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过度宣传透支自动驾驶的未来

500

(图片摄于贵州荔波小七孔桥景区)

1)自动驾驶一定是人类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但是,现阶段全世界任何一家厂商推出的所谓智驾或高阶智驾功能,都还不能称之为完全自动驾驶。

它们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使用,而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可以使用,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复杂的路况条件下,现阶段,任何一家厂商的高阶智驾都不能100%替代人的决策和选择。

2)所有的厂家和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知道这一点。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把高阶智驾功能吹得天花乱坠之时,很多消费者会误以为,高阶智驾就是完全自动驾驶,甚至误以为,开一辆具有高阶智驾功能的汽车,就可以做一个“甩手掌柜”,完全不管。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错误认知。

3)我从2024年10月开始开问界M9增程版Ultra,目前已经开了小两万公里。必须说,问界M9的高阶智驾功能确实好用,可以极大地缓解驾驶疲劳。我个人的感受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问界M9高阶智驾的表现已经超过了一个新手司机。但是,在一些复杂路况下,比如,道路标线模糊不清、修路导致需要逆行借道、山区道路急弯比较多等,高阶智驾也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判断和选择。一旦发现高阶智驾的选择不合理,我会快速主动接管。

4)所有选择和使用带有高阶智驾功能汽车的用户,在现阶段都必须清楚三件事情:第一,所有厂家推出的高阶智驾功能,都无法百分百取代人,司机仍然是驾驶安全的最终负责人。尤其是在一些复杂路况下,司机要准备随时接管,而不能盲目迷信智驾功能,更不能一味依赖智驾。

5)第二,现阶段,虽然都叫智驾,但是,不同厂家的智驾可谓是千差万别。目前,在智驾领域完全可以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各家的技术实力和方案成熟度都不同。有一些厂家甚至靠拼凑供应商的解决方案仓促推出产品,企业本身缺乏技术积累,也缺乏对驾驶行为和驾驶安全的深刻理解。这样的智驾方案,可能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也还不错,但在极端情况下存在严重的隐患。

6)第三,现阶段,用户如何选择智驾?我的个人体会是,“别看广告看疗效”。不要只听厂家的宣传,一定要优先选择那些技术实力雄厚、长期以来对用户高度负责的厂家。在这里,我推荐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你就看一个厂家此前推出的产品是否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如果有,一定要慎重选择。质量是一家企业内在的习惯,也是一家企业的基因,企业可以在一个产品上出现质量问题,就可能在更多其他产品上出现质量问题。

7)目前,在高阶智驾领域,还存在所谓的“纯视觉”和“摄像头+雷达”两种技术解决方案的争论。也许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纯视觉”解决方案也完全可以满足自动驾驶的需求,但是,现阶段,毫无疑问,“摄像头+雷达”的技术解决方案比“纯视觉”要更靠谱。从常识也可以判断,在一些雨雾天气或夜晚行车视线不好时,雷达的探测能力比摄像头要靠谱的多。现在在这个常识性问题上之所以还存在争议,无非是一些厂家搞不定“摄像头+雷达”信息的快速整合、分析和判断,同时也为了节省成本,就公然宣称“全视觉”解决方案也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8)整体来说,现阶段,厂家在宣传高阶智驾功能时一定要保持克制,更要就高阶智驾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对用户进行充分的教育和提示。目前,所有厂家都会在用户协议当中写清楚,高阶智驾不能完全代替人的选择和判断,但是,用户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一点,有些厂家却不管。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又拿出用户协议来说事。这种“讨巧”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用户不负责任的,也在透支广大用户对高阶智驾的信任和接受。

9)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电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大潮之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群体性崛起,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越是在这个时候,中国汽车产业越是要保持克制,不忘初心,要始终对用户的安全负责,千万不要透支用户的信任,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夸大智能驾驶的功能,却隐藏智能驾驶存在的隐患和风险。

10)整体来说,作为一个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深度用户,我个人对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的未来,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都抱有很强的信心。现阶段,当具有高阶智驾功能的汽车出现事故后,我们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让警方在全面调查后确定事故责任。我们没有必要因噎废食,因为一些事故就彻底否定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的未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