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郸城公交困局:让司机劳有所得,让公交回归公益
破解郸城公交困局:让司机劳有所得,让公交回归公益
撰文:皆大欢喜
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公交司机,作为城市交通的 “摆渡人”,每日承载着市民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肩负着保障市民日常出行的重大责任。然而,郸城县公交公司却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司机工资占公司总支出的比例极低,不到 4% ,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反思与剖析。
郸城县公交公司发不出工资的困境背后,隐藏着一组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悖论。该公司 50 名公交司机全年的劳动报酬仅仅 200 余万元,在公司 6189 万元的总支出中,占比仅 3.23%,这意味着,每 100 元的运营资金里,分配给城市交通服务核心岗位 —— 公交司机的资金竟然不足 4 元,而高达 96% 的资金流向了非生产性环节。这种严重畸形的分配结构,本质上是权力阶层对公共资源的系统性掠夺。
从公司管理层面来看,如此失衡的工资分配,充分暴露了公司管理的混乱与失职。在财政补贴缺位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层未能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支出结构,致使经营困难不断加剧,进而出现拖欠司机工资、公交停运等严重影响民生的问题。
城市公交具有显著的公益属性,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加强对公交公司的监管力度,督促其优化内部管理,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公交服务的质量与稳定性,真正保障司机和市民的合法权益。
当 1795 万元的福利支出如黑洞般吞噬公司预算时,所谓的 “资金困难”,不过是公司管理层掩盖自身贪婪而披上的遮羞布。
实际上,公交公司真正的危机并非资金短缺,而是管理层与行政体系对劳动价值的无情掠夺。他们通过福利分配、职务消费等隐蔽手段,将本应属于一线劳动者的报酬,转化为管理层的超额收益。这种与劳动贡献完全脱钩的分配机制,公然违背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把公共事业机构变成了权力寻租的温床。
在超六千万元的总资金池中,只要裁撤三分之一的行政冗员,或者削减 40% 的福利开支,公交司机的工资就能实现翻倍。但公司领导层宁可拖欠司机的血汗钱,不惜停运公交线路制造民生危机,也要维持行政体系的超额待遇。这种 “宁损公益不舍私利” 的恶劣行径,充分暴露出某些国营单位已沦为有权人的自留地,与国家 “共同富裕” 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寄生在公共事业领域的食利阶层,往往打着 “国有资产管理者” 的旗号。他们通过编制游戏,将行政团队的规模扩张到一线劳动群体的数倍,再利用制度性手段将集体财富转化为小团体福利。
当公交司机在方向盘前为城市的正常运转透支健康时,某些办公室里的 “管理者” 却坐享着远超一线劳动者数十倍的隐性收入。这种双重剥削机制若不破除,所谓的公共服务体系改革,最终只能沦为一句空谈。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建立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让一线劳动者的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回归本位;另一方面,需构建阳光财政机制,借助大数据技术,追踪每一分公共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使用透明。
只有当公交车的方向盘握在真正创造价值的人手中,城市交通的齿轮才能顺畅运转。这不仅关乎劳动者的尊严,更是守护公共服务初心,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战役。
城市公交是城市的 “流动血脉”,承载着市民的出行需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绝不能让公交司机的汗水白流,更不能让公共资源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期待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郸城县公交公司的困局,让城市公交重新焕发生机,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
参考文章:抖音视屏,作者:@终于等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