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歌曲《镜听》的画面感
今天抽空说说刀郎的《镜听》这首歌。
关于这首歌曲,许多专家学者都写过,但说的都是宏大叙事。户主虽属升斗小敏,但也曾写过几篇,主要写的是《镜听》的家国情怀,以及战争给底层百姓带来的难以想象的凄凉,也编辑过两期视频,主要是从旋律欣赏的角度落笔。但却忘了说一件事,那就是刀郎的《镜听》这首歌极具画面感,可以说是用文字描述画面经典之作,户主感觉是大片级别的,史诗般的。
因为户主发现歌曲除了展现宏大的家国叙事和战争的残酷与凄美之外,歌词不光写得好,而且画面感十足。为什么这么说呢?户主就从这首歌的四句副歌入手,跟大家聊聊画面感是怎么形成的,也请网友看看户主的感悟,与您之间能不能产生些许共情。
“一更鼓儿天,这一去金川十八年”
这第一句描绘出了女子出嫁后像女萝一样悬挂在失去丈夫后的空闺中,浮萍般依寄在夫家连姓氏都不能有拥有。丈夫离她已经整整十八年,满头青丝也逐渐夹杂了许多银发。这是她的“无名”,女子除了在除夕夜孤独地用镜听这种古老的占卜方式来打探丈夫的消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画面极其凄惨,极其悲凉。
她丈夫的去向大概是乾隆时期的金川战场,但具体是哪场战役却不得而知,其实歌曲里的“金川”也只是个代称,仅仅为了丰富歌曲的意象,烘托的主题是去的战场而非娱乐场。
“二更鼓儿敲,敲得泪珠儿对对往下掉”
在第二句里,刀郎用的是“敲”。这里我们可以慢慢品味一下,这是谁敲的更?户主感觉这里刀郎没有特指敲更的对象,只能是传统的往常的更夫敲出的声音。画面中女子被打更声从无限的思念中拉回了现实,她的梦醒了,独坐在闺楼。此时正是二更天,街上失去了白天的喧嚣,早已经是万籁俱寂,只有更夫的敲更声不时传进耳中。这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女子梦醒了,梦里思念的人却离她整整十八年,且不知生死,音信渺茫。虽然凶残的山魈也一改往常,颠覆般地给她传过信,说她丈夫的魂魄正星夜兼程,越过沉睡的边镇,唤醒宵禁的新城,给她带来原野,带来穹隆,赤裸的穹隆,让她再等一等,再忍一忍。但等了十八年的她早已经心力交瘁,已经没有气力支撑到爱人魂魄的归家,泪如雨下,泪珠儿一对一对地往下掉。
“三更鼓儿咚,窗棂不动哪来的风?”
这第三句户主感觉是最最精彩的。
这里的动词换成了“咚”,绝望的女子等不起丈夫魂魄的归家,一条白绫绕在梁上,双足踢倒垫高的凳子,随着一声“咚”,从此阴阳两隔了。
在这里,刀郎只用一个“咚”字,就把女子的绝望和惜别人间的无奈写得极为隐喻,给读者诸君留足了想象的空间。悬在梁上的漂体左右晃动,不时形成一缕缕回旋的风,在凄美的画面上又增添了一抹血痕。因为“窗棂不动哪来的风?”,这里刀郎用的是“棂”字,而不是“帘”。他仅用窗棂的“静”和风的“动”,就把女子随风归西的画面留给了世人,实在是千古绝唱啊!
“四更鼓儿催,天上鸿雁往南飞”
这是第四句。刀郎这次用了一个“催”字。那么大家会问,是谁在催她赶快随风归西呢?而且还这么狠心?这不是往人伤口上撒盐吗?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阎王账下的黑白无常,除了它们还能有谁呢?毕竟红楼梦里有句名言说得好:“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这就是刀郎的高明之处。人都要死了,不仅人间战火无情,就连阎王制下的黑白无常,那也是妥妥的无义。临死之前与丈夫的魂魄见个面,他们都不允许,天道何在啊!
紧接着故事再次给我们添加了悲怆。当女子丈夫的魂魄挤进家门时,女子只剩下一副失了魂魄的躯壳,真魂早已化为缕缕青烟,被黑白无常拽出窗棂,跟随天上的鸿雁往南飞走了。按照现代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的画面也只有刀郎能写得出来,而且极具画面感。他就像一位目睹现场的纪录片导演,在拍一部寻常的八卦片,前一组镜头还在闺房内,后一组镜头就忽然就拉得很高,而且广角镜头里还出现了天空中的鸿雁……仔细一品,这种画面感真是双绝。
当我们回望《镜听》的故事时,刀郎这短短的四句话,即时间、人物、场景、矛盾冲突和悬疑,全都有了,甚至还给读者留足了空白。
从这种角度来审视《镜听》这首歌,户主发现刀郎不仅是一位语言大师,而且还是一位非常高明的镜头调度大师,中国民间一个很屌丝的曲调——五更调——也能被他写出绝版般的传世诗章,而且仅用了“敲、咚、催”三个字就代表了电影镜头的三个层面,实属罕见,他把一个女子吊死在除夕夜的场景给凝固了,而且是凝固在这万家灯火的夜空里。这样的镜头语言不是电影级别的是什么?不是史诗般的是什么?
刀郎的《镜听》全篇没有一个“死”字,却把死亡写得如此传神;就像他的《花妖》,全篇也没有一个“爱”字,却写出了旷世的爱情,并与《梁祝》比肩。相比之下,我们除了感叹和钦佩,还能做些什么呢?我无语了。
从这个视角看,陈陶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也许说得还是有些道理
旋律的加持也使《镜听》的传播度很广
说了《镜听》歌词的画面感,户主再顺带说说这首歌的旋律。按照西方灌输给我们的现代音乐理念,一首歌的歌词和旋律那是鸟之两翼,任何一翼的坍塌都无可饶恕。然站在户主这样一名草根角度看,歌曲应该分两类:一类是传唱的,一类是传听的。传唱的歌曲也就是大家都能共融其间,用演唱的方式走入歌词的意境。传听的也就是只能听,它无法也不便于传唱,只能用耳朵来捕捉词曲作者的灵魂和他想要表达的境界,作为传唱的歌曲就不能按照传听类的歌曲来看待,关键要看是否与听曲人的心情和情感咬合,无违和感。如果能顺着演唱者的旋律走入词曲作者的内心,那就说明这首歌至少是一首难得的好歌,如果旋律能比歌词再上一个台阶,那就是好歌中的好歌。
刀郎的《镜听》不仅是传听的,更是传唱的,那旋律更是绝美无垢,歌曲旋律也是一幅妥妥的凄美画面,这也可怕也就是《镜听》这首歌被无数网友大加赞誉,传听传唱度很高的真正原因。
户主视频《镜听》链接
https://v.douyin.com/Gz8MV3g6j_k/ 04/04 q@E.uS lCH:/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