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华为造车!赛力斯港股IPO能否破解技术依赖?
深度绑定华为的赛力斯宣布向港股发起冲刺。
4月28日,港交所网站显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此次港股IPO的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国际证券。
对于赛力斯来说,一旦成功上市,将会是继蔚小理、零跑、吉利、比亚迪之后的又一家港股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此次港股IPO,赛力斯计划将募资净额用于增加产品研发投入、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建设等,并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
1、赛力斯的四次创业史
赛力斯的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工厂成立之初是做摩托车减震器弹簧业务的。凭借深厚的工艺,工厂很快成为宗申、力帆等摩托车巨头的核心供应商。到了1996年,因为摩托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行业机遇大增,创始人张兴海抓住机遇,将业务扩展至减震器总成,年营收突破亿元,完成第一次原始积累。
2003年,随着国内开始走入汽车市场的黄金时代,这时候,赛力斯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东风小康,切入微型商用车领域。凭借“高性价比+渠道下沉”策略,东风小康迅速成为微车市场前三,2015年销量达30万辆。然而,在低端市场发展,虽然销量不少,但是毛利率长期低于10%,于是又有了转型的打算。
2016年,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赛力斯再次转型,斥资25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推出首款电动SUV SF5。但是,因为技术不成熟,且品牌知名度度,三年连续亏损超过80亿元,销量不到2万辆。
但随着华为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诸多老牌车企拒绝“将灵魂交给华为”,赛力斯选择深度绑定华为,于2021年,和华为联合打造问界品牌。
随着华为赋能的加入,赛力斯旗下的问界系列凭借华为渠道(进驻超1000家门店)与智能化技术(鸿蒙座舱、ADS 2.0智驾),实现品牌高端化突破。包括创下品牌单车最快破万记录;实现30万元品牌自主销冠;一度登顶50万元级市场。
在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实现营收1355亿元,占总营收93%,彻底摆脱“低端制造”标签。
2、从百亿亏损到盈利
招股书显示,赛力斯从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40.56亿、357.89亿、1451.14亿元,其中,2024年同比激增305%。而公司的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8%提升至2024年23.8%,一度超越比亚迪2024年的19.8%。
并且,在净利润上也终于扭亏为盈,净利润59亿元,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之后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对于赛力斯来说,盈利不光是成本降低,更来自于供应链垂直整合。目前,赛力斯的超级工厂,将车身部件减少79%,制造成本下降20%。且自研电机、电控系统占比超60%,电池采购宁德时代份额从80%降至50%,引入中创新航等,降低外部供应。
甚至在盈利上,赛力斯仅仅只有一小部分来自政府补贴,2024年计入补贴仅2.1亿元,占比不足0.15%,盈利质量优于同业。
2024年,赛力斯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18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5倍。分红比例达35%,派现20.84亿元。此外,赛力斯还81.6亿元收购龙盛新能源,年省租金超5亿元,固定资产增至543亿元。
3、华为依赖症
赛力斯的问界系列在智能化上,搭载华为ADS 2.0智驾系统,鸿蒙4.0座舱,NPS值82%居行业第一。
但是在研发上,赛力斯2024年研发费用62.3亿元,营收占比仅为4.6%,是蔚来研发130亿元,占比营收9.3%的一半,核心算法依赖华为。
在渠道上,赛力斯也依赖华为,鸿蒙智行体系覆盖310家用户中心+670家体验中心,借力华为门店快速铺货。但是,问界在华为门店展位从2023年70%降至2024年40%,智界、享界等新品牌分流资源。
甚至,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认为问界是“华为汽车”,赛力斯品牌认知度不足15%。
此外,赛力斯在股权上也跟华为深度绑定,斥资115亿元收购华为子公司引望智能10%股权,锁定智驾技术优先权。
而且,双方的合作模式也未公开,在2024年华为车BU 2024年营收超1000亿元,赛力斯贡献占比超50%,但分成比例未公开。
赛力斯汽车每售一辆问界需向华为支付一笔部件费,议价权随合作车企增多而削弱。尤其是,如今华为智选车体系新增智界(奇瑞)、享界(北汽)等品牌,问界独占资源被稀释。
4、赛力斯如何破局
此次港股IPO,赛力斯70%募资用于研发(目标突破ADS 4.0、超充技术);20%投入海外充电网络;10%优化供应链。
之前为了优化资本机构,赛力斯还引入了工银、交银等战投增资50亿元。
当前赛力斯在A股的市值为2078亿元(4月28日收盘),PE为35倍,那么在港股上市,赛力斯能拿下多大的估值呢?尤其是在过度依赖华为等可能导致发行价下调10%-15%。
如今,中国50万元以上乘用车年销量仅80万辆,问界M9市占率已达18.7%,但BBA电动化反扑将加剧竞争。
而问界全系搭载增程式系统(占销量90%),但欧盟拟将增程车归为“燃油车”,海外市场的道路将受阻。而如果押注纯电,又要面临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成本压制。
赛力斯港股IPO是其全球化与技术破局的背水一战,港股上市与问界M8的成败将决定其能否突破“高级代工厂”标签,真正成为全球豪华智能车领军者。
如果,走不出自己的技术壁垒,那么赛力斯又如何成为行业领军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