥造,变为精品层出,取代传统电视剧成为最便捷的视频娱乐方式,且没有之一。与传统电视剧相比,网剧的特点是收看的时间、方式、倍速等均自由支配。在中国,因B站弹幕的兴起,使得看剧这样的个人活动,变为跟一伙人共同观赏,降低了看剧的孤独感,在个体娱乐的同时,找到了群体共鸣。
以上的各类种种,都是脱胎于传统剧场,电影模拟剧场,电视机荧屏模拟电影银幕,电脑模拟电视机荧屏,所以都是横屏模式。
而短剧是通过手机观赏,因而,一上来就是竖屏。
短剧或者说手机剧,一定将取代所有的声光电娱乐,成为第一强势娱乐。因为手机早已成为第一强势媒体。
短剧的获取方式更加便利,可随时随地进行,小憩5分钟都可以稍微看两集。因而短剧的节奏非常非常快,20秒之内就要有代入感,1分钟之内要有两处高潮,其中一处埋钩子,留待第二集接着说。
短剧所带来的强烈的多巴胺刺激效应,正在改变人们的观影方式,使得人们在看长剧时,对剧中大量的场景戏,逐渐缺乏耐心,快进跳过。
目前由于短剧仍处于草莽阶段,当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为了求多巴胺刺激,可以无视逻辑与铺垫。受制于资金和拍摄周期,服化道潦草。为迎合下沉市场,一味追求反常识情节。这是短剧让人感到low的原因。但是,此类问题,只要越来越多有才华的创作者+钱的进入,都可轻易解决。短剧或手机剧一定能有大师级作品。
短剧唯一不可以碰的桥段,就是文章开头所提到的——献祭生命。尤其对于低龄观众,绝对不能让其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有些观众甚至会在某些短剧下面留言,如果她自杀了,渣男会不会像剧中男那样愧疚一辈子?
——不会。
非但不会,还会拿此炫耀,证明自己很有魅力,且借此无限压榨现任女友或妻子。因为无论现任怎么付出,都比不上前任献出生命。还是开头那句话,凡是需要献祭生命的,都是世间最恶毒的邪教。女频短剧一定要在教育女人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基础上,展开各种爽的桥段。如果出现了女人没保护好自己等的桥段,一定要做成教育警示片。
只要不触碰这个核心点,随着越来越多有才华的人和资本的进入,短剧或手机剧成为第一强势娱乐,指时可待,那时将没有任何人评价短剧或手机剧low。实际上,电影、电视剧、网剧等刚出现时,都被评价为low。只能说,历史剧本从来一样,我们拭目以待,看这拨人怎么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