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打響香港國際旅遊之都的名片
作者:黃麗君,香港資深政治經濟政策研究者。
花心思打造新的旅遊產品,不吃老本,就是香港旅遊重新起航的必要元素。
一連三日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在上周五至周日圓滿結束,今屆賽事首度移師啟德體育園舉行,現場氣氛不亞於過去在香港大球場舉辦的歷屆賽事。
近年香港的國際面貌漸次褪色,每年的七欖賽事是一個難得匯聚全球不同球隊和球迷的年度大派對,在上周七欖賽事期間,體育園處處見到海外訪客的身影,相信在七欖賽事周來港的訪客數字必有飆升。
然而,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香港的國際化必須要有大量海外旅客在全年都有來港旅遊的意欲才能撐起我們作為國際旅遊之都的名片。
七欖是成功的模範,但除了七欖和其他的國際體育盛事外,旅遊當局必須要再下苦功,讓香港的旅遊業活起來、動起來。
從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的數字所見,非內地來港旅客的人數在今年首兩個月有可觀的增長。從亞洲區內短途地區市場的數字所見,今年首兩個月來港的台灣和南韓旅客人數都是約2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數字同樣增加3成3。
至於印尼旅客在今年首兩個月的訪港數字是約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數字增加了4成半。
至於長途地區市場的訪港旅客數字,美國在今年首兩個月的數字穩守第一位,總數逾1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數字增加約兩成。
澳洲和英國在今年首兩個月的訪港人次分別為逾8萬和逾5萬,較去年同期數字分別增加了3成4和1成7。
從上述數字所見,國際旅客來港的數字似乎有穩步上升的勢頭,亞洲區內的表現較歐美更有看頭,旅遊當局掌握了這些數字,會否多加思考,看看如何在這些市場加大力度作出香港的旅遊宣傳?
很多亞洲區的訪客的旅遊首選離不開韓國、日本、泰國,這些也是香港人熱愛的旅遊目的地。
近月有報道稱由於一些關乎亞洲個別地區可能有天災或其他事故發生的新聞,令香港人往訪這些地區旅遊的數字大跌,這種旅客心態會否亦是其他亞洲旅客的考慮?
香港是否會思考如何可以藉着香港相對穩定的社會情況,吸引更多區內旅客以香港作為旅遊首選目的地?
我們是否可以多辦一些國際嘉年華的活動,吸引區內,以至歐美國家的訪客來港,以進一步推高我們國際旅客數字?
從七欖的成功,我們可見香港仍然有很好的條件吸引國際旅客,成功的關鍵是我們是否能適時推出符合國際旅客要求的高質旅遊產品作為吸客手段,並以此重新打響香港國際旅遊之都的名片。
簡言之,花心思打造新的旅遊產品,不吃老本,就是香港旅遊重新起航的必要元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