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观影之唐玄宗为何如此防范太子李玙?
《大唐十二时辰》观众看了两三集之后,就会马上明白,这部剧也是多线叙事的,而且主要是两条线互相缠绕,一个是坊市间捉拿狼卫,一个是朝堂之间的阴谋权斗,当然了,本质上还是第二条线引发了第一条线,高官们的争权夺利是推动剧情的总源。
引发大剧拉开的,就是唐玄宗(剧中称为圣人)准备退居二线,去骊山温泉宫养老,那么谁来主持一线呢?按道理是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李玙(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可是权势熏天的右相林九郎成为太子的主要竞争对手,于是林党和太子党双方就在上元节这天展开了最后的冲刺和输死搏杀,政治斗争形式极为激烈。
按道理来说,天下是姓李的,李隆基觉得老了,想
林右相和太子争斗
修仙得道每天和杨贵妃在床上玩摔跤,完全可以退居当个太上皇,传位给太子即可,权力一线居然还有移交给外姓这个选项看起来不可思议,这个我们就从天宝年间再往前追一个世纪左右。
追来追去,必须要找到唐高宗永徽六年这一年,李治是李隆基的亲爷爷,他在这一年把武则天立为皇后,于是夫妻二人有了“二圣”的说法。
近年来给李治翻案的很多,说他老成持重,并非懦弱无主见的皇帝,这个限于篇幅就不多讲了。
但不管怎样,之后的一个半多世纪,大唐帝国的政局是很不稳定的,各种“事变”和“革命”,直到唐睿宗景云三年玄宗被内禅推上了王位,政治中枢才稳定下来。
不过李隆基在登大宝之前的两年,发生了极为血腥的宫廷政变,史称“唐隆之变”,中宗时代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及其余党纷纷被诛杀。
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李隆基能最终在夺嫡之争中最终取得胜利,确实是以皇太子的身份拿下的,但他并非是唐睿宗的长子(长子是李成器)。
准备动手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李隆基并非第一个,在此之前,中宗时期的太子李重俊也搞过,不过最终失败了。
李隆基老师登基之后,他那些兄弟们就从夺嫡的对手变成下一个政变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他的做法就是搞一个五王宅,在兴庆楼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把自己的兄弟们安置下来,其中就有李宪,李隆范和李隆业。
这个时候,《大唐十二时辰》一个很重要的据点也出现了,就是花萼相辉楼,玄宗即位后,定期和各个王爷在花萼相辉楼奏乐分金赐帛,斗狗玩鹰,这也是对他们在政治上的一种压力暗示,警告他们不要乱来。
高力士和李必都属于太子党
说完了兄弟,然后儿子们呢?幸好有《旧唐书·诸子传》记载得比较详细,说玄宗给诸多孩子们设置了“十王宅”。
这十个皇子分别是庆忠棣鄂荣光仪永颍延济,后来又有寿陈丰恒等6王入驻。鄂王与光王后来参与谋反被废黜,庆王棣王死得早,所以十王宅到唐玄宗安史之乱前,差不多住进去了十四个人左右。
唐朝的皇子继承是没有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的,不存在废长立幼的问题。
唐玄宗在登基前亲身经历了各种皇太子所谓谋反(或者被诬造反)的血腥事件,即便如此,还是立了太子李瑛在开皇三年为太子。
李瑛被立为太子后,玄宗又有了寿王,而寿王的亲妈是武慧妃,被玄宗所宠幸。于是李瑛感受到了威胁,决定先发制人。
这个过程,非常类似当年汉武帝的“巫蛊之祸”,结果李瑛被废为庶人。
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当武慧妃跑去玄宗那里哭诉的时候,玄宗询问了李林甫(就是片中的林九郎)的意见,林九郎很鸡贼,说这是皇帝的家事,不好过问。
李瑛被废之后,其实寿王也没有得到太子之位,而是给了李玙,就是后来改名李亨的唐肃宗。
本片说实话对李玙过于美化了
李亨是以“忠王”的身份登基的,由于涉及到安史之乱,属于非常时刻在灵州继位,以玄宗一直防范太子的这种微妙的父子关系来看,假如没有安史之乱,李亨能否顺利继位,可是很可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