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步枪即将入列,不要让这个老兵在谩骂之下落寞离去!
轻武专栏是一档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日益临近,如果如网上所传,下一代步枪会在阅兵上亮相,那么时间也不会太久远了。这不禁让人猜想:已经在我军中勤勤恳恳工作了20多年的95老兵,是否也到了壮士暮年退休的时候?
▲服役20多年的95是否会即将离去?
95步枪作为我国在摆脱苏联体制后独立自主研发的第一款突击步枪,在我国轻兵器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位在我军中服役几十年的老兵却受到很多无端的质疑,一直背负着苛责默默前行。
▲95是中国武器里被黑得最惨的一个没有之一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伴随90后一同成长的95式步枪也同样如此,就如这首创作于2013年,名为《九五至尊》的打油诗这样写到:
高基线,易打脸,塑料弹匣一捏扁。
抛壳窗,声音响,油烟熏得泪两行。
准星松,一碰歪,塑料提把一拎断。
弹匣低,掉一地,枪管挂铜弹砸地。
其实中国的95突击步枪并没有像这首打油诗一样说的这么不堪。作为一款 “无托化”浪潮下的产物,相比有托式步枪95式有着更高的“管身比 ”,符合现代战争中CQB作战的需求,但是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
▲95高高的提把被黑得最惨
为了便于瞄准,95步枪设计了一个提把结构。其实这是直托步枪的共有的特点,如果没有提把,机瞄安装过低的话根本没办法瞄准。
▲假如95没有提把,根本瞄不了
不过在新世纪后世界上开始流行包括光学瞄具在内的战术配件,而此时95的提把就有点尴尬了,提把的高度刚好适合机瞄,之上再安装一个光学瞄具的话确实有点高,也没有被黑得那么不堪。
▲这可能就是一些人最喜欢的低基线步枪了
再说易打脸。常说的95式步枪容打脸是因为该枪采用了无托结构,抛壳窗靠近射手面部,抛壳时候很容易被打脸,而且在设计时没能充分考虑到左撇子的操作习惯,没有左右可变换式抛壳窗的设计。左手士兵在射击时脸部会贴在95步枪抛壳窗上,抛壳打脸。
▲就像这样
但是在我国,解放军是强制要求士兵使用右手持枪,因此左撇子射击弹壳打脸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并且,95步枪的抛壳方向稳定在右前方45度左右,并不是水平方向,就算左手持枪只要脸稍微靠后弹壳也不会弹到脸上,抛壳方向不稳定向后飞也是小概率事件。
▲抛壳方向为右前方
同时打油诗中还有一句“塑料弹匣一捏扁”,确实95步枪的弹匣采用的材料是工程塑料,可能会给人一种塑料材质的弹夹并不结实的错觉,其实硬的很。如果少侠骨骼惊奇、天赋异禀,弹匣也能一捏扁的话,手撕鬼子绝对也不在话下。
▲这么厚,确定捏的动?
其实打油诗中大部分都是无中生有,95实际存在的操作不便等问题其实也是无托结构步枪固有的毛病,不该95来背。
平心而论,无托的95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他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无托化的设计,在不牺牲枪管长度的同时极大的缩短了枪身长度并减轻了枪重。后置弹匣带来的重心后移,可以降低士兵抵肩射击时的疲劳感。并且在整理设计思路上考虑了城市作战以及车内射击的情况,比较符合机械化作战的需求。
而且小口径的95弹道平直、后坐力小、很容易上手。很多参过军的小伙伴都说95很容易使用,即使是新手也能打出很不错的成绩。
▲95后坐力很小
在军中服役的这20几年来,95步枪陪伴无数热血青年从稚嫩到坚毅的蜕变。作为士兵最忠诚的战友,从漫天风沙的壮美北疆朱日和到风云卷积的南海诸岛,从纯净的帕米尔高原到广袤的东北平原,无处不留下了95的身影。
虽然这么多年饱受争议,但他绝对是中国兵器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下一代步枪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带领我国枪械的发展迈向更高的台阶。不要让这个为共和国服役20年的老兵,最后带着浑身的黑点离开。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