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与经济赋能: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的双轮驱动
数字经济时代,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作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关键一环,正通过体系化建设和激活经济价值,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从体系化建设来看,公共数据资源登记致力于构建全国统一登记体系。这一体系以“国家 + 省级”两级登记平台为核心,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跨区域数据互联互通。以往,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如同一个个信息孤岛,限制了数据的价值挖掘。而两级登记平台的建立,让数据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流动,为数据的整合与利用提供了基础。同时,统一赋码规则确保了数据资源“一数一源、一源一码”,每一个数据都有唯一的标识,大大提升了数据的可信度。这就好比给每一件商品都贴上了独一无二的标签,让数据的来源和流向清晰可查。
标准化流程为高效管理赋能。登记流程简化为申请、审核、公示、赋码四个环节,支持首次登记、变更登记等全生命周期管理。这种简洁明了的流程,降低了登记的复杂性和成本。同时,制定配套标准规范,让地方和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减少了执行成本,提高了登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登记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底账,明确了数据权属,为后续的开发、交易奠定了坚实基础,就像为数据资产建立了一本清晰的账本,让数据的归属和利用一目了然。
在经济价值方面,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推动了数据资源“资产化”。登记为数据产品定价、交易提供了权属凭证,使得数据要素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通。这就好比给数据赋予了“身份证”,让数据能够像商品一样进行交易。鼓励运营机构对加工后的数据产品进行登记,扩大了市场化供给,满足了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
收益分配机制激发了各方动力。通过“谁投入、谁受益”的机制,激励公共部门开放数据资源,让公共部门在数据开放中获得应有的回报。运营机构可在政府指导价范围内灵活定价,既保障了运营机构的合理收益,又避免了垄断利润的产生,释放了市场活力。
公共数据资源登记还降低了全社会用数成本。公共治理、公益用途数据免费,产业发展类数据限价管理,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资金紧张、数据获取成本高等问题,这一政策让中小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数据资源,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实现了数据资源的普惠。
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的体系化建设和经济价值挖掘,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全国统一登记体系、标准化流程管理,以及激活数据资源的经济价值,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