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带娃看了《高山下的花环》,特意又看了原著

每周带娃看一场电影,本来昨晚计划看《肖申克的救赎》,结果娃看了一会儿就说已经看过了,然后不想再看。

后面想想,给他找了一部《高山下的花环》,让他感受下战争的残酷,伟大的战斗精神和战友情谊,以及宝贵的人性之美。

500

虽然这部电影已经看了好几遍,但是每一次看都挺感动的,昨天也不例外,好几次眼泪都夺眶而出。我还给他讲了同事父亲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特意写了战地日记,他说有时间一定好好看看。

看完电影,小孩睡觉了,我却久久不能平静,然后找了原版小说来看。一看之下,还是能看出很大的区别。

500

小说是一部战争小说,以战争中的赵蒙生成长经历为主线,对战斗的描写十分的详细。比如,他们如何在南方丛林中艰难行军的,穿插速度一开始说是太慢挨批,后来其他部队上来,才发现他们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故事围绕攻打主峰,是有很长的时间线条和演进过程,比如连夜突进地雷区,先夺取无名高地的阵地,再冒险通过敌人的火力覆盖区,最后攻下了高地。正因为他们作战勇猛,是先锋营的先锋连,发挥了尖刀作用,所以才被隆重授称,多人荣立一等功。

500

在电影中,或许是考虑到纯战争片很难被普通观众所接受和欣赏,因此故事主线变成了梁三喜为主,其他四个人的故事穿插其间。故事大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赵蒙生战前调动、曲线救国,与梁三喜等干部发生冲突;第二是梁三喜组织战斗,赵蒙生战场上的蜕变,和靳开来的牺牲;第三是梁三喜家属千里探亲,变卖家猪再加上抚恤金550元,才能还清欠款。可以说,战场上的牺牲,和战后抚恤都是催泪点。

但是电影改编,弱化了战斗的过程,尤其是原著中梁三喜有智有勇有谋的指挥员形象,以及指导员赵蒙生思想蜕变的历程。精彩的战术布置、尖兵突进的孤胆英雄,被简化成持枪突突突的视觉化展现。所以当时看了电影,我还好奇单纯以他们展示出的作战经历和战果,很难符合墙上挂的那个军委授予的荣誉锦旗。直到看了小说,才解答了我的困惑。

500

同时,通过小说可知,第一批参战部队是春节后,当时天气又湿又冷,他们还挖了“猫耳洞”。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同事父亲关于“猫耳洞”的讲述。

总之,电影和原著小说,观看与阅读是两种既相互关联、又存在明显差异的体验。在电影中获得感动、震撼、愤怒等情感,在原著中也得到了更好的加强。或许,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观影方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