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高管用DeepSeek问诊复发焦虑症,你会用Deepseek问诊吗?
据宁波晚报4月2日消息,刘先生是一名银行高管。十多年前确诊焦虑症,这几年来,在药物控制下,病情平稳,工作、生活都得以正常开展。这次来就诊,他的状态却出乎叶倩文的意料——焦虑症复发了。
刘先生的妻子忍不住说:“医生,我觉得是DeepSeek让他焦虑症复发的。他每天就拿着手机,一直问一直问。工作日下班在家都起码要问几个小时,越问越焦虑。”诊室里,刘先生痛苦地抓着头发。“我也搞不清楚,我到底是不是焦虑症。吃的药对不对?我不是不相信医生,可是AI说的好像也很有道理,很专业。”
叶倩文介绍,最近门诊中,和刘先生有类似情况的患者有不少。他们会把多年的病史等都提交给AI,反复确认治疗方案。不过,刘先生是最沉迷的一个。叶倩文根据刘先生的症状,为其调整了焦虑症的用药,要求其一定要遵医嘱服用。
此前半个月,刘先生在AI的建议下,擅自停药了。其次,要在认知上进行调整。AI确实有强大、智能的一面,可以作为参考,有助于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但是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诊疗。
另外,用“减少和替代”来循序渐进地戒断成瘾行为。比如,将手机换成没法装APP的老式手机,暂时“戒断”AI使用。
遇到这件事,我也询问了一下Deepseek,作为AI是如何看待AI问诊这件事的。
D指导认为,AI问诊的本质是“增强人类医疗能力”而非“取代医患关系”。它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如何定义其边界。
在严谨的伦理框架下,AI可以成为医疗普惠的催化剂;但若放任其模糊“辅助”与“决策”的界限,则可能加剧健康不平等与个体风险。
技术向前一步,对人性弱点的理解与防护也需同步跟进。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你会使用Deepseek进行问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